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波
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要考慮中職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從他們的實際情況出發(fā),結合中職語文學科的特點進行教學,使學生在主動學習中收獲語文知識,發(fā)展語文思維能力。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在對教學改革的同時,還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通過對他們進行及時引導,讓他們在學習中保持積極的心態(tài),高效地完成所學內容。
一、以學生為主體,發(fā)展學生的語文活躍思維
在中職語文創(chuàng)新教學中,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通過實踐體現(xiàn)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在教學中,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識講解者,而是成為了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合作者。在指導學生學習時,教師要充分運用自己掌握的語文知識,利用知識的魅力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興趣,引導他們主動閱讀課文內容,逐步深入地掌握作者要表達的情感和思想,體會作者創(chuàng)作的意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基礎知識的教學,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掌握教材中的生字、生詞。在學生學習環(huán)節(jié),教師要讓學生掌握分析、探究課文內容的方法,讓他們能夠獲得更多的知識,積累語文基礎知識,提高語文綜合素質。
二、設計趣味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
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課堂,鼓勵學生進行獨立思考,讓他們在已有語文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深入分析,掌握課文內容。利用問題作為指導,能激發(fā)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在積極思考中,使學生的學習具有明確的目的性,把解決問題作為課堂學習的目標,用掌握的語文知識進行分析和思考。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學生能把已有知識進行整理,使知識更具有條理化,讓他們從知識體系中選擇合適的信息,順利解決問題。因此,要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教師在設計語文問題時,要深入挖掘課文的內涵,從課文出發(fā),提出探究性的問題,讓學生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逐步深入思考,敢于分析更難的問題,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教學《世間最美的墳墓》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題目中的“最美”含義是什么?在問題的指導下,學生首先進行了課文的閱讀,并在閱讀過程中進行思考,通過思考和分析,學生找出了“最美”墳墓的含義:因為托爾斯泰是偉人,偉人死了,卻葬得如此樸素,體現(xiàn)了他高尚的人格。在問題教學中,為了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主動質疑,引導他們針對疑問提出問題,并認真分析和探究所提問題。通過主動質疑和解決疑問的活動,讓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使他們運用通過努力學習獲得的語文能力解決問題,有效發(fā)展他們的語文創(chuàng)新思維。
三、開展合作學習,拓寬學生的思維面
合作學習是以組為單位進行學習的方式,在中職語文教學中進行合作學習,有利于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讓他們通過合作學習共同討論和探究教材中的重難點知識。在合作討論中,學習氛圍濃厚,學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疑問,并能大膽地發(fā)表對問題的意見,使合作學習在熱烈的氛圍中進行。在討論過程中,學生各抒己見,能夠讓他們多個層面對知識進行探究,有利于促進他們思維多元化和創(chuàng)新性的發(fā)展。例如,在教學《拿來主義》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讓他們針對:什么是拿來主義?為什么要拿?怎么拿?進行討論。在討論過程中,學生能夠發(fā)揮自己的思維活躍性和創(chuàng)造性,提出很多新穎獨特的看法,激發(fā)他們的思維靈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在討論過程中,教師還要把話題向課外延伸,讓學生討論一些有關與“拿來”有關的話題,以強化對該問題的認識,使他們在對待外來文化時保持正確的態(tài)度,發(fā)展他們的綜合能力。
四、開展多樣化的閱讀,讓學生在閱讀中深刻感悟
閱讀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加深他們的理解,通過積極的閱讀,能拓寬學生的視野,讓他們對閱讀內容有更深入的認識。在中職語文課堂上開展閱讀教學,教師要從中職生的心理和心情特點出發(fā),對他們進行針對性的引導,設計多樣化的興趣來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讓他們在閱讀中進行理解,在閱讀中進行感悟。例如,在教學《天凈沙·秋思》時,教師說出:“枯藤老樹昏鴉,”學生接下一句:“小橋流水人家?!痹诮處熀蛯W生共同學習古詩的過程中,激發(fā)了他們的閱讀興趣,在思維活躍的情況下輕松地記住了古詩內容,加深了對古詩的理解。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分角色表演閱讀,讓學生分別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一邊讀一遍表演,使把動作和臺詞結合起來,塑造出完美的人物形象。在多樣化的閱讀方式中,學生會喜歡上閱讀。
總之,以生為本的中職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語文學科的特點和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利用多種環(huán)節(jié)誘導學生,激發(fā)他們的學習主動性,讓他們能高效地完成學習內容,提高語文學習能力,為進一步提高語文能力打好基礎,實現(xiàn)高效的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