●吉瑪·塔拉克 文 熊鷹 譯 琳達 編
法布里奇奧拱橋是意大利羅馬最古老的橋梁
1.地球上最重要的橋梁與工程師和石匠無關:古往今來,大陸橋(史前連接兩塊大陸的狹長地帶)促進了新物種的傳播。大陸橋是指連接兩個海洋之間的陸上通道,主要功能是便于開展海陸聯(lián)運,縮短運輸里程。
2.北美大陸橋(NALB)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影響最大、服務范圍最廣的陸橋運輸線。北美大陸橋指從日本東向,利用海路運輸?shù)奖泵牢骱0?,再?jīng)由橫貫北美大陸的鐵路線,陸運到北美東海岸,再經(jīng)海路運箱到歐洲的“海-陸-?!边\輸結構。全長4500公里,它東接大西洋,西連太平洋,縮短了兩大水域之間的距離,省去了貨物水路繞道巴拿馬運河的麻煩。
3.我們通常認為陸橋是動物群遷徙的通道,晚更新世冰期時,猛犸象、美洲野牛、高山綿羊、山羊、麝牛等耐寒動物通過白令陸橋遷徙。此外它還幫助植物傳播,2013年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北美大陸橋使得原產(chǎn)于北美東北部的山核桃傳播到歐洲和亞洲。
4.很多學者相信,白令陸橋就是人類首次進入美洲的通道。更新世(冰期),有幾段時期天氣寒冷,冰川覆蓋著北美和歐亞大陸的大部分地區(qū),大量的水被固化在這些冰川中,海平面因此下降了125米,大片海底陸地露出水面。一片寬達1500公里的“白令吉亞”(白令陸橋)臺地顯露出來,將亞洲和北美連接在一起。
5.地質證據(jù)表明較晚的一次冰川期,距今約2.2-1.9萬年前,白令吉亞擴展到最大范圍。距今1.9萬年時開始氣候回暖,1.9-1萬年前歐亞大陸與北美還是連在一起的。白令吉亞露出水面時,很可能有一條連續(xù)的弧形海岸線從亞洲一直延伸到北美。
6.一些生活在亞洲東北部海岸的居民沿著白令吉亞海岸向東擴散進入阿拉斯加,然后向南抵達新大陸其他地區(qū)。人類取道路橋進入新大陸的遷徙歷程得到了地質學、古氣象學、生物學、遺傳學、人類學和考古學等方面證據(jù)的有力支持。最近的基因研究已經(jīng)證實第一個人類到達美洲旅行時,通過了白令海陸橋。
7.白令陸橋引發(fā)劇烈溫度波動。上一次冰河期的主要特點為劇烈的氣候波動。其間,北大西洋及周邊地區(qū)的平均氣溫在十年或二十年里能上下升降10℃甚至更多。此種模式持續(xù)了7萬年。對于此種氣候波動到底是由太陽活動劇烈的起伏變化所驅動或者只是不穩(wěn)定的氣候過程,研究人員一直爭論不休。不過,一項最新的研究給出了一個更為實際的解釋:連接亞洲和北美洲的大陸橋的出現(xiàn)造就了氣候波動。
8.來自科羅拉多州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的氣候學家胡愛學團隊運行了兩套氣候模擬系統(tǒng),第一套中白令海峽是敞開的,正如今天一樣;另一套中,白令海峽是閉合的,將北太平洋和北冰洋分開。每一套模擬系統(tǒng)中,研究人員都慢慢地將大量的淡水注入北緯20°到50°間的北大西洋。由于表層水是淡水,它們永遠不會比底層的鹽水更密集,因此,它們也永遠不會下沉,從而關閉了海洋環(huán)流,使北大西洋地區(qū)包括格陵蘭島急速進入一段寒潮天氣。
9.研究人員注意到了兩套系統(tǒng)中的一個關鍵差別:當白令海峽閉合時,海洋環(huán)流需要長達1400年的時間才能恢復;當海峽敞開時,環(huán)流幾乎只用400多年的時間就能復原。這表明,當海峽敞開時,海洋環(huán)流是穩(wěn)定的。而且,一旦模擬系統(tǒng)中的海洋環(huán)流閉合,格陵蘭島的氣溫便會突然下降12℃。
