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路跑[比利時]
譯 | 韓袁鈞
英語學習的真相
文 | 路跑[比利時]
譯 | 韓袁鈞
早上,我問同事:“從什么時候開始學習外語最好?”這個問題聽起來稀松平常,實則需要費些思量。
“我認為學習外語最好從四歲開始,這個年齡段的兒童可以在游戲中學習外語?!蓖禄卮?。
他的話令我陷入沉默。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對外語學習存在許多誤區(qū),他們中有些人就誤以為外語學習有所謂黃金期或者敏感期存在。
比如,蒙臺梭利教育法的教育哲學就完全建立在母語習得的敏感期之上。根據(jù)蒙臺梭利的觀點,口語學習的敏感期是從七個月到兩歲半至三歲,寫作學習的敏感期是從三歲半到四歲半,閱讀學習的敏感期是從四歲半到五歲半。
你可能會問自己,這些敏感期是否同樣適用于外語學習。作為中國父母,如果你在家用英漢雙語與孩子進行交流會怎么樣?你的孩子三歲后能同時說英語和中文嗎?如果你的孩子從幼兒園就開始學習英語會怎樣?他/她到了五歲就會寫英語單詞嗎?
在我看來,如果真的有外語學習的黃金時期存在,那就應該是在三到十三歲之間。
外語學習沒有什么捷徑。那些標榜我們離成為英語、日語或者西班牙語譯員僅一步之遙的廣告也不過是些蠱惑人心的謊言。
我自1999年起便在中國從事教育工作,看到過太多孩子三歲開始學英語,可學了六七年后,連用最基本的英語句子進行表達和寫作都成問題。
中國的英語教學出了什么問題?它是不是過于商業(yè)化?抑或是我們遺漏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信息?
研究普遍表明,從認知和學術層面來講,學習外語的孩子更加富有創(chuàng)造力,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也更強。然而,也有研究顯示在早期或者學前階段開展外語教學會有不利影響。在幼兒園期間,兒童的身心都處于成長時期,這時進行外語教學可能會給兒童帶來困擾,尤其是當兒童只在學校學習和使用英語的時候。
還有研究表明,學齡前兒童需要開發(fā)不同類型的智能:語言智能、數(shù)學邏輯智能、視覺空間智能、音樂智能、身體運動智能、人際交往智能、自然觀察智能和自我認識智能。
既然有這么多能力有待培養(yǎng),為什么要過多強調(diào)孩子的語言能力呢?幼兒園階段難道不該全方位地培養(yǎng)兒童嗎?為什么不把培養(yǎng)這些能力與教學結合起來,用到一門甚至多門外語教學中去呢?
位于英國南什羅普郡的名校MMoorreettoonn FFiirrsstt注重的便是多門外語,而非單一外語的學習。
學生的英語口語通過唱歌、講故事、讀韻詩、做角色扮演得到鍛煉和提高。然后是法語,孩子們甚至沒有意識到他們已經(jīng)開始學習另一門語言,他們就開始聽著法語冒險故事,跟著音樂和戲劇吟唱法語歌曲。
接著,“你好”先生走進教室,組織學生一邊玩戲劇和舞蹈類游戲,一邊使用中文問候語和習語。
最后,這些學齡前兒童來到貼有西班牙語標簽的房間一角,一位說著一口流利西班牙語的老師就在這里和孩子們用西班牙語單詞和詞組玩游戲。
這些教學活動的基礎便在于學習者的年齡越小,他們就越善于模仿和掌握新的發(fā)音。他們的大腦易于接受各種不同語言的讀音和體系。
我給學齡前兒童家長的建議是不要急于讓孩子學英語。學外語會占用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在幼兒園,你的孩子需要把時間用在輕松有趣的語言課堂上,在游戲中學習。
不要讓孩子填鴨式地背記知識點。鼓勵孩子運用新學的語言,即使犯錯也不要緊。
根據(jù)我的經(jīng)驗,那些學習過多種語言的孩子往往能與他人達成共鳴,也會對不同的文化和思想產(chǎn)生好奇心。
對于外語老師,我想分享一些英語、法語、西班牙語以及漢語的外語教學建議。
1.
在做中學。玩雜貨店游戲,做小吃,或者散步。當你和孩子們進行這些活動時,請說外語。
2.
學習要有趣。外語課越是有趣,孩子就越愿意堅持學習。
3.
借助音樂和童謠。音樂能使左右腦同時活躍起來。你現(xiàn)在還記得小時候?qū)W過的兒歌嗎?
4.
邊活動邊學習。大腦和身體實為一體,其實當我們一邊活動一邊學習時,我們學到的東西就更多。
5.
利用觸覺學習。在外語課上教手指謠。
6.
利用味覺學習。通過吃食物說名稱來學習外語。
7.
利用嗅覺學習。把東西藏在包包里,讓孩子們猜里面裝的是什么。鼓勵孩子用外語說出它的名字。
最后,祝大家擁有美好的一天!
Luc Pauwels is an internationally acclaimed educator, working as a foreign school principal in Wuhan, while writing and publishing about education and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