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松
(四川省簡陽市第四人民醫(yī)院,四川 資陽 641400)
·診斷技術·
淺析CT淚囊造影及其臨床應用
劉 松
(四川省簡陽市第四人民醫(yī)院,四川 資陽 641400)
目的 對CZT淚囊造影技術在臨床治療中的應用效果進行觀察研究。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隨機選取了我院收治的23例慢性淚囊樣患者,病眼數(shù)量為26眼,對這些患者分別進行CT淚囊造影和X線平片淚囊造影觀察,然后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通過本次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對于淚囊造影,其采用CT技術能夠更加清晰的將淚囊的大小以及其同周圍結構之間的關系進行明確的呈現(xiàn),同X線平片造影技術相比,兩組數(shù)據(jù)見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即P<0.05。結論 對于CT淚囊造影技術,其能夠?qū)颊叩臏I囊結構進行清洗的顯示,從而為鼻內(nèi)鏡下淚囊造口手術起到科學的指導意義。
鼻內(nèi)鏡;淚囊造口術;CT淚囊造影技術
對于慢性淚囊炎,其是當前比較常見的一種眼科疾病,大部分的患者在進行治療時都是通過手術,但在對該疾病進行手術治療時采用的往往是鼻腔淚囊造口術,這種治療方法不需要對患者的面部進行切口治療,能夠在保證患者面部美觀的情況下對患者進行治療,且在整個治療過程中,患者的切口出血量較少,能夠保證患者快速恢復。但由于淚囊同患者的上頜骨額突和淚骨等具有較為緊密的聯(lián)系,為了保證手術有效開展,在對患者進行手術治療之前,需要對患者的淚囊結構進行詳細的了解,而傳統(tǒng)的X線淚囊造影技術只能夠?qū)颊叩臏I囊大小進行顯示,這使得手術開展的難度較大。為此,本文對CT淚囊造影技術和X線淚囊造影技術在淚囊手術中的診斷效果進行了對比分析。
1.1 一般資料
對于本次研究,其從我院收治的患者中隨機選取了23例作為研究對象,患者的病眼數(shù)量為26眼,對這些患者的臨床癥狀進行診斷得知,其全部符合慢性淚囊炎的臨床癥狀?;颊咧心行曰颊呷藬?shù)為13例,患者的病眼數(shù)量為15眼,女性患者的人數(shù)為10例,患者的病眼數(shù)量為11眼?;颊吣挲g主要集中在35到48歲之間,通過對患者的臨床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得知,其平均年齡達到了48.2歲。對于患者的臨床癥狀,其中有3例患者為雙眼慢性淚囊炎,剩下的20例患者臨床癥狀為單眼淚囊炎。
1.2 方法
患者首先進行造影劑的注入,本次研究中采用的造影劑為泛影葡萄胺,注入地點為患者下淚點,注入和蘇亮為1到2 mL,直到患者的淚點出現(xiàn)造影劑反流情況,說明患者的淚點注入造影劑數(shù)量已經(jīng)足夠。在造影劑注入完成之后,對患者進行CT造影檢查和X線片造影檢查,檢查時的層面間距控制在5 mm左右,然后通過軸位骨窗對患者的淚囊情況進行觀察。對于臨床檢查,患者的淚囊橫徑在2 mm以下的為小淚囊腔,橫徑范圍在2~5 mm范圍內(nèi)的淚囊為中淚囊腔,橫徑大小在5 mm以上的淚囊腔,其判定為大淚囊腔。患者在手術治療完成之后,其需要進行3~2年時間的術后隨訪,了解患者的病情恢復等情況。
1.3 療效判定標準
對于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其主要分為三種,首先是治愈,患者在治療完成之后,其臨床各項癥狀消失,通過對患者進行造口檢查得知其保持通暢。然后是好轉(zhuǎn),患者在手術治療完成之后,其流淚癥狀得到了明顯改善,但通過對患者進行內(nèi)鏡檢查,患者存在著輕微的粘連情況。最后是無效,其指的是患者在手術治療完成之后,其各項癥狀沒有改善。
通過對患者的臨床治療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可以得知,患者中大淚囊腔有11眼,中淚囊腔有13眼,剩下的2眼為小淚囊腔,CT淚囊造影和X線片造影檢查結果一致,但CT造影技術能夠?qū)⒒颊邷I囊腔和周圍組織結構之間的關系進行清晰的呈現(xiàn)。通過對患者治療完成之后進行隨訪得知,患者在手術治療完成之后,其中大淚囊患者全部恢復,中淚囊患者患者中有1例患者術后仍然存在著少量流淚情況,但癥狀已經(jīng)明顯好轉(zhuǎn),小淚囊患者治療完成之后,仍有1例患者存在著較為明顯的流淚情況,患者造口出現(xiàn)粘連情況。見表1。
表1 患者臨床數(shù)據(jù)統(tǒng)計
對于CT淚囊造影技術,其在淚囊手術治療中能夠通過軸位和冠狀位的檢查了解患者的淚囊結構,然后通過多層面的理解掌握患者的淚囊大小以及其同周圍組織結構之間的關系,這位后續(xù)的手術治療提供了最夠的數(shù)據(jù)。對于X-線淚囊造影技術和CT淚囊造影技術,兩種檢查方法都能夠?qū)颊叩臏I囊大小進行顯示,但X-線淚囊造影技術僅僅能夠?qū)崿F(xiàn)對患者的淚囊大小呈現(xiàn),而對于淚囊中的其他結構特征,通過X-線技術很難得到了解,而對于淚囊手術治療,由于其無法對淚囊中的相關結構等進行呈現(xiàn),使得手術成功幾率較低,且患者的術后恢復時間較長。對于CT淚囊造影技術,其在淚囊手術患者中的應用具有以下優(yōu)勢,首先,通過CT淚囊造影技術,醫(yī)生在診斷過程中能夠?qū)颊叩睦装航Y構以及其一部分的前篩選氣房等之間的關系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此外,通過CT淚囊造影技術,醫(yī)生能夠?qū)颊叩臏I囊阻塞情況有一個大致的了解,通過造影劑的注入后的排空時間,醫(yī)生能夠了解患者的鼻淚管是否存在著堵塞情況。最后,通過CT淚囊造影技術,醫(yī)生能夠?qū)颊呤中g的難度有一個全面的掌握,從而進行更加充分的準備工作,保證患者的臨床手術治療效果。
[1] 黃玉嬋,曾獻軍.CT造影在淚囊區(qū)病變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實用臨床醫(yī)學,2014,(08):135-136.
[2] 周 勁,夏述琳,肖 毅,謝 嬌,楊 青,吉 祥.淚囊CT造影及三維重建的臨床應用[J].國際眼科雜志,2012,(11):2176-2178.
本文編輯:吳玲麗
R779.6
B
ISSN.2095-8242.2017.15.289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