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龍
摘要:壽山石雕是一種民間雕刻藝術,而其中的人物創(chuàng)作形式多樣,常常蘊藏著豐富的含義,需要高水平的創(chuàng)作技藝才能完成,因此收藏價值較大。筆者長期創(chuàng)作人物類壽山石雕,有較為豐富的理論知識和操作經驗,本文依據筆者自身的經歷體驗總結壽山石雕人物創(chuàng)作特征。
關鍵詞:特征;人物;壽山石雕
壽山石文化經過了多年的發(fā)展,已經成為我國特色民族文化中的一部分。而壽山石雕創(chuàng)作藝術也在歷史的發(fā)展中代代相傳,并憑借獨特的文化底蘊而享譽中外。
壽山石雕包含了多種題材,人物創(chuàng)作是該雕刻藝術中重要的一部分。這類壽山石雕形式多樣,常常蘊藏著豐富的含義,需要高水平的創(chuàng)作技藝才能完成,因此收藏價值較大。筆者在接觸壽山石雕后,對于人物創(chuàng)造有較為濃厚的興趣,學習了較多關于壽山石雕的理論知識,并且通過長期的人物創(chuàng)作積累了一定的操作經驗。
一、依據材料的實際情況進行創(chuàng)作
壽山石是我國特有的彩石,其色彩多樣、質地溫潤、柔而易攻。壽山石之所以受到人們的喜愛,是因為其光亮奪目、晶瑩透徹、溫潤通靈。對于創(chuàng)作者來說,需要從形狀各異、色彩斑斕的眾多壽山石中挑選出適合進行人物創(chuàng)作的石材。在進行觀音、仕女等人物形象的創(chuàng)作時,應選用色調較少的石材;進行古代賢才形象的創(chuàng)作時,不宜使用雜色料;若創(chuàng)作背景較為喜慶,應選用紅色的石料。如果石材的質量較高,應該首先考慮人物題材的雕刻。如果石材明亮干凈,油性好,純度較高,那么應該用來創(chuàng)作仕女、觀音等形象。
在設計具體的人物形象時,要盡可能保留底料,因此雕刻人員要做到“因材施藝”,也就是說在體現創(chuàng)作主題的前提下,依據石料的色彩分布、具體形狀和質地來設計人物的神態(tài)與動作。
一般情況下,壽山石有一定的雜色,所以雕刻人員應依據石材的雜色分布和形狀大小安排整體布局,這種技藝被稱作是“依色取巧”。而“巧色要巧”指的是雕刻人員發(fā)揮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采用某種方式表現出原石材的美。
二、加強整體布局,提升藝術效果
著名的“百子圖”意味著多子多福、子孫延續(xù),其代表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受到了人們的歡迎與喜愛。
壽山石雕《百子圖》中包含了100個兒童,并且不同的兒童有著自己獨特的形態(tài)特點,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創(chuàng)作。該作品需要用壽山都成坑石為原料,高度為30cm,寬度為15cm,有黑色、白色、紅色和黃色等色調。要在這么小的石材上雕刻出不同形態(tài)的兒童并做到栩栩如生難度較大,為了完成這一作品,首先要做的工作是觀察石材的特征,依據石材中隱藏的規(guī)律設計整體布局和色彩安排,從而在較小的空間內展現精巧的雕刻技術與巧妙的作品構思。所以通過多層次浮雕的方法表現人物外貌與形象特征。對于人物型作品來講,背景的存在是為了烘托人物形象,所以要利用材料的多色階,通過淺浮雕與高浮雕工藝繪制房屋、山石、竹林、榕樹等景物,以及放風箏、撥浪鼓、戲獅等景象。這兩種工藝的運用使作品具有鮮明的層次感,意境深遠,刀法靈動。正是因為布局合理有效,所以能夠在較小的體積中刻畫出主體人物,創(chuàng)造出具有神韻的100個兒童?!栋僮訄D》的布局方式融合了古代雕刻與西方藝術的表現手法,注重人物形象對比、疏密與虛實結合,運用淺浮雕與高浮雕技藝,但是并不過分追求精細與靈巧。作品的主體顏色為黃色,給人帶來一種顏色的沖擊,作品中還有紅色與白色的點綴,色彩搭配使人感到賞心悅目。
三、注重人物神韻,追求神形兼?zhèn)?/p>
中國畫作者在描繪人物時,不僅追求形態(tài)的真實客觀,而且注重人物的內在神韻。通過人物形態(tài)表現神韻,用神韻表示人物心理,這是中國畫區(qū)別于西方畫的重要特征之一,而歷史悠久的壽山石雕也符合上述要求。筆者在進行藝術創(chuàng)造時,注意對雕塑語言的掌握,靈活運用造型語言來增添作品的生命力與藝術感染力。對于人物型壽山石雕作品來講,形和神是互為補充的。如果創(chuàng)作者不能將形和神結合在一起,那么其藝術作品就只能是流于形式,失去本身的藝術價值。
壽山石雕人物創(chuàng)作能夠直接體現出作者的創(chuàng)作思維與眼力,因此該作品的創(chuàng)作并不會受到時空的限制,本質上屬于一種藝術敘述,將作品內涵呈現在觀眾眼前,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打動人們的內心。用心感受一個作品,欣賞巧妙的藝術語言,品味蘊藏其中的深刻內涵,便會與作者達到心靈上的共鳴。如果一個作品能夠喚醒人們對生命的熱愛,感知到生活的美好,那便可以稱為一種成功的、優(yōu)秀的作品。
為了使創(chuàng)造出的藝術作品滿足形神兼具的標準,筆者不斷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磨練操作技能,創(chuàng)新思維方式,積累人生經驗,培養(yǎng)藝術情趣。人物型壽山石雕追求將人物心理呈現在觀眾面前,帶給他們美的享受,因此創(chuàng)造者要在掌握傳統技藝的前提下不斷創(chuàng)新,不僅要使創(chuàng)造出的人物形象精巧逼真、秀麗典雅,而且要構思巧妙,設計新穎,展示人物性格特征。雕刻技能方面要注意線條的流暢靈動,講究精雕細琢。
創(chuàng)新是為了追求更高的藝術境界,體現出了創(chuàng)作者不斷探索的精神,其是藝術作品進步的動力,也是壽山石雕將來的發(fā)展方向。創(chuàng)新并不意味著對傳統文化的徹底摒棄,過分追求與眾不同,創(chuàng)新和繼承在某些方面是一致的。藝術創(chuàng)作者要尊重傳統,學習傳統文化并吸收其中的精華,在此基礎上探求新的創(chuàng)作方式,創(chuàng)造出更好的作品,提升自己的藝術境界。這種藝術境界不僅反映了作者的人格特點,也表現出作者的藝術情趣、知識水平與價值觀等基本素質與藝術追求。只有當欣賞者與壽山石雕達成心靈上的溝通時,壽山石雕的藝術價值才能真正顯現出來。
【參考文獻】
[1]萬江,福建東南拍賣.傳統石雕如何悄然崛起——壽山石的文化傳承與市場化推廣[J]. 藝術市場,2013(28).
[2]胡旺.胡旺紅色題材壽山石雕作品選[J].藝術生活-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學報. 2013,(04).
[3]姚一山.壽山石雕人物創(chuàng)作探析[J].現代裝飾(理論),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