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樹梅
激勵學生大量閱讀,讓他們在閱讀中收獲豐富知識,積累語言,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這是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
一、強化動機,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想要學生喜歡上讀書,首先要做一個愛讀書的老師。腹有詩書氣自華,若一個老師能引經(jīng)據(jù)典、出口成章,與學生侃侃而談,這樣的風度,這樣的魅力,會“潤物細無聲”地影響著學生,起到一種示范作用,從而激起學生潛在的閱讀欲望:我也要像老師那樣多看書,多積累,豐富知識,成為像老師一樣博學多才的人。另外,小學生一般都有崇拜名人的特點,因此教師可以有意識地講述名人讀書成才的故事,講述他們通過大量閱讀而學貫古今、博學多才的事例。如韓愈的“口不絕吟”;杜鋪的“破萬卷”;白居易的“苦節(jié)讀書”等,都可以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讀書對于成才的重要性,從而喜歡上閱讀。
二、推薦讀物,讓學生知道“讀什么”
別林斯基說過:“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閱讀的書,比不讀書還要壞,我們必須學會這樣一種本領,選擇最有價值,最適合自己所需要的讀物?!北脑凇稇涀x書》里用“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九個字給我們莫大的啟示,讓我們明白有所選擇的讀書的重要性。尤其對小學生,他們的心靈像一張白紙,打底色很重要,如果打上黑暗的底色,以后就很難作美好的畫了。小學生年齡小、閱歷淺,選擇課外讀物時往往帶有盲目性、隨意性。而如今的課外書包羅萬象,良莠不齊,并不都適合他們閱讀。作為老師,要準確把握選擇尺度,給學生推薦合適的讀物。我給學生推薦讀物的原則是:多讀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看的書里沒有性和暴力上的污染,所讀的書籍要能給學生一定的心靈啟示,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比如學習《北京的春天》時,讓學生去搜集有關老舍的故事和他所著的書籍進行閱讀;教學《少年閏土》一課后,學生對少年閏土的形象十分感興趣,這時推薦學生閱讀魯迅先生的《故鄉(xiāng)》。
三、授予方法,讓學生懂得“怎樣讀”
我們都知道“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是至關重要的。語文課教學要求教師在“導”字上下功夫,就是要使學生懂得學習方法,然后讓學生利用課上學習到的方法去指導課外閱讀實踐,真正做到“得法于課內(nèi),受益于課外?!?/p>
比如我教給學生的“三步精讀法”。元朝程端禮說,“每句先逐字訓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連作去,明理演文,一舉兩得”,這就是“三步精讀法”,是閱讀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方法。也就是第一步抓住重點字詞,逐字逐詞地理解分析;第二步抓住重點句子、段落,集中精力,細細揣摩;第三步由表及里,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語言文字和思想內(nèi)容?!叭骄x法”更適應于需要深入閱讀理解的文章和詩歌、散文。因為詩歌韻律美、節(jié)奏美、意境美,而且富含深邃的哲理;而散文大多辭藻生動、意趣優(yōu)美,這兩類體裁的文章就必須精細讀之,才能領會文章的精妙。
四、從讀到寫,讓學生收獲閱讀成效
像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自然會釀出蜜來。學生每看完一部書或一篇文章以后,都會有自己的收獲,感想,老師應該趁熱打鐵,鼓勵學生將感想寫下來,這是積累和運用語言文字的最好方法,正所謂“不動筆墨不讀書”?!白x”是“寫”的基礎,“寫”是“讀”的結(jié)果,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學生開始寫讀后感的時候,要求可以低些,只要求寫出書的大概內(nèi)容,自己讀完后的感想,慢慢地,再要求學生聯(lián)系實際談感想。
要讓學生把讀后感堅持寫下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讀后感的形式更不能過于單一、機械重復,而是要求老師要善于思考、善于發(fā)現(xiàn)、善于總結(jié)多種訓練形式,交替使用。比如可以推出一系列訓練方案,根據(jù)情況不同分別采用,讓讀后感變得生動起來:1. 想象你是這本書的作者,對作品進行拓展、擴寫。2. 想象你是書中的某個人物,根據(jù)“你”的經(jīng)歷和感受續(xù)寫一個故事。3. 給書中的某個人物寫一封信,給他提提你的建議。4. 根據(jù)該書表現(xiàn)的主題,聯(lián)系生活實際寫感受。5. 回顧整本書的內(nèi)容,給出你對這本書的評價,結(jié)合實例談感悟。6. 創(chuàng)作一首詩或一個故事來表現(xiàn)書中人物、沖突或主題。7. 根據(jù)書中某一情節(jié),畫一張畫,并作出相應的詳細解釋。8. 寫出你在讀書過程中的感受。將學生的讀后感收集起來,集結(jié)成冊,裝訂成《齊來分享》小冊子,在班級乃至全校傳閱,學生的作品得以展示,得以交流,學生從中得到學習,增強了榮譽感,更激發(fā)了閱讀和寫作的興趣。
這樣通過讀寫結(jié)合,以讀助寫,以寫促讀,循環(huán)往復,不斷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和寫作水平,更好地實現(xiàn)閱讀的目的和預期的成效。
責任編輯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