10.1914年通航的巴拿馬地峽是連接南北美洲大陸的狹長大陸橋,它的形成切斷了大西洋與太平洋的熱帶海水交換,推動了全球海洋洋流重組,并引發(fā)了前所未有的南北美洲生物大遷移事件。然而,關于巴拿馬地峽的形成過程,依舊有許多未解的謎團。其中一個就是巴拿馬地峽是什么時候形成的。2015年的一項科學研究稱其形成于1300萬到1500萬年前,但也有研究者稱不超過300萬年。
11.在基本的橋類型(梁橋、拱橋和吊橋、斜拉索橋)中,最簡單的是梁橋。最早的橋梁不過是橫跨在河流兩岸之間的樹干或石塊。梁橋就是按這種思路修建的。梁橋一般建在跨度很大、水域較淺處,由橋柱和橋板組成,物體重量從橋板傳向橋柱。
希臘卡薩瑪橋可能是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人造橋
12.拱橋一般建在跨度較小的水域之上,橋身成拱形,一般都有幾個橋洞,起到泄洪的功能,橋中間的重量傳向橋兩端,而兩端的則傳向中間。
13. 斜拉索橋是將主梁用許多拉索直接拉在橋塔上的一種橋梁,是由承壓的塔、受拉的索和承彎的梁體組合起來的一種結構體系。其可看作是拉索代替支墩的多跨彈性支承連續(xù)梁,可使梁體內彎矩減小,降低建筑高度,減輕了結構重量,節(jié)省了材料。
14. 現(xiàn)存最古老的敞肩拱石橋是河北趙縣趙州橋。其建于公元605年,橋面寬10米,兩側42塊模仿板上刻有龍獸狀浮雕。1400多年來該橋歷經(jīng)10多次大洪水,8次戰(zhàn)爭和無數(shù)的地震,至今仍然保存完好。曾被美國土木工程師協(xié)會稱為國際土木工程行業(yè)里程碑式的建筑之一。
河北趙縣趙州橋
15.也有與“橋”有關的游戲,并且是很受人們歡迎的消遣方式。如惠斯特橋牌就是一種廣為流行的牌戲。橋牌作為一種高雅、文明、競技性很強的智力性游戲,已經(jīng)成為2012年夏季奧運會表演項目。
16.中國最著名的橋牌賽事項目:2007年舉辦,葉氏杯橋牌大獎賽是目前中國舉辦的獎金最高、參賽隊伍檔次最高的長設性橋牌比賽。參賽隊共28支,其中包括了曾獲十多次世界冠軍的意大利隊和美國隊。
17. 有些古橋梁今天仍然在使用中。古羅馬法布里奇奧拱橋建于公元前62年,以取代被大火燒毀的早期木橋,是意大利羅馬最古老的橋梁,連接了臺伯河島與羅馬的中心,至今仍在使用。
18. 米爾維奧橋總長136米,橋寬9米,最大跨度19米,是一座建于公元前115年的古老磚石6拱橋,它是臺伯河上的重要橋梁。公元312年10月28日的米爾維安大橋戰(zhàn)役就發(fā)生在這附近,交戰(zhàn)的雙方為羅馬帝國的君士坦丁一世和馬克森提烏斯,而馬克森提烏斯在交戰(zhàn)中溺斃于河中。
19.最早的拱橋可能是卡薩瑪橋,也稱希臘里翁-安提里翁橋,橋梁建于公元前約14世紀,全長22米,主跨約1米,寬2.5米,比那個時代的普通橋梁都寬很多,可供車輛行駛,因此是軍事要道的重要路段。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這座古橋采用純石灰?guī)r搭建,且沒有采用粘合劑加固,歷經(jīng)3000多年依然保存完好,堪稱奇跡。
圣天使大橋(左)及橋上的雕塑(上)
20.意大利圣天使橋,又名哈德良橋,公元134年由羅馬皇帝哈德良興建,連接市中心與圣天使城堡(公元139年羅馬皇帝哈德連為自己和其后代皇帝所建的陵墓)。據(jù)說在公元前590年,天使降臨在圣天使城堡的頂部,奇跡般地結束了羅馬的瘟疫,于是后來這座橋便引得無數(shù)游客前來朝圣。橋上有12尊天使雕像,每個天使都攜有一個代表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標志,比如荊棘冠冕或者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