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玉蝦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12-0014-02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在實踐中要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與方法?!币蚨覀兘處熢跀祵W課堂教學中應盡量讓學生不僅用耳聽、用眼看,還要動口、動手、動腦,讓學生在實踐中感悟知識、學會學習。那么,在日常的數學教學過程中如何讓實踐活動走進數學課堂?我就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加強生活實踐,提高學生數學應用能力
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教師特別重視知識理論的教學,而很少關注這些知識與學生實際生活有哪些聯(lián)系。因此,學生雖然學會了數學知識,卻不會解決與之相關的實際問題。學生也不善于用數學的眼光去思考實際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因而造成了知識與生活、知識與能力的脫節(jié)。于是有些學生認為數學太抽象了、不容易理解,漸漸地對數學學習也就失去了興趣。為了改變這種情況,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我們教師就要從學習《數學課程標準》入手,根據《數學課程標準》進行教學。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就要通過組織學習進行生活實踐活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可以組織學生到附近工廠、企業(yè)參觀,通過調查和實際測量等活動,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數學存在于現實生活之中,生活中處處離不開數學,生活中的許多事情是有待于我們利用數學知識去研究、去解決。這樣學生不僅學習興趣提高了,而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解決現實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二、加強實驗操作,提高學生探究能力
只有實踐才能出真知。實踐對于學生知識的積累與應用是其它任何方法都不能比擬的。實用主義哲學家杜威認為:“應該從學生的經驗和活動出發(fā),使學生在游戲和學習中,采用與學生在校外從事活動的類似形式進行教學:即從做中學,從活動中學,從經驗中學?!币虼?,我們教師要刻苦鉆研教材,依據學生天生好動的特點,以學生平時的生活或已有的知識中看得見、摸得著的事例作為教學載體,讓學生動手、動腦,從而以動啟思,促使他們思維的發(fā)展,由抑制到興奮,由無意到有意,從而被數學活動所吸引,積極參與探究,進而在操作實踐中萌發(fā)創(chuàng)新欲望,激發(fā)探究熱情,自主獲取知識。
如例題:
△ △ △ △ △ △ △
上圖中 比△少多少個?△比 多多少個?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擺學具,讓學生先找出同樣多的部分,然后學生通過比較、分析很快就能得出 比△少2個,△比 多2個。通過這樣的操作給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學生經歷了學習過程,從而化繁為簡,變抽象為形象,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
三、加強合作實踐,提高學生交流能力
生生互動是數學教學活動取得成功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因此,合作學習把生生互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并作為整個教學過程中一個十分重要的互動方式來加以科學利用。這對于我們正確地認識教學的本質,減輕師生的負擔,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度,增進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而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吃透教材中所包含的實質內容和關鍵因素,才能激活并用活教材,為課堂互動鋪設道路。而要做到科學、合理地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教師要認真解讀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以及他們各自的學習習慣等,然后再根據學生的這些特點進行分組學習。如:個性強的學生要與個性比較隨和、善于協(xié)調的學生分在一組;興趣、愛好基本相同,交往密
切的學生分在一組;學習習慣好的學生與學習習慣差的學生分在一組,而且每個小組成員內成績好、中、差的學生都應該有,以便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帶動成績差的學生,幫助他們解答疑惑、掌握知識,起到小教師的作用。
通過這樣的分組,不僅能增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協(xié)調性、參與性,而且對學習習慣差的學生可以起到榜樣和帶動作用,不僅能使其逐漸養(yǎng)成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且能達到提高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交流能力的目的。
四、重視課外實踐,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為了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教師要采取多種形式最大限度地優(yōu)化課堂資源,給學生創(chuàng)造盡可能多的實踐機會。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教材的知識參加數學趣味活動以提高自身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刨造力,而且應在教師的指導下,組織課外數學實踐活動,在活動中溶化所學的知識,并將知識轉化為能力。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創(chuàng)新。例如:在學習了百分數應用題中“打折銷售”之后,我給學生留下這樣的作業(yè):根據所學知識,結合生活實際,請每個小組編一道應用題。過了兩天,我讀著學生交上來的作業(yè),欣喜不已。學生編的題目類型很多,而且都各具特色。通過這樣實踐活動,學生不僅掌握了“打折銷售”這類應用題,更主要的是能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為實踐服務。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而且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總之,數學實踐活動課重在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愛好,發(fā)展學生的個性特長。一節(jié)成功的數學活動課應著眼于給學生創(chuàng)設探索、表現和創(chuàng)造的機會,愉悅身心、激發(fā)潛能,允許學生在活動中取得不同的收獲,獲得不同的發(fā)展,但同時也對教師的教學理念、課堂組織能力、知識的儲備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責任編輯 陳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