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尚
歷時20年編撰
——《中國傳統(tǒng)工藝全集》面世
Collected Chinese Traditional Craftworks Has Been Officially Unveiled
王尚
On April 28, 2017, Press Conference on Traditional Craft Research Findings was held in Institute for the History of Natural Sciences,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Three books Collected Chinese Traditional Craftworks, Chinese Handmade Skills and Chinese Handicrafts have been officially unveiled.
歷時20年出版的《中國傳統(tǒng)工藝全集》,共20卷20冊,1200萬字,圖和照片1萬4千余幅,參與編撰的學者,藝人達340余位。這樣成系列、大部頭的文獻性學術專著,堪稱國家科學文化事業(yè)的一項基礎性建設,對傳統(tǒng)工藝的傳承、振興和學科發(fā)展將起到重要作用。正如朱培初、宋兆麟等著名專家組成的評審委員會的評語所說,“此項研究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和歷史價值,為維護中國的文化命脈和維持民族精神特質作出了貢獻,對相關學科的發(fā)展也將起到推動作用”。
2015年,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決議提出“構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體系,加強文化遺產(chǎn)保護,振興傳統(tǒng)工藝”的決策。這是傳統(tǒng)工藝傳承發(fā)展指導思想和施政理念的重大提升和轉變。今年3月,為貫徹中央決策,國務院發(fā)布了《傳統(tǒng)工藝振興計劃》,從國家戰(zhàn)略的高度,描繪了傳統(tǒng)工藝振興的藍圖。而后,中國科學院和大象出版社為響應國家號召,合力推出了20卷本的巨著《中國傳統(tǒng)工藝全集》。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華覺明、譚德睿、祝大震等有識之士便制定了《中國傳統(tǒng)工藝保護開發(fā)實施方案》,并發(fā)起成立了中國科技史學會中國傳統(tǒng)工藝研究會,以聯(lián)合學者群體,在國家尚未立法保護傳統(tǒng)工藝之際,先將既有的研究成果撰述成帙,以備他日之用。這一構想得到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院士和大象出版社周常林社長的大力支持,得以在1996年率先啟動,1999年列為中國科學院重大項目和新聞出版總署的重點書目。從2004年起,《全集》第一輯《漆藝》、《陶瓷》、《金銀細金工藝和景泰藍》、《造紙·印刷》、《中藥炮制》、《金屬工藝》、《絲綢織染》、《民間手工藝》、《文物修復和辨?zhèn)巍贰ⅰ夺勗臁泛汀稓v代工藝名家》共14卷分為13冊相繼出版。適逢非遺保護在全國展開,社會各界迫切希望了解傳統(tǒng)工藝的內涵和價值,《全集》各卷也為有關工藝申報名錄提供了科學依據(jù)。因而,這套書受到了廣泛的歡迎,2006年榮獲新聞出版總署優(yōu)秀出版物大獎。
在中科院召開的傳統(tǒng)工藝研究成果發(fā)布會上,《中國傳統(tǒng)工藝全集》常務副主編華覺明介紹說,《全集》著述于20、21世紀之交,是300多位專家、學者在當代科學技術高度上,對傳統(tǒng)工藝作了翔實細致的現(xiàn)場考察、分析論證和編集撰述的集體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也許可認作是《考工記》和《天工開物》在當代補編和續(xù)編的一種嘗試。
手工藝在中國古代被視為“末技”,從先秦到清末,三千年間比較系統(tǒng)地記述傳統(tǒng)工藝的只有《考工記》和《天工開物》這兩部書?!犊脊び洝分浟?類30種工藝,一些至為重要的民間工藝,諸如谷物加工、釀造、編織扎制沒有收入該書?!短旃ら_物》很重視和民生有關的工藝,共著錄6類115種技藝,但沒有收入開門七件事中的醬、醋、茶,也沒有營造、印刷、刺繡、剪紙、編織扎制。三相比照,《中國傳統(tǒng)工藝全集》記載的工藝將近600種,涵蓋傳統(tǒng)工藝的全部14大類。
在編撰《全集》的同時,華覺明等還做了《中國手工藝》叢書和《中國手工技藝》這兩個相關項目。前者共14冊,供廣大讀者閱讀;后者在不太長的篇幅中概述傳統(tǒng)工藝十四大類,便于讀者了解中國手工藝的全貌。這三部書相互配合,大致反映了中國傳統(tǒng)工藝的概況和當代學人對它的認知,對促進傳統(tǒng)工藝學科建設具有重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