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
摘 要:誠信是社會和諧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社會誠信檔案的建立對檔案工作和社會誠信體系都極具重要意義。本文主要目的是介紹我國社會誠信檔案管理體系建設的發(fā)展現狀,分析社會誠信檔案管理體系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一些針對性的對策措施以完善該管理體系。
關鍵詞:社會誠信;檔案;管理體系;建設
社會誠信管理體系包括誠信理念、信用制度、誠信管理機制幾個主要方面。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要把誠信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大力推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抓緊建立健全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加大對失信行為懲戒力度,在全社會廣泛形成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氛圍”。自此,我國的社會誠信管理體系建設開始步上規(guī)范化發(fā)展的道路,目前,我國己經建立了至少有12個誠信檔案網站,49個省級以上信用網站或相關網站。越來越多的部門、企業(yè)、個人己經開始重視誠信檔案建設。但由于種種原因,我國社會誠信管理體系的規(guī)范和完善程度與西方發(fā)達的市場經濟國家相比較,存在著較大差距,各種不講誠信的欺詐行為經常發(fā)生,且不能有效制止,有必要進一步探索和實踐,加快建設和完善社會誠信檔案管理體系建設的步伐。
一、社會誠信檔案管理存在的問題
1.誠信意識淡薄,失信現象嚴重
誠信是我國的傳統美德。然而,隨著經濟的快速發(fā)展, 生活中的誠信缺失現象正逐漸向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蔓延,嚴重敗壞了社會風氣。社會誠信意識的淡薄不僅與個人有關, 也與企業(yè)失信有著很大關系,據不完全統計,我國企業(yè)每年制售假冒偽劣產品的總產值高達兩千到三千億元,近年來,“毒奶粉”、“瘦肉精”、“地溝油”、“染色饅頭”、“假雞蛋”等事件頻發(fā)。企業(yè)無信受貸甚至有意賴賬使我國銀行的呆賬、壞賬率高達25%左右,在商品和服務交易中,不付款、不還債、相互拖欠、惡意違約現象非常普遍,我國每年訂立的大約40億份合同,但合同準確履行率僅為60%左右。個人失信和企業(yè)失信在社會生活中形成循環(huán)效應, 使整個社會的誠信意識減弱,這不僅影響了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而且加劇了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 極大地破壞了社會和諧。
2.社會誠信檔案管理體系有待完善
由于缺乏統一的管理,各部門又各自為政,缺乏信息溝通、交流與共享等原因,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比如一個公民要查詢自己的信用信息,就不得不逐一在稅務、金融、教育、社會保障、醫(yī)療等各個單位設立的誠信管理系統中查詢,這不僅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且由于各個部門的查詢系統要求、進入方式、系統檢索功能和分區(qū)不同,給查詢者帶來了很大的麻煩。
3.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缺位
目前在我國的法律法規(guī)中,與誠信有關的主要有《刑法》、《民法通則》、《合同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擔保法》、《票據法》等。上海、深圳等地也先后出臺了誠信管理的地方法規(guī),我國專門性的與誠信管理直接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仍然存在缺位。相比之下,發(fā)達國家此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則比較健全。如美國從20世紀60年代末就開始制定與誠信管理相關的法律,迄今為止己有十多部。這些法律主要包括:《公平信用報告法》、《平等信用機會法》、《誠實租借法》等,其中首推《公平信用報告法》。同時,對不同方面、不同環(huán)節(jié),美國的法律都有具體的規(guī)定,并且制定了嚴厲的懲罰措施。如對于造假,在美國可以最高處罰500萬美金,判處10年有期徒刑,而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對造假的賠償卻只有兩倍。
二、加快完善我國社會誠信管理體系建設的對策
1.提高思想認識,加強組織領導
可以借鑒西方發(fā)達國家的教育方法,把誠信教育滲透到小學、中學、大學的有關課程中去,從小形成誠信守法的思想觀念和道德習慣。同時,借助社會輿論的力量,形成守信光榮、毀信可恥,守信者受尊重,失信者遭唾棄的強大的社會輿論氛圍,使人們在內心深處形成堅決抵制不講誠信行為的牢固思想防線。政府部門可以通過報紙、電視、網絡等新聞媒介倡導社會誠信,提高公眾誠信意識。通過宣傳、表彰典型誠信企業(yè),促進企業(yè)誠信建設。這樣,以政府宣傳帶動企業(yè)誠信建設,以企業(yè)誠信建設促進個人誠信發(fā)展。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科學規(guī)劃和建設,明確工作責任,精心組織實施,加強組織領導。
2.建立完整的管理機制,完善社會誠信檔案管理標準
社會誠信檔案的建立,可以使政府、企業(yè)和個人積累自己的誠信記錄,營造社會整體誠信氛圍。因此,在管理體制上,必須加快建立個人和企業(yè)誠信檔案。同時加速催生第三方商業(yè)征信機構,構建社會性的誠信管理體系。首先,要以城市為單位,建立個人和企業(yè)的誠信征信體系,為全社會聯網做好準備;其次,政府應成立社會誠信管理總局,制定《社會誠信管理條例》,建立社會誠信中介服務行業(yè)協會,制訂和完善社會誠信檔案管理標準,厚植社會誠信管理體系的法律基礎;最后,國家要通過兼并、重組等方式,扶持建立幾家大規(guī)模、權威性的,第三方商業(yè)征信機構,讓其在發(fā)展多種所有制形式的第三方商業(yè)征信機構的過程中,發(fā)揮主導作用。第三方商業(yè)征信機構可以在國家標準化委員會、國家檔案局的指導下成立誠信檔案標準制定小組,負責制定統一的標準規(guī)范,并在各分支機構推廣實行。誠信檔案工作標準主要應在內容、整理方式及存儲方式等方面作出規(guī)定。
3.建立完整的運行機制,重視誠信檔案法制建設
在運行機制上,必須加大對失信行為的懲處力度,讓失信成本遠遠高于守信成本。市場經濟本質上是契約經濟,信用缺失本質上是一種違約行為。市場主體是否選擇違約,關鍵在于違約成本的高低,當違約的預期效益超過將原料、資金、時間等資源用于從事其他經濟活動所帶來的收益時,經營者便會自覺或不自覺地選擇違約。美國政府規(guī)定失信企業(yè)必須承擔巨額賠償金,但我國對失信經濟行為的處罰只是補償受害者經濟損失的懲罰,顯然起不到有效約束毀信者行為的作用。要建立鼓勵守信者、處罰毀信者的激勵機制,讓不講誠信的人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付出沉重的代價。
參考文獻:
[1]張成成.我國信用檔案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蘭臺世界,2010(8).
[2]李曉安.我國社會信用法律體系結構缺陷及演進路徑[J].法學,2012(3) .
[3]崔明.國外誠信檔案建設的成功模式及對我國的啟示[J].檔案,201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