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靜
民間工藝美術的數字化品牌設計與推廣以苗族刺繡為例
Digital Brand Design and Promption of Folk Industrial Art
路靜
圖1
數字化技術的出現與發(fā)展改變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使人們進入了迅猛發(fā)展的網絡信息時代。它給人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信息接收體驗。在傳統(tǒng)工藝美術領域,數字化技術對于其鏈接產業(yè)、應對市場、適應信息化的時代提供了新途徑,在傳統(tǒng)工藝美術的傳承與發(fā)展中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本文以中國民間工藝美術——苗繡為例,對其進行文化解讀、傳統(tǒng)概念分解,用更加深刻的眼光解讀古老苗族工藝美術的深刻內涵,結合現代的市場特征及社會需求,并針對其傳統(tǒng)工藝產品的數字化品牌設計與推廣進行探究。
The emergence of digital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has changed the way people access to information, make people entere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information age.It brings people a unprecedented experience of receiving information. Digital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traditional arts and crafts, to its docking industry, market oriented, which provides a new way to adapt to the information age, the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arts and crafts has a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 This article will take the Chinese folk arts and crafts - Miao embroidery as an example, carry on the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decomposition, with more profoundly eyes read the profound connotation of ancient Miao arts and crafts, combined with the feature of modern market and social demand, and against the traditional craft product explore the digital brand design and promotion..
傳統(tǒng)工藝美術是民間藝術的杰出代表,它蘊含著中國人民的智慧,融匯了中華民族特有的民族氣質和文化素養(yǎng)。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和人們審美認識的提高,傳統(tǒng)民間工藝美術的價值越來越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視。做好傳統(tǒng)工藝美術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對于發(fā)揚源遠流長的非遺文化有著非常深厚的意義。數字化品牌設計的出現與發(fā)展,為傳承傳統(tǒng)工藝美術提供了新的途徑和無限可能。通過數字化的品牌設計擴大了傳統(tǒng)工藝美術的傳播途徑,以一種嶄新的、現代化的推廣方式豐富著現代藝術市場。這種新型的方式也定然會被更廣泛的大眾群體所接受。苗族刺繡是苗族源遠流長的手工藝術,是苗族服飾主要的裝飾手段,是苗族女性文化的象征。楊再美大師就是一位杰出代表,她是苗族刺繡代表性傳承人,是州級非遺傳承人、省高級工藝師、國際工藝大師,2008年獲得“能工巧匠”榮譽稱號。如(圖1、2)中是楊再美大師的苗族刺繡動物圖案作品細節(jié)圖。
苗族刺繡借助色彩的大膽配用,圖案的巧妙組合,給人們帶來非同一般的視覺震撼。藝術大師劉海粟對苗族的工藝給予很高的評價:“縷云裁月,苗女巧奪天工。”近些年來,傳統(tǒng)的苗族刺繡工藝也在數字化品牌推廣方面進行了一些嘗試,在工藝傳承、技法創(chuàng)新、民族文化宣傳等方面為傳統(tǒng)民間工藝美術發(fā)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動力。
