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萱
剪線藝術的線性美
The Beauty of Paper - cutting Art
張萱
在中國獨特的美學法則背景下剪紙藝術的線性美。剪紙藝術和中國畫的造型方式一樣,都是以線造型,這也同中國獨特的美學法則有關。剪紙是以剪刀或者刻刀在紙上用高度概括的線條表現(xiàn)物體形體,它獨特的材質(zhì)和變現(xiàn)手法決定了它與中國畫無論是藝術表現(xiàn)和藝術效果都不同,但是他們內(nèi)在的美學法則和藝術追求是一致的。這與我們國家的地理環(huán)境,傳統(tǒng)歷史,風俗習慣,心理狀態(tài)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
The Linear Beauty of Paper - cut Art in the Background of Chinese Unique Aesthetic. Paper-cut art and Chinese painting modeling methods, are based on line modeling, which is also with China's unique aesthetic principles. Paper cutting is to use scissors or knife on the paper with a highly general line of expression of the object shape, its unique material and the realization of decision it and Chinese painting both artistic and artistic effects are different, but their inner aesthetic principles and artistic pursuit Is consistent. This is closely related to our country's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traditional history, customs, and mental state.
剪紙藝術是我國最為流行的民間藝術之一,根據(jù)考古發(fā)現(xiàn),它最早可追溯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當時是以一種鏤空雕刻的裝飾圖形出現(xiàn)的,真正意義上的剪紙的出現(xiàn)應該是在紙張的發(fā)明以后。剪紙藝術歷經(jīng)千年依舊長久不衰,說明剪紙藝術具有極強的民間風格和氣息,我們都知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所以剪紙藝術一直保存著超強的生存力。中國剪紙藝術風格的形成和中國繪畫風格的形成一樣,都源于中國的地理環(huán)境、歷史傳統(tǒng)、風俗習慣等等,勞動人民的生息,繁衍,勞動、生產(chǎn),都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源泉,無論是用繪畫或者文字,或者剪紙或雕塑的手段紀錄了自己創(chuàng)造的文化歷史,都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根據(jù)很多資料的記載,剪紙藝術的發(fā)展主要在中原地區(qū)。我國中原地區(qū)地貌豐富,褐黃色的土地,蔚藍的天空,襯托出綠樹,喜歡穿著紅綠鮮明顏色服裝的勞動人民,本身就是一幅美麗的畫卷。因而,在這里產(chǎn)生了結構分明的線條和具有裝飾風格的剪紙藝術也不足為奇。(圖一 )
1 福娃
剪紙藝術和中國畫的造型方式一樣,都是以線造型,這也同中國獨特的美學法則有關。我國原始社會發(fā)現(xiàn)的彩陶紋樣,鳥獸、魚紋,形象異常生動,都是當時勞動人民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并且記錄美的痕跡。(圖二)中國繪畫表現(xiàn)物像,傳統(tǒng)的美學法則是:“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背缟凶匀?,追求和諧,采用的方法是:“目識心記,以形寫神”,當人們發(fā)現(xiàn)某一物的美時,先通過觀察,從形體的結構方面找到規(guī)律,然后用高度概括的線條把客觀事物及藝術家的思想感情加以融合,創(chuàng)作出能夠表現(xiàn)物體質(zhì)感、空間感、層次、節(jié)奏和韻律的作品。雖然剪紙是以剪刀或者刻刀在紙上用高度概括的線條表現(xiàn)物體形體,它獨特的材質(zhì)和變現(xiàn)手法決定了它與中國畫無論是藝術表現(xiàn)和藝術效果都不同,但是他們內(nèi)在的美學法則和藝術追求是一致的。這與我們國家的地理環(huán)境,傳統(tǒng)歷史,風俗習慣,心理狀態(tài)有著密切聯(lián)系。
