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希坤
(商河縣中醫(yī)醫(yī)院,山東 濟南 251600)
依達拉奉聯(lián)合舒血寧治療腦梗死的臨床效果及藥理分析
張希坤
(商河縣中醫(yī)醫(yī)院,山東 濟南 251600)
目的 從藥理機制角度,探討依達拉奉聯(lián)合舒血寧對腦梗死的療效。方法 選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診斷為腦梗死的患者80例,均分為對照組,治療組。對照組給予依達拉奉,治療組給予依達拉奉+舒血寧,連續(xù)治療2周并觀察療效。結果 依達拉奉的有效率為50.3%,聯(lián)合治療的總有效率是80.7%。聯(lián)合用藥的神經功能評價改善程度明顯優(yōu)于單用依達拉奉組。此外,治療組所需治療時間和發(fā)生不良反應的時間也明顯少于對照組。結論 與單用依達拉奉,舒血寧和依達拉奉的聯(lián)合用藥可以提高治療腦梗死的效果。
依達拉奉;舒血寧;腦梗死;臨床效果;藥理作用
腦梗死是由于腦組織局部供血動脈血流的突然減少或停止,造成該血管供血區(qū)的腦組織缺血、缺氧導致腦組織壞死、軟化,并伴有相應部位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如偏癱、失語等神經功能缺失的癥候,嚴重情況下,會引起患者死亡。因此亟待建立有效的腦梗死藥物治療方案[1]。此次本文將對依達拉奉聯(lián)合舒血寧在腦梗死中的治療效果和藥理機制進行探討。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診斷為腦梗死的患者8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兩組各為40例。對照組患者腦梗死發(fā)病時間1~36 h,平均發(fā)病時間(11.5±1.0)h;男23例,女17例;患者年齡41~88歲,平均年齡(59.8±1.0)歲;治療組患者腦梗死發(fā)病時間1~37 h,平均發(fā)病時間(12.3±0.9)h;男24例,女16例;患者年齡43~88歲,平均年齡(58.7±1.4)歲。上述自然指標研究對象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比較分析。
1.2 治療方法
兩組病患均口服阿司匹林。對照組給藥方法:依達拉奉注射液2次/d,30mL/次(0.9% 100 mL Nacl配制),連續(xù)治療兩周。治療組給藥方法:依達拉奉用藥方法與對照組相同,舒血寧注射液,一次/d,20mL/次(5% 250 mL GLu配制),連續(xù)治療兩周[2]。
1.3 治療效果評價方法
基本治愈:用藥后,患者功能缺損評分顯著減少,減少幅度超過90%,病殘程度為0級;顯效:治療后,功能缺損評分的減少程度在45%~90%之間,病殘程度在1~3級;有效:功能缺損評分經治療后下降程度在18%~45%之間;無效:經治療后患者病情未達到上述個情況標準[3]。
1.4 觀察指標
本研究將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的減少程度、療效、神經功能評分恢復正常所需時間和治療總時間、出現(xiàn)藥物不良反應的人數(shù)作為此次的觀察指標。
1.5 統(tǒng)計方法
用SPSS 18.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mean±SD表示,兩種治療方法的差異用t檢驗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x2檢驗進行分析,P<0.05表示有統(tǒng)計學差異。
2.1 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的降低程度
治療組經過藥物治療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的減少幅度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訊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詳見表1。
表1 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的降低程度(±s)
表1 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的降低程度(±s)
組別治療前治療后P對照組22.51±3.9815.38±3.27<0.05治療組22.07±2.566.37±1.12<0.05 P<0.05<0.05
2.2 療效
治療組的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腦梗死疾病病情治療效果比較(n,%)
2.3 神經功能評分恢復正常所需時間以及腦梗死治療總時間
