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博
摘要:大號出現(xiàn)在19世紀,它的前身是蛇形號(Serpent)和奧菲克萊德號(Ophiclaide)。現(xiàn)代大號的發(fā)明通常是指1835年由德國樂器制造師約翰·戈特弗里德·莫里艾(Moritz·J·G 1777-1840)[1]制造完成于柏林的。大號的種類有bB調(diào),C調(diào)、F調(diào)、bE調(diào)等多種,世界范圍內(nèi),bB大號的使用最廣泛。本文首先闡述了氣息的重要作用以及在實際演奏中的運用。[2]之后是說明大號演奏的各個方面與氣息的重要聯(lián)系。闡明的中心思想是大號演奏與氣息之間是密不可分的,它們之間是相輔相承的關(guān)系,氣息運用的好,演奏就會輕松流暢。反之,就會在大號演奏方面感到十分的困難。
關(guān)鍵詞:氣息;大號演奏
引言
大號(Tuba)英,泛指若干種低音銅管樂器,是西洋銅管樂器中號體最大,發(fā)音最低的一組樂器。
大號的結(jié)構(gòu)和發(fā)音原理同其他銅管樂器相類似,外型大都是橢圓型,號管的圓柱形部分與圓椎體部分界限比較明顯。
由于大號是銅管樂器中號管最粗,最長的樂器,因此,大號演奏時就要消耗大量的氣息,強奏更是如此。所以,氣息在大號演奏中就顯得非常重要。本篇論文的目的是闡述氣息在大號演奏中的重要作用,望得到各位老師的指點與幫助。
一、氣息的運用
要成為一名出色的演奏者就必須掌握好基本的吹奏方法。
大號的基本吹奏方法包括:呼吸方法,口型、Buzz、吐音方法、運指及相互間的配合等,呼吸法則是基本吹奏方法的核心。
呼吸對于一個大號演奏者來說,除了滿足自身的氣體交換的需要外,還是樂器發(fā)音的動力。
大號的發(fā)音是由嘴唇的振動,引起管內(nèi)空氣柱的振動而發(fā)出聲音的。要達到這一目的,就需要向管內(nèi)不斷的吹氣,吹進的氣流使嘴唇和空氣柱震動,這時氣流的作用就好比弦樂弓子的作用。
呼吸方法對大號演奏的質(zhì)量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吹奏音質(zhì)的優(yōu)劣,音量的大小,力度的強弱變化,高低音的連接和控制,吐音的清晰,樂句的劃分,音樂的表現(xiàn)力等,都和呼吸方法有著直接的關(guān)聯(lián)。
呼吸方法可分為三種形式:
1.胸式 2.腹式 3.胸腹式[3]
較胸式和腹式呼吸法而言,胸腹式呼吸應(yīng)該是一種比較理想的呼吸方法。因為胸式呼吸可理解為肺只有橫向擴張,腹式呼吸可理解為肺只有縱向擴張。而胸腹式則可理解為縱橫方向的全面擴張,是人自然呼吸的延伸,是把維持生命活動的吸氣量加大到足以保證吹奏音樂的用量,把不自覺的習(xí)慣性吸氣動作變?yōu)橛幸庾R的自覺行為,將正常自然的出氣變成有控制的吹氣,用胸腹式呼吸法不僅能擴大人的肺活量,還對臟腑有按摩的作用。因此,胸腹式呼吸是最理想的呼吸型式,是大號吹奏中主要運用的呼吸方法。
呼吸法包含吸氣和吹氣兩個動作,兩者是一個整體,為了更好的闡述,下面將兩個動作分別進行介紹:
(一)吸氣
嘴自然微張,口腔、舌頭、喉部肌肉放松,腰圍肌肉明顯向外擴張,橫膈膜下沉,肺部最大限度地擴張,將空氣吸入。吸氣時,氣要通過口腔的底部進入肺中,這樣才會使吸氣更直接,快速,使吸入的氣量更充足。
(二)呼氣
用腹部肌肉的收縮和橫膈膜的支撐力,將吸入的空氣從下向上自然托起,使其形成一條圓形氣柱,然后飽滿、均勻、平緩的吹出。橫膈膜在吹氣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保持橫膈膜的支撐力,將氣穩(wěn)穩(wěn)托住,便可以使吹出的氣流平穩(wěn)自然。還有一點值得重視的是換氣問題,所謂換氣也就是在音樂進行過程中的吸氣。換氣應(yīng)注意下面三個問題:
1.準確——換氣要準確,應(yīng)在樂句結(jié)束時,留很短的時間進行換氣。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占用下個樂句第一個音符的時值。換氣還要固定地方,每一遍都在規(guī)定的地方進行。
2.合適——一般情況下,換氣時要將氣吸足。一是能滿足發(fā)音時對一定氣壓的要求,二是能維持體內(nèi)對氧氣的需要。但也是視樂句長短和力度變化的需要來吸氣。
二、氣息和大號演奏姿勢的關(guān)系。
大號演奏時要有正確的姿式,這不僅僅是美觀問題,同時坐姿也會影響到氣息。正確的坐姿,會有助于呼吸,不良的坐姿則會影響到呼吸。
吹奏時不要弓腰駝背,也不要昂首挺胸,這樣胸廓不能很好的擴展,肺部不能充分吸氣,還會造成咽喉部的緊張,使呼吸運動不能順利的進行。
兩個胳膊不要貼緊身子夾的很緊,但也不宜抬得過高,兩種現(xiàn)象都會影響胸廓的擴張。
三、氣息和口形的關(guān)系
口形和氣息的配合非常重要,即使氣息掌握的很好,但沒有正確的口形的配合 ,也不能發(fā)出很好的聲音。唇肌要有適當(dāng)?shù)木o張度,呼出的氣流才能集中有力的從號嘴吹入。如果唇部肌肉太松馳,哪怕氣流再集中,吹出的氣還是散的,另外嘴角還可能會漏氣,這樣導(dǎo)致高音極難發(fā)出。
四、氣息與大號吐音的關(guān)系
每一個音,不論它長短都會有一個起吹和發(fā)聲的過程,運用舌頭的收縮動作形成的起吹和發(fā)音就是吐音。
吐音的過程是舌頭抬起接觸到上牙尖,在吹氣的同時舌尖迅速而輕捷的收回,氣流吹出振動唇部肌肉,發(fā)出“tu”(突)的聲音。在起吹和連續(xù)吐音的過程中,氣流是延續(xù)不斷的,只是舌頭在起著閥門的作用并用氣息的配合,做到及時將舌尖抬起挨到上牙將氣流斷開,再迅速準確的把氣流釋放出去。
吐音時,舌根保持不動,舌尖的動作小而敏捷,氣息上下貫通,從橫膈膜的支撐點上開始形成飽滿的氣柱直達唇外,不能只用口腔用的氣去吐音。不同力度的吐音要給予不同力度的橫膈膜支撐力。吐音的力度不同,舌位也就不同。
五、氣息和運指的關(guān)系
在呼吸過程中,如果呼吸肌肉緊張,必然引起全身肌肉緊張,控制手指運動的肌肉也就會緊張。吹奏過程中在氣息不夠的情況下,會感到手指不靈活,節(jié)奏也就混亂。雖然很想把它控制好,但由于緊張,往往力不從心。與此相應(yīng),若手指很緊,也會使呼吸肌肉緊張,直接影響呼吸。此外,在吹奏吐音時,還應(yīng)特別注意手、舌、氣三者有機地配合。
結(jié)論
氣息是大號演奏的基礎(chǔ)核心,對演奏質(zhì)量起著決定性作用,所以氣息在大號演奏中就顯得非常重要。吹奏音質(zhì)的優(yōu)劣,音量大小,力度的強弱變化,高低音的連接和控制,吐音的清晰,樂句的劃分,音樂的表現(xiàn)力等都與呼吸方法有著直接的關(guān)聯(lián)。
所以我們要在氣息方面多下功夫,牢記氣息對大號演奏的重要性,為了大號這一迷人的樂器再添光茫。
參考文獻:
[1]《管樂器手冊》陳建華 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發(fā)行 1999年12月第一版
[2]《大號演奏教程》黃德山 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發(fā)行2003年4月第一版
[3]《長號演奏入門與提高》 劉兵 編著 航空工業(yè)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