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勇?趙洋?鄧洪濤
摘要:正確認 識和處理新形勢下 的軍民關系,對于大力培育“熱 愛人民” 的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 ,永遠保持我軍與人民群眾魚水相依的關系 ,完成新世紀新階段軍隊歷史使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新時期;軍民關系;歷史使命
歷史實踐證明軍民團結共同奮斗,我們就能戰(zhàn)勝一切困難。在看到新世紀新階段軍民關系密切融洽主流的同時,也要看到,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加之我國長期處于相對和平的環(huán)境之巾,軍民關系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主要表現是軍民相互依存思想有所淡化、軍民交往中功利化傾向有所顯現、軍民之間的矛盾糾紛有所增多、軍民關 的協調難度增大。這些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一、如何認識新世紀新階段加強軍民團結的意義作用
目前,我國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fā)展階段,加強軍民團結具有多方面的意義作用。一是有利于促進社會關系和諧。社會關系和皆是和諧社會的主要表征,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終極目的。軍民關系作為社會關系的個方面,既是社會關系和諧的重要體現,也對社會關系和諧起引領和推動作用。二是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形成。掃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和諧文化建設的根本,是形成全民族奮發(fā)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當前,隨著全球化趨勢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各種思想觀念相互交織,各種文化相互激蕩,社會意識日益多樣化,更需要大 力開展軍民共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活動,將軍隊的政治優(yōu)勢和人民群眾的高尚精神轉化為全社會的精神財富,促進社會 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形成。三是有利于促進社會的安定有序。沒有穩(wěn)定的環(huán)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經取得的成果也會失掉。
只有加強軍民團結,才能使社會穩(wěn)定具有堅實的根墓,為國家的改革和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
二、是推進中國特色國 防和軍隊建設的客觀需要
我們的軍隊是人民的軍隊,我們的國防是全民的國防。人民離不開軍隊,軍隊更離不開人民。軍民魚水情深、患難與共,是人民軍隊無往而不勝的重要保證, 也是新的歷史條件下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證軍隊打勝仗,人民是靠山:軍隊搞建設,人民是后盾。在新的歷史階段,我軍要搞好各項改革,提高革命化現代化正規(guī)化建設水平,提高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順利履行新的歷史使命 ,既需要軍隊各級組織和廣大宮兵 的共同努力,也離不開地方黨委 、政府和人民群眾的大力支 持。(三〉 是打贏未來信息化戰(zhàn)爭的重要保證 。打贏未來信息 化戰(zhàn)爭 ,需要形成萬眾一心 、同仇敵內的強大輿論氛圍和戰(zhàn)爭 意志,需要民兵和預備役人員全程參與、全程保障 ,需要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只有切實加強軍民團結,才能把人民群眾參戰(zhàn)支前的熱情充分激發(fā)出來,把蘊藏在人民群眾中的戰(zhàn)爭潛力充分挖掘出來,為我軍奪取勝利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物質保障。
三、為什么必須重視和處理軍民關系問題
我國的軍民關系不是一般的社會關系,它的實質是軍民之間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礎上的政治關系。這種關系的狀況如何直接影響軍隊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形象,影響軍民之間的感情,影響社會穩(wěn)定和國家安全,影響我軍的全面建設。只有從社會穩(wěn)定、民族團結、國家安全的政治全局高度看待和處理軍民關系問題,才能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很強的政治敏感性,認真做好軍民團結工作。這就要求部隊在處理軍民關系時,必須堅持高姿態(tài)、嚴要求,要多算軍民團結的政治大賬,少算你得我失的利益小賬,多從自身找原因,多作自我批評。按照顧全大局、互諒互讓、平等協商、增進團結的原則,及時妥善地解決軍地之間的矛盾和糾紛。
四、如何圍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開展軍民團結工作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應圍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努力探索軍民團結工作新的內容和形式,為其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一是在共同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上有所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設和諧社會的根本,它為軍民交流與合作賦予了新的內容 。要把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軍民共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活動的全過程,進一步形成全體軍民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規(guī)范,形成軍政軍民奮發(fā)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二是在支援閣部大開發(fā)和建設新農村中有所作為。實施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關系到全國經濟社會發(fā)展 的大局,關系到民族團結和邊疆穩(wěn)定。部隊應積極探索參加和支援西部開發(fā)建設的新方式新辦法,確保軍事斗爭準備與支援西部開發(fā)建設和振興東北地區(qū)等老工業(yè)基地兩不誤 。駐農村地區(qū)的部隊應積極參加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促進農村 經濟發(fā)展、繁榮農村文化、改善農民物質文化生活作出應有貢獻。三是在維護社會穩(wěn)定方面有所作為。應著眼進一步促進軍民團結,不斷完善處理軍民糾紛的協調機制,著眼抗擊自然災害和突發(fā)疫惰的需要,健全集災情預警機制、應急保障機制、合力抗擊機制、善后處置機制于一體的軍民搶險救災體系,著眼應對突發(fā)性事件的需要,構建完善應急調處預案,加強軍警民聯防聯治,做好民族團結進步工作,努力創(chuàng)造安全穩(wěn)定的社會環(huán)境,以穩(wěn)定保和諧。
五、結束語
如何在人民群眾中塑造軍人良好形象軍隊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形象,直接影響到軍民關系 。當前,人民群眾對軍隊形象的期望值很高,要求我們既成為威武之師,又成為文明之師。因此,我們必須重視軍官關系的處理,構建和諧的軍民關系,促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鐘志東,劉定禹.市場經濟條件下軍政軍民關系的調查與思考[J]. 國防 2009年04期
[2] 楊振國.論新形勢下處理軍政軍民關系的基本原則[J]. 國防 2012年12期
[3] 廖莉娟,余莉.軍民融合 寓軍于民——新時期軍民關系的新發(fā)展[J]. 決策與信息 2008年07期
作者簡介:
李林勇(1993.12)男,漢,籍貫:山東煙臺,學歷:本科,研究方向:信息系統(tǒng)工程,單位: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警官學院;
趙洋(1995.10)男,漢,籍貫:安徽淮南,學歷:本科,研究方向:信息系統(tǒng)工程,單位: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警官學院;
鄧洪濤(1995.05)男,漢,籍貫:四川隆昌,學歷:本科,研究方向:信息系統(tǒng)工程,單位: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警官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