對照組患者的腦神經功能評分恢復正常所需時間為(10.58±1.45)d,總共治療時長為(15.26±2.75)d;治療組患者的腦神經功能評分恢復正常所需時長為(7.46±1.1)d,腦梗死疾病共治療(11.67±1.31)d。這兩項指標在治療組和對照組間均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2.4 出現(xiàn)藥物不良反應的人數(shù)
對照組中有8例患者出現(xiàn)不良反應,治療組中有1例患者出現(xiàn)不良反應。組間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腦梗死患者常伴有動脈粥樣硬化形成,高血壓、高血脂等都是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不利因素。當腦部血管有粥斑塊時,動脈血管內皮細胞會受到損傷,出現(xiàn)潰瘍面,接著潰瘍面會分泌凝血酶、纖維蛋白與粘附在血管損傷出的血小板結合,進而血栓形成。之后,局部腦組織出現(xiàn)血液循環(huán)障礙,局部腦細胞供氧、供血不足,接著發(fā)生腦細胞壞死,局灶組織壞死病理現(xiàn)象。腦梗死的局部病灶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壞死區(qū)和缺血半暗帶區(qū)。壞死區(qū),顧名思義,由于該區(qū)域腦細胞受到不可逆損傷。而缺血半暗帶區(qū)域由于存在側支循環(huán),發(fā)生可逆性損傷。病灶細胞處于半缺血、缺氧狀態(tài)。若及時供給血液和氧氣,局灶損傷的細胞可以恢復,神經元也可以存活。目前氧自由基,鈣超載是腦梗死中神經元損傷的公認機制,這也是臨床上治療腦梗死的機理[4]。
依達拉奉屬于自由基清除劑,血腦屏障透過率到達60%,所以在腦部達到最低有效濃度所需時間較短。經過多年臨床實踐,依達拉奉在梗死發(fā)生72 h內使用可以明顯的減少梗死灶面積,恢復神經元功能。依達拉奉治療腦梗死有以下幾個機制:①可以清除缺血和再灌所致的氧自由基;②可以減少梗死灶中神經元損害;③抑制脂質的過氧化反應,減少梗死面積,減輕血腦屏障的損傷程度,糾正能量代謝障礙;④減少炎癥介質白三烯的產生,從而緩解腦水腫,進一步改善腦細胞、血管內皮細胞、神經細胞的氧化損傷。在發(fā)病的72 h內應用,可以使梗死面積減少,促進腦神經功能的迅速恢復,發(fā)揮積極的治療作用[5]。
舒血寧注射劑是銀杏提取物制劑。該藥物的有效成分為銀杏內酯、黃酮醇甙以及白果內酯。它還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和氨基酸。該藥物保護神經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①銀杏內酯可以通過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活化,進而降低血液黏度,從而抑制微血栓的形成,改善腦部血液循環(huán)。該藥物還可以控制腦組織中Ca2+的濃度,避免鈣超載,保護腦細胞。②黃酮醇甙有顯著的抗氧自由基、抗脂質過氧化作用,可有效的抑制腦細的凋亡,避免再灌注損傷。它也可以擴張腦血管,改善腦循環(huán)。③改善患者的記憶能力、意識反應。因此,舒血寧可調節(jié)血管張力,緩解血流障礙;有效的抑制血小板凝聚,進而抑制血栓的形成,并降低血液黏度,最終改善腦組織微循環(huán)。同時它還可徹底清除自由基,保護腦神經細胞[6]。
本研究結果顯示,聯(lián)合用藥有效率明顯高于單獨應用依達拉奉,對腦梗死的改善程度也較大。由此可知,舒血寧和依達拉奉的聯(lián)合用藥可以提高治療腦梗死的效果。此外本次研究還表明,依達拉奉+舒血寧可以大幅縮短治療時間,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臨床聯(lián)合應用前景廣闊。
[1] 殷湘寧,金 容,李守成.養(yǎng)血清腦顆粒對老年腦梗死患者神經認知功能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29(24):3283.
[2] 張 玲.依達拉奉聯(lián)合舒血寧治療急性腦梗死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11,29(15):1305-1307.
[3] 曹明明.舒血寧聯(lián)合依達拉奉治療進展型腦梗死56例療效觀察[J].實用醫(yī)技雜志,2011,18(2):188-189.
[4] 郭茂或,寧觀林.拜阿司匹林聯(lián)合依達拉奉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研究[J].臨床醫(yī)學工程,2012,19(15):781-782.
[5] 臧向博.疏血通注射液聯(lián)合依達拉奉治療急性腦梗死110例[J].陜西中醫(yī),2013,34(12):153-154.
[6] 郭喜玲.依達拉奉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1,10(12):275-276.
本文編輯:王雨辰
R743.33
B
ISSN.2095-8242.2017.15.29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