剪紙藝術中的以線造型不同于中國畫,中國畫用的筆墨紙硯本身就帶有一定的變幻感,可以依靠提按頓挫,筆墨濃淡、干濕的變化,畫出一條條生動而富有節(jié)奏變化以及穿插關系的線來表現(xiàn)客觀物體,甚至能夠豐富客觀物體。(圖三)而剪紙具有造型的線條不只在紙上留下一條剪子運行的剪線,而是要考慮線條存在意義和關系。材料相對單一和呆板,一把剪刀,一張紙張,純粹依靠剪子在紙上游走留下的剪線,這也給剪紙藝術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和局限性。單一方向的直形剪線對于剪紙藝術沒有意義,在視角上是一條隱形線條,不能形成沖擊力。若是一剪下去,紙上會剪出一條用以造型的陰線,這條線繞一個細長的方形、柳葉形或圓形,讓剪線的首尾相接,就這樣,一條條簡單的陰線塑造出一個個生動活潑的小動物,一幅幅精致的景色,一組組鄉(xiāng)土人情和歷史故事。這種陰線是剪紙的主要用線,陰線多用于民間藝人的刻紙中。兩條陰線構成的那條線叫做陽線。剪紙中無論是陰線或是陽線,都是隨著剪線產(chǎn)生的,前者是隨著后者的變化而變化的,此消彼長,互為表里又相互牽制。在剪紙的過程中剪線迂回不斷,跟隨所剪內(nèi)容上下起伏,左右波動,紙上出現(xiàn)陰線圖型。如果是單一的一條條剪線不相連,紙上不會有圖形。但是剪線突破紙的兩邊,紙被分斷,也就沒有意義。如若任何一條剪線首尾相連接,也就意味著這部分被剪掉,這樣本來的剪紙圖樣零件丟落,作品也就不完整失敗了。因此剪紙的難點在于需要剪線相連,線線相關。以上幾點是剪線的主要特點,也是剪紙中的難點所在。要保持不斷又不能首尾相連或者交叉出現(xiàn)。(圖四)所以說剪線是剪紙藝術的標識性特征,剪線的成功決定著剪紙藝術的成功。兩條剪線在紙張上游走組成一條條紙線,紙線的寬窄在于剪線,但是紙線越寬,剪線越是明顯,紙線越窄,剪線越容易被忽略,這是因為紙線是依靠兩條剪線托出來的,這就像唐代詩人白居易在《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中描述“疏流似剪紙,決壅同裂帛?!睆倪@個比喻我們也可以看出剪紙的線條既要平穩(wěn)緩和又要流暢通達,還要有蜿蜒曲折變化之美。紙線給我們呈現(xiàn)的任何的節(jié)奏,韻律和頓挫實際上都是剪線所貢獻的,剪線就像是幕后工作者,臺前呈現(xiàn)的一切都是他們背后的努力。
這樣看來,剪線就是我們剪紙中的結構線,線條的頓挫其實是剪線的曲折表現(xiàn),線條的長短節(jié)奏以及韻律也是依靠剪線的波動和停留。所以我們看到作品中線條的感染力和沖擊力都是置身其后的結構線——剪線造成的。那么剪紙中的剪線會像是我們中國畫中的線條一樣具有如此高的藝術魅力嗎?其實不然,我們都知道中國畫是以線為骨,以墨為肉,雖然同樣是結構線,但是中國畫的線條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藝術表現(xiàn)力,單單依靠提按頓挫就能夠把客觀物體表現(xiàn)得極其唯妙。其次中國畫和書法都是以線造型,而傳統(tǒng)書畫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地位是剪紙所不能相比的。但是剪紙藝術是我國最為流行的民間藝術之一,是普通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一種藝術表現(xiàn)形式,是根植于我們?nèi)粘I钪械?,樸素卻又溫情。而且剪紙藝術的線性美是依然存在的,這就像是自然界中有大山大水之美,也有沼澤小溪之妙一樣。剪紙不只是貼在窗上的一紙色彩,更是一個個故事,一段段鄉(xiāng)愁,我們對于剪紙的喜愛很多時候是源于某種情懷。小時候每逢臘月,是不是會有一位老人帶著老花鏡,左手拿著紅色的紙張,右手拿著剪刀,一邊給趴在身邊好奇的盯著老人手中物件的孩子講著剪紙內(nèi)容故事,一邊手上的剪刀卻如游龍戲珠一般活潑,一晌午的光陰就這樣在一片片碎紙的掉落中溜走了。
現(xiàn)代社會,會剪紙的手工藝人越來越少,而剪紙的重要性與意義卻是我們有必要知道的。一方面剪紙藝術是我國民間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藝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毕胍褡逦幕谑澜缢囆g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須在學習融合世界文化的同時保持自身的民族特色。剪紙藝術的線性傳統(tǒng)就如中國畫中的用筆使中國畫線條區(qū)別于西方繪畫的線條,若中國畫失去自己的用筆特征,便無異于西方繪畫的線,中國畫保持傳統(tǒng)便成為一句空話。剪線是否具有同樣的作用,這是不應該懷疑的。另一方面,剪紙藝術從古至今的發(fā)展已經(jīng)被歷史賦予了特殊的民族氣質(zhì),從研究以及繼承剪紙藝術的方面來講,是可以從中窺見中華民族一直以來的民族信仰,生活習慣以及審美等等各個層次的思想內(nèi)容。藝術都源于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歷史傳統(tǒng)、風俗習慣等等,勞動人民的思想和情懷,相反從藝術中能夠反射出歷史的影子。最后,就是在個人看來剪紙藝術是有著中華民族性格的一種藝術表現(xiàn)形式,也有個人情懷的寄托,需要繼續(xù)傳承與發(fā)揚。
〔1〕劉凌滄,講工筆人物畫[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12.
〔2〕要紅霞,怎樣學剪紙[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1:3.
3 花開富貴
2 福祿壽
4 喜鵲報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