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預防腐敗局的正式揭牌,在世界新興工業(yè)國家中再次引人注目地邁出反腐敗的一大步。中國過去的反腐措施多重懲處,而此次成立國家預防腐敗局則重在研究如何有效預防腐敗。國外媒體高度評價,稱此舉掀起的防腐浪潮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反腐行動,并稱中國政府這種把懲罰性和預防性措施結合起來的做法,可以鏟除滋生腐敗的根本。這將對中國社會的平等、正義和穩(wěn)定產生重大影響。
腐敗折磨世界各國
中國一些官員的腐敗問題不斷被曝光,但一直沒有成為西方攻擊中國的主要話柄,大概是因為腐敗問題困擾著世界幾乎所有國家,大家在這個問題上 “ 都不太干凈 ” ,而很多發(fā)展中國家的腐敗問題遠比中國嚴重。在總部設在柏林的 “ 透明國際 ” 組織推出的清廉指數排行榜上,腐敗嚴重國家占 75% ,其中包括幾乎全部低收入國家,也包括美國、以色列等發(fā)達、較發(fā)達國家。法國前總統(tǒng)希拉克、前總理德維爾潘涉嫌卷入的 “ 清泉門 ” 事件,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卷入的 “ 金錢換爵位 ” 事件,無一不涉及政經界間的權錢交易。
泰國長期以來實行西方制度,有議會、有選舉,但腐敗現(xiàn)象卻很常見。泰國新機場超高價購買行李掃描設備、曼谷市超高價購買消防車等弊案層出不窮,雖被媒體揭露出來,但查來查去卻沒有結果。高層官員住豪宅、開名車,因貪污腐敗受處理的官員幾乎沒有。泰國在去年政變后成立了反腐敗委員會,但目標似乎只對準前總理他信一個人,給人的感覺是權力斗爭,而不是真正反腐。
越南官員的腐敗也相當嚴重,有些基層公務人員經常公開索要錢物。近年來,越南反腐敗力度逐步加大,處理了一批高層官員的涉貪案件,并從制度上完善反腐機制,包括建立專門的反腐敗警察局等等,腐敗現(xiàn)象才有所收斂。
在烏克蘭,懲治腐敗幾乎是所有政黨競選時對選民的主要承諾之一,但這些政黨在上臺后往往又很快陷入腐敗丑聞。 2006年,烏克蘭執(zhí)法機關共立案查處 1795起腐敗案件,挽回經濟損失 103 億格里夫尼亞( 1 美元約合 5 格里夫尼亞),對 1293 名公職人員提起訴訟。今年 7 月烏克蘭一項民意調查表明, 72.8% 的民眾認為本國的腐敗問題嚴重或非常嚴重。 37% 的受訪者表示,本人或其親屬在最近一年內經常遭遇腐敗現(xiàn)象。受訪者認為,最腐敗的部門分別是警察局、法院、議會、檢察院、海關和地方政府。 2005年 7 月,基輔市的一名交警在街頭捉到一名有違章嫌疑的人,當場處以罰款卻不給罰單,而這名司機竟然是他的主管上司、烏克蘭內務部長。這直接導致總統(tǒng)尤先科以貪污腐敗為由,將全國 2.3 萬名交警全部開除。與經濟領域的腐敗行為相比,交警的敲詐勒索可謂 “ 小巫見大巫 ” 。在烏克蘭政治和經濟轉軌期間,權貴階層在私有化過程中暗箱操作,中飽私囊,但受到嚴懲的貪官寥寥無幾。
中國反腐引發(fā)關注
英國廣播公司( BBC )報道說,中國國家預防腐敗局的成立是中國加入《聯(lián)合國反腐敗公約》時的承諾,也是該公約規(guī)定義務的一部分。系統(tǒng)性建立法制與民主、最大限度減少權力過度集中、增進立法、司法和行政部門之間的相互制約,以及媒體和民間監(jiān)督體制是近現(xiàn)代較發(fā)達國家反腐比較成功的普遍經驗。成立這樣的機構是中國的領導層希望有效防治腐敗的一個最新嘗試,是值得贊賞的舉動。這個機構不直接調查具體案件。 “ 美國之音 ” 援引一位香港廉政公署前官員的話稱, “ 反腐機構具有專業(yè)、有權力、不受到騷擾以及能夠獨立運作的能力非常重要 ” ,并特別提到,中國政府表示該局的設立 “ 借鑒了發(fā)達國家的先進經驗 ” 。
