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馬總統(tǒng)巴雷拉12日晚發(fā)布電視講話,宣布與中國建交。6月13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同巴拿馬副總統(tǒng)兼外長德圣馬洛在京簽署《聯(lián)合公報》稱,巴拿馬政府承認“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巴拿馬斷絕一切與臺灣的官方聯(lián)系。
作為回應,臺灣“外長”李大維13日宣布,即日起與巴拿馬終止外交關系,全面停止雙邊合作及援助,撤離大使館及技術人員。李大維還在宣讀的聲明中稱,巴拿馬“執(zhí)意外交轉向,并以極不友好之做法,欺蒙中華民國到最后一刻”,對此“至表憤怒與遺憾”。
所謂“欺蒙中華民國到最后一刻”,實在是自欺欺人。在外界看來,巴拿馬與大陸建交,可以用理所當然來形容。
巴拿馬與中國歷史淵源深厚,華人抵達巴拿馬至今已有163年。早期的華人勞工參與了兩洋鐵路和巴拿馬運河的建設,并形成拉美最大的華人僑社之一。據(jù)統(tǒng)計,目前旅巴華人華僑總人數(shù)近20萬。
坐擁交通運輸之便利,巴拿馬有美洲最大的免稅區(qū)——科隆自貿區(qū),而中國目前是該自貿區(qū)最大的商品供應國。
就在建交前,由中資收購的瑪格麗特島港正式開啟擴建工程。該項目預計總投資額約10億美元,港口建成后,將成為巴拿馬和拉美地區(qū)最大港口,也將是巴拿馬唯一可??砍湍民R級集裝箱船的港口。
近年來,巴政府還推動總部經(jīng)濟,出臺許多優(yōu)惠政策,吸引很多國際知名企業(yè)將地區(qū)總部設在巴拿馬。中國的華為、中港灣等企業(yè)也將地區(qū)總部設在這里。
兩國經(jīng)貿往來如此頻繁,豈是臺灣金元外交可以比擬的。雖然5月份,臺灣才給巴拿馬290萬美元的援助,作為2014-2019年合作計劃的項目之一,但仍難扭轉大勢。連國民黨前“立委”邱毅都曾在一年前指出,巴拿馬積極向大陸示好,可能會宣布與臺灣“斷交”,維持表面上歡迎蔡英文,想必只是留個美好回憶。
邱毅所指的美好回憶,其實也并不美好。去年6月,蔡英文剛一上任,就出訪巴拿馬,在參觀巴拿馬運河時,還題字“見證百年基業(yè),攜手共創(chuàng)榮景”,并留下“President of Taiwan(ROC)”,意為“臺灣總統(tǒng)(中華民國)”的簽名。
蔡用英語將自己的稱謂寫成“臺灣總統(tǒng)”,僅僅把ROC放在后邊用括號的方式加注,這是改變臺當局過去一貫的立場的。這一簽名曾在兩岸引發(fā)爭議。有大陸學者表示,蔡英文在巴拿馬的舉動改變了臺灣當局的正式說法,這是非常不好,而且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
2016年底,圣多美與臺灣 “斷交”;今年5月,世界衛(wèi)生組織宣布不邀請臺灣參會。臺媒分析,這次巴拿馬與臺灣“斷交”,會成為近年來最大的“斷交”沖擊。
據(jù)統(tǒng)計,臺灣當局1949年底尚有“邦交國”47個,至1969年升至70個,與巴拿馬“斷交”之后,就只有20個了。
雖然巴拿馬國土面積僅7萬余平方公里,人口400多萬,但卻握有世界上最重要的運河,因此一直是臺灣最拿得出手的“邦交國”。
另外,巴拿馬銜接南北美洲,在美洲地區(qū)“人緣”相當不錯。失去了巴拿馬后,臺灣恐將面臨骨牌效應。要知道,臺灣的“邦交國”主要分布在拉丁美洲,至今仍有11國之多。
如今,臺灣已經(jīng)陷入嚴重的對外交往困境中。臺灣《中國時報》一篇社評指出:“兩岸關系握住臺灣走向國際的咽喉,未來臺灣是走向世界或走向孤獨,系于當局一念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