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孫海菊
淺談小學英語思維導圖的研究*
?北京/孫海菊
本文是在反思英語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基礎上,嘗試利用思維導圖,讓英語學習變得更簡單的研究,分別從思維導圖與英語教學間的聯(lián)系、思維導圖主題的確定、作用、環(huán)境布置、評價要求、研究的課堂等幾方面進行研究。
思維導圖;英語;研究
英語是一門交際性語言,語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促使學生形成初步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但是目前,反思我們的英語教學: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不強;學習比較被動;對英語學習興趣不濃厚;英語結構前后銜接不緊密等。為了解決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教師嘗試了在教學中利用思維導圖,讓學習變得更簡單的研究。
在教學中,教師為了調動大家的學習積極性,可以采取思維導圖的方式進行教學。因為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學習的策略,能促進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學習,促使他們整合新舊知識,建構知識網(wǎng)絡,濃縮知識結構,使學生能從整體上把握知識。這樣,思維導圖和英語教學間就建立了聯(lián)系,教師利用思維導圖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提高教學效率。
(一)詞匯 心理學家認為,一個人是否能夠成功和他的詞匯儲備量和運用詞匯的能力有著很大的聯(lián)系。一個人的詞匯量越大,語言能力就越強,從而在生活中越易成功。在學生學英語的過程中,詞匯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不僅表現(xiàn)在單詞中,對于短語、句子、短文等的理解也起很重要的作用。在小學英語中,有不同類別的詞匯,如動物、植物、文具、交通工具、服裝等。為了幫助學生掌握、隨時復現(xiàn)這些詞匯,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制作導圖,這樣既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又有利于進行自主學習,并提高學習效率。如下圖是總結有關顏色的思維導圖實例。在導圖中,學生列舉了紅、藍、綠等顏色,然后又進行查找,寫出了蘋果綠、灰綠等,大大增加了學生的詞匯量。
總結有關顏色的思維導圖
總結有關動物的思維導圖
(二)音標 在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了26個字母。在學習大量的單詞時,也滲透了字母的發(fā)音。為了幫助學生深入記憶單詞字形,掌握讀音,教師在教學中不斷的引導學生總結字母發(fā)音,及含有字母的單詞,使學生能夠靈活的、真正的掌握。如圖:
含有字母Q的單詞總結
(三)閱讀 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直接影響其能力的提升,但閱讀理解一直是英語學習者的難點。教師可以利用導圖來幫助學生降低難度。首先通讀全文,找出主要內容,并把它放到導圖中間;然后再讀全文,尋找主要內容分幾個方面;最后細讀,提取細節(jié),并在適當位置進行填寫或繪畫。這樣一來,學生通過繪制導圖,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并根據(jù)導圖能復述,深入理解課文。
如圖五:學生在學習“世界地球日”這篇課文時,通過閱讀課文,知道了主要內容講的是“世界地球日”,然后分別從時間、內容、意義等方面深入理解。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全面理解了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學生再展開想象,通過查找,知道了其他的有意義的節(jié)日,制作了這張思維導圖。
(四)寫作 寫作是提升英語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體現(xiàn)語言綜合運用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但寫作對于剛接觸寫作的學生來說,難度非常大。許多學生在寫作時,特別困難。眾所周知,寫作之前要有思路才能把文章寫好,而大多數(shù)學生面對寫作沒有思路,或者思路不清晰,不知該如何下筆。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巧妙地運用導圖,引導學生學會使用導圖進行寫前的思路整理,指導如何寫作,讓學生意識到一個話題可以有很多方面寫。這樣解決了學生不知道寫什么及如何寫的問題。在制作導圖時,教師首先引導學生進行集體討論構思,然后學生自己構思、制作導圖。這樣思維導圖有助于學生梳理寫作結構,組織語言,明白寫作內容,拓展思維。例如寫“朋友”這篇作文,學生通過討論,確定了從外貌、年齡、性別、愛好等方面來描述,首先用思維導圖梳理,然后寫作文,效果非常好。長此下去,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會提高。
