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奇清
2017-02-16 走向世界雜志
杜甫《醉時歌》:“詞源倒流三峽水,筆陣獨掃千人軍”。詩中的“倒流”不過是一種比擬與夸張。在人們眼中,水倒流似乎是不可能的。
然而,在距離哈密市區(qū)50公里處的西山鄉(xiāng)喀爾里克山,卻出現(xiàn)了水倒流現(xiàn)象,而且在那個山角里,有多處都是水往高處流。此種奇觀,不禁想起歷史上一次發(fā)生在一些人身上“水倒流”的事。
林則徐任湖廣總督時,一年大旱,兩湖一帶許多地方顆粒無收,米價暴漲,出現(xiàn)大饑荒,百姓們面臨著死亡的威脅。著急的林則徐倡議全體公職人員捐錢捐米,可是并沒有人響應。林則徐似乎不愿再提捐助的事,只是下了一道通知:定于某日某時在郊外祭壇集體祈雨,自撫司以下到牧令的大小官員,屆時都要提前齋戒沐浴,以示虔誠。
祈雨這天,林則徐徒步前往祭壇,一些下屬官員見長官如此,也棄轎棄馬步行而至。天上依然連一絲兒云彩也沒有,四處好像著火了一般。
一番焚香拜天的儀式之后,官員們早已熱得受不了。林則徐卻說:大家少安毋躁。他
讓官員們和自己席地而坐?!霸蹅兤饺绽镳B(yǎng)尊處優(yōu)慣了,根本不能體會民間的疾苦,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體驗一下吧。”林則徐語重心長地說。
太陽將炙人的光芒盡情拋灑下來,不一會兒,官員們一個個便張著嘴巴直喘粗氣,汗水涔涔地下……
其實,百姓們遠比他們難熬,在烈日下不說上烤下蒸,還要承受繁重的體力勞動。這些官員們大約坐了三炷香的功夫,林則徐命人上茶水,大家都渴急了,放開肚皮一通牛飲。由于喝水太急太多,首先是林則徐開始大吐,接著,官員們一個個也開始“水倒流”——翻江倒海般嘔吐起來……
林則徐是要通過這樣一種方式,來驗證官員們對祈禱是否虔誠,要是誠心的話,早餐時就不會進用腥葷之物。通過挨個對官員們的嘔吐之物進行檢查,幾乎無人沒吃過魚肉,只有林則徐吐的是粗飯和菜蔬。
這時林則徐說話了:“我們今天是為民請命而來,應該誠心誠意,齋戒沐浴,可你們吃魚吃肉,不說你們?nèi)绾昔~肉了百姓,不也是視民命如草芥嗎?!”
林則徐一番話,令官員們都低下了頭。他又說,“你們花天酒地,可百姓們快要餓死了!你們這樣做對得起百姓嗎?”官員們擔心他們這“不虔誠”會影響到自己的官位,只好表示愿意捐米或捐錢。
林則徐就是要讓“水倒流”,因為在他眼中,老百姓才是“高處”,官員必須有著“水向高處流”的思想,才能對得住這些衣食父母。
“水倒流”的奧秘,首先是要有“高水源”,其次是要會“拐彎兒”。如喀爾里克山的水倒流,地段在一個小山坡上,那山坡總長度60米,垂直高度4米左右。小山坡上的水渠比較富有特點,即每隔一段距離都會有一個彎,而且拐彎的地方都比前一個彎要高。專家說,山坡上的水之所以能從低處向高處流,原因是某一段的水源頭較高,導致水的推動力較大;加上那些彎,即使某段高低分明,水流也會逆勢而上。
林則徐的“水倒流”,同樣有著“高水源”,即有著滿滿的正能量。他也有著“彎兒”:在官員們不愿捐米捐錢時,他不是“直通通”地硬逼著他們捐,而是拐了一個彎兒,讓他們?nèi)ァ捌碛辍薄?/p>
“拐彎兒”是一種智慧,一位官員充滿著正能量,又具有靈機應變的智慧,便能解民于倒懸,也就能讓歷史的“山坡”流瀉出一道道奇觀!
圖/黎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