在現代化藝術市場下,傳統(tǒng)的工藝美術作品因缺乏現代化與多樣化的傳播方式而不被廣泛推廣。傳統(tǒng)工藝美術產品未能充分適應信息化的時代要求,吸引大眾的審美興趣,從而影響了其產品帶來快速的、直接的經濟效應。在做好傳統(tǒng)工藝美術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過程中,我們更應該以傳承與保護傳統(tǒng)的工藝美術文化內涵與傳統(tǒng)技藝為基本出發(fā)點,再積極地引進數字化品牌設計,為傳統(tǒng)工藝美術注入新的力量。
數字化品牌設計是因產品在新時代市場化的要求而發(fā)展的,品牌設計與市場密切相關。在科技迅猛發(fā)展的新時代,民間工藝美術需要的是新時代的藝術設計理念、現代化的市場營銷方式。傳統(tǒng)滯后的營銷方式早已不能適應新時代市場的運作,同時許多傳統(tǒng)民間工藝美術作品也隨著時代背景的不斷變化,失去了其實用性,他們大多成為純粹的禮品、裝飾品等等。傳統(tǒng)的民間工藝美術作品必須積極地通過數字化品牌設計與推廣的方向,來開拓其新的發(fā)展途徑,注入其新的市場活力,使其在審美功能與使用功能上,重新為大眾所接受,并且以數字化品牌設計和新時代營銷手段來解決與此相應的一系列品牌建設體系、包裝設計體系、產品運營等新的挑戰(zhàn)。
在移動互聯網與商業(yè)化高度結合的時代,如何做好苗族刺繡傳統(tǒng)工藝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工作,為苗族刺繡工藝產品走上數字化、品牌化的道路,是當下人們應該思考的問題。引入數字化的創(chuàng)新設計理念,從系統(tǒng)品牌形象VI系統(tǒng)的創(chuàng)建與完善,到建立面向全國乃至全球的品牌連鎖機制,為苗族地區(qū)民間刺繡工藝找到一條適合其發(fā)展的數字化品牌之路,是擴大傳統(tǒng)工藝美術在新時代受眾中的影響力的必由之路。如(圖3、4)為楊再美大師苗族刺繡之創(chuàng)新服飾花紋細節(jié)圖。
傳統(tǒng)的苗族民間刺繡工藝是苗族文化傳承的載體,兼有文字和圖像的表現形式,被譽為“穿在身上的史書和圖騰”,具有極高的美譽度和知名度。但是在工藝的傳承與推廣過程中,其品牌功能卻十分欠缺,沒有標準的視覺品牌標識,沒有其宣傳的規(guī)范化途徑。因此苗族民間刺繡工藝需要從名稱和視覺形象上打造自己的品牌,從民間工藝美術產品的角度對苗族民間刺繡藝術進行品牌規(guī)范,打造專屬的苗族民間刺繡藝術品牌。例如“晟世錦繡”,是一家貴州知名的苗繡企業(yè),它的創(chuàng)始人——余英,依托苗繡,以民族文化的產業(yè)化發(fā)展方式,將數字化品牌設計引入傳承與創(chuàng)新苗族民間刺繡藝術的工作做得盡善盡美。因此我認為,正是數字化品牌設計的發(fā)展方向,才能激發(fā)創(chuàng)作者們更多的創(chuàng)造力,才能讓民間工藝美術傳承與創(chuàng)新之路走得更長遠、更穩(wěn)健。
人們對品牌的偏好大部分是從視覺中獲得的,所以樹立良好的品牌視覺形象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確定在消費者心中地垃的有效途徑。品牌視覺形象設計的核心是品牌標識,品牌標識設計不僅僅是單純區(qū)分品牌產品的作用,它在創(chuàng)意上需要有藝術性、地域性和行業(yè)性特征,并且還需要考慮品牌標識應用于傳統(tǒng)媒介與數字化媒介時的技術要求,將移動互聯網數字化應用需要遵循的設計原則納入到設計條件中。數字化技術的發(fā)展以及移動終端的廣泛運用,使品牌標識在應用中脫穎而出,它不僅需要有好的圖形設計和色彩搭配,而且還需要在圖形中融入數字化科技手段,向多維空間化和動效化方向發(fā)展。利用數字化計算機技術對苗族刺繡美術工藝進行數字再現,將圖式紋樣與材料造型進行數字化虛擬技術的再創(chuàng)造,還原了這些民間工藝美術品。這不僅便于移動數字媒體的推廣應用,而且也方便和滿足了當代依賴數字移動終端生活的人們對數字化民間藝術的精神需求。
圖2
圖3
圖4
在當代,不是只有以PC端為依托的數字化傳播形式了,移動端傳播占了數字化傳播市場的很大比重,各家傳統(tǒng)媒體也爭先建設自己的移動端產品,想利用移動端的快捷性和互動性與用戶進行直接溝通。
品牌是一種有力的無形資產,只有用品牌打造苗族刺繡民間工藝產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數字化手段創(chuàng)造出獨具特色的苗族刺繡民間工藝美術品牌,才能換來顯著的營銷成果。借助移動互聯網下的數字化品牌設計,實現傳統(tǒng)民間手藝產業(yè)與現代設計產業(yè)的對接,用數字化營造出苗族地區(qū)刺繡工藝美術品更加深刻的工藝內涵,形成苗繡特色的文化產業(yè)模式,把博大精深的民間工藝美術世世代代地傳承下去。
〔1〕《品牌管理》 清華大學出版社,張明立、馮寧著,2010年。
〔2〕《移動互聯網時代下的品牌推廣應用設計》藝術與設計,房瑩瑩、張肖童編著,2013(8):119-121。
〔3〕《論數字時代背景下的品牌形象數字化設計表達》包裝工程,張葦、楊雪睿編著,2015,36(6)36-39。
〔4〕《鳳翔民間工藝美術的數字化品牌設計與推廣》包裝工程,張浩編著,2016-05-20:2-3。
〔5〕《數字化技術在傳統(tǒng)工藝美術傳承與創(chuàng)新淺析——以湖南湘繡、陶瓷、竹藝為例》藝術研究,侯可新編著,2013-11-15, 2頁。
〔6〕《藝術創(chuàng)想在工藝美術設計中的應用研究》戲劇之家,張?zhí)暇幹?016-06-08,1—2頁。
〔7〕《淺談我國傳統(tǒng)工藝美術在現代設計中的創(chuàng)新應用》美術教育研究,趙紅云編著,2016-02-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