(五)教材內容 教師根據(jù)教材內容,確定制作主題。如二年級,思維導圖以動物、顏色為主,三年級以春天活動為主,四年級以寵物、動物等為主……
在制作時,教師從網(wǎng)上收集了各種類型、板式、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等的圖片,讓學生欣賞,開闊思維,然后再根據(jù)主題內容進行聯(lián)想,用圖形的方式把自己的想法表現(xiàn)出來。
(一)橫向整理 北京版英語教材,每個單元都有一個主題,每個主題又分為幾個話題來講述。因此,在整個單元學習后,教師可引導學生找到關鍵詞,畫導圖進行復習、整理、延伸。如activities(活動),學生根據(jù)所學內容,總結出聊天、手工、釣魚、跳舞等活動。學生在制作導圖的過程,也是整理復習總結的過程。同時有的學生依據(jù)網(wǎng)絡資源優(yōu)勢,掌握更多的知識,還能對導圖進一步完善。
(二)縱向整理 英語語言的學習過程,是一個不斷深入,呈螺旋上升趨勢的學習過程。因此,我們還要進行縱向整理復習,學生新學的知識不斷的納入已有的知識結構,從而使其知識儲備,像滾雪球樣不斷壯大。如學習字母q,總結含有字母q的單詞,制作導圖。學生把含有q的單詞都進行了整理,他們掌握單詞的能力也提高了。
學生制作的思維導圖,經(jīng)過老師和學生的評選,可以進行展示:
教室內,在評價表內展示班內的優(yōu)秀作品;
樓道的櫥窗內展示班級間評選的優(yōu)秀作品。
建立學生個人成長檔案袋,保留學生的每一份作品。
在思維導圖呈現(xiàn)的方式上,不同年級根據(jù)年齡特點也會有所不同,因此評價要求也不同。低年級以形象記憶為主,因此導圖的呈現(xiàn),就以畫圖為主。優(yōu)秀作品的評選條件為布局合理、顏色搭配美觀、圖片生動等。中年級隨著單詞、句子的書寫訓練,導圖的呈現(xiàn),就以圖配文字為主。優(yōu)秀作品的評選條件為布局合理、顏色搭配美觀、圖片生動、書寫美觀等。高年級隨著對知識的理解深入,邏輯思維加強,思維導圖的呈現(xiàn)就以重點詞為主,圖片、短語、句子為輔。優(yōu)秀作品的評選條件為布局合理、顏色搭配美觀、圖片生動、書寫美觀、重點把握準確等。
在教學中,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把導圖融入到課前、課中、課后等不同時間,能取得不同的教學效果。同時,結合北京版教材同一單元主題內容相同的特點,導圖還可以安排在單元學習后完成。每冊書根據(jù)不同的單元主題內容,把制作的思維導圖集結成冊。這樣,教師研究的過程也成為了教學相長的過程。
安排在課前,通過呈現(xiàn)與授課內容有關的學過的內容的導圖,學生一目了然,既復習了學過的知識,又明確了將要學習的主題內容;還可以根據(jù)主題內容,讓學生通過查找資料等活動,先制作有關的導圖。每個學生的思維導圖都不一樣,然后再引導學生關注到教學內容,確定重點。如制作“找水壺”的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復習顏色、大小、形狀、地點等不同的內容,為新知的學習做好準備。
安排在課中,可引導學生根據(jù)主題內容進行“頭腦風暴”。如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中,“如何識別一個人”話題,學生結合生活常識,分別從“服裝、性別、年齡、職業(yè)、高矮胖瘦等體貌特征”進行頭腦風暴,既拓展了思維,又靈活應用了學過的知識,學以致用,體現(xiàn)了英語的交際性。
安排在課后,通過一張以前制作的、不完善的思維導圖,引導學生把新學的知識納入到這個圖中,歸納整理,完善并細化這個圖,使學生的知識結構體系化、系統(tǒng)化。
安排在單元后,教師根據(jù)主題內容,引導學生總結提煉出本單元的主要內容,然后根據(jù)單元中每課的重點不同,制作出思維導圖。如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主題是奧運會。在這個主題下又分為3個話題:古代奧運會,現(xiàn)代奧運會和北京奧運會。在這個單元學習后,教師可引導學生以“奧運會”為關鍵詞進行總結整理,畫出思維導圖:
學生在制作導圖的過程,也是整理復習總結的過程。同時有的通過上網(wǎng)查找等,掌握更多有關奧運的知識,又對思維導圖進行進一步完善。在導圖進行交流和評比中,學生能夠共享資源,使更多的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安排在整冊書后:學校舉辦“思維導圖”評比活動,評選出優(yōu)秀作品。每個單元的思維導圖制作好后,再以“整冊書”為關鍵詞進行整理,繪制成一個整本書知識點的思維導圖。這樣,整本書的內容學生一目了然,便于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經(jīng)過學生和老師的不斷完善,最后制成優(yōu)美的書籍,分發(fā)到每個學生手中,成為學習材料。這既是成果的展示,又能幫助學生很快掌握本冊書的重難點和脈絡結構,促使學生進行高效率的學習。
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嘗試和運用,學生利用思維導圖能較熟練的掌握知識的重難點,梳理內容結構,聽說讀寫方面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學習的積極性也逐漸增加,激發(fā)了學生學英語的興趣。
[1]《思維導圖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第80頁至84頁.
密云縣第四小學)
*密云區(qū)教委首屆“中國知網(wǎng)杯”優(yōu)秀校本課程及論文評選活動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