德國《焦點》周刊說,中國腐敗現(xiàn)象的滋生蔓延勢頭在一定范圍內得到遏制,違紀違法案件總量呈下降態(tài)勢。國家預防腐敗局的成立有利于鞏固反腐敗成果?!斗ㄌm克福匯報》說,中國共產黨正試圖向外界發(fā)出一個明確的信號:腐敗必須得到遏制。如同許多國家一樣,貪污腐敗在中國是一個根深蒂固的頑疾,特別是中國正處于向市場經濟的過渡階段。法國國際廣播電臺注意到,中國領導人多次強調,反腐是關乎政權生死存亡的大事,該局的設立一方面體現(xiàn)了中國政府反腐敗的決心,一方面也說明中方已在對此前的反腐機制作反思。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發(fā)表評論說: “ 長期以來,北京領導人都一直強調要多管齊下打擊腐敗,尤其要從源頭上堵住腐敗的產生,而防腐局的成立顯然就是落實這個思路的步驟之一 ” 。
印度中國問題研究所一位專家表示,中國共產黨的反腐斗爭是動真格的,前國家統(tǒng)計局局長邱曉華、前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等高官因腐敗問題遭到嚴厲懲處,都表明中國共產黨反腐的堅強決心和鮮明態(tài)度。印度內政部一位負責反腐工作的官員說,預防腐敗是治理腐敗的最好方法,是成本最低的一種方法。 “ 中國政府在中共十七大召開前出臺這項措施,預示著未來幾年中國的反腐敗斗爭將更加堅決和徹底。 ”
“ 透明國際 ” 組織認為,中國成立國家預防腐敗局是個值得全球關注的重大舉措。中國的反腐任務雖然艱巨,但在發(fā)展中國家里進步最快。在 2006年度清廉指數排行榜中,中國的排名大幅躍進 8 名至第 70 位。中國的腐敗問題仍在可控范圍內。首先,中國有一個持續(xù)性政府機制。 20 世紀末以來,國家領導干部中就進行廉政教育,近來更是制定了官員 “ 道德標準 ” 等機制。中國在過去 5 年中已因 “ 嚴重腐敗 ” 懲治了 16 名部級以上官員。其次,成立國家預防腐敗局是中國在反腐敗問題上的制度創(chuàng)新,是中國反腐敗格局的大調整。第三,中國媒體越來越發(fā)揮 “ 公眾利益監(jiān)護者 ” 的作用,不斷揭露政府官員的腐敗問題。公眾反腐意識的提高,也有助于消除腐敗。中國人對腐敗的界定似乎比西方發(fā)達國家更 “ 嚴格 ” ,如德國經濟部長包養(yǎng)情婦不受處分,美國總統(tǒng)往往提拔親信擔任重要官員,很多西方官員即使退休仍利用各種渠道賺錢,這在中國人看來實際上也屬腐敗。
好機制是反腐根本
腐敗是人類社會無法完全杜絕的現(xiàn)象,即便在美國,腐敗案也是經常發(fā)生,被揭露出來的國會高官也面對電視鏡頭老淚縱橫。造成腐敗的原因有很多,關鍵在于對權力的制約和監(jiān)督。德國學者在談到政府的有效廉政運作時,突出強調要建立健全有效而嚴厲的反腐法律體系,從法的角度給任何行賄受賄的人以極大震懾,使得沒人愿意或敢于越雷池一步。
在本世紀的新興經濟體中,中印是最搶眼的兩個國家,但在歐美國家看來都存在腐敗現(xiàn)象。英國《泰晤士報》文章將中國、印度以及吉爾吉斯斯坦等國家作了橫向比較后說,對于新興發(fā)展中國家來說,腐敗和政治局勢動蕩始終牽連在一起,這些國家的政府必須看到,要實現(xiàn)未來一個時期社會的健康發(fā)展,必須要嚴肅面對社會腐敗問題。印度一位網友發(fā)帖稱,中國不斷爆出高官因腐敗而遭到懲處的消息,這說明中國政府的反腐斗爭取得了很大勝利。印度的腐敗現(xiàn)象比中國嚴重得多,但很少有高官因此落馬。一個治理不了腐敗的國家很難保持經濟的持續(xù)快速發(fā)展,也很難蠃得國際社會的尊重,印度應該向中國學習,想方設法打贏反腐敗這一仗。只有那樣,印度才可以稱得上是民主和法制國家。
俄羅斯《真理報》特約評論員葉普蓋尼.諾維科夫說: “ 腐敗對中俄來說都是很嚴重的問題。中國在預防和打擊高層官員腐敗問題上值得俄羅斯學習。腐敗問題作為一種社會現(xiàn)象,更需要在公眾文化層面樹立一種打擊腐敗、腐敗可恥的意識。只有從法律保障及社會文化上都有效地做好打擊腐敗工作,才能在反腐斗爭中取得真正勝利。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