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霞
著名特級教師孫雙金在談到文本解讀的重要性時指出:“上好語文課,解讀文本是第一步”,所以我們經(jīng)常看到老師備課時都要對所教學的文本進行認真、全面地解讀,上課時再按部就班地指導學生解讀課文。我就在想: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閱讀是終身大事。我們語文老師交給學生文本解讀的方法才是為學生的閱讀著想,才是為學生的終身閱讀打下基礎。我執(zhí)教的是六年級學生,在這方面我是這樣指導學生進行文本解讀的。
一、質文題
文題是文章的眼睛,文題往往反映的是作者的寫作思路和文章的主要內容。對文題的解讀,主要采用的是質問法。質問法,就是對文章的題目進行提問。而問題就會為我們的閱讀指明方向。如,在教學《鄭成功》一課時,我首先引導學生對課題進行質疑,孩子們很會提問:鄭成功是誰?他做過什么事情?他是一個怎樣的人?課文寫了他什么事情?……然后再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認真閱讀,一個一個地解決問題,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就達成了。后來學到《船長》、《錢學森》、《詹天佑》這些課文時,我也讓學生用“質文題”法學習課文,學生很快提出了問題,依據(jù)這些問題,有的放矢地進行學習,準確捕捉到作者的寫作意圖,抓住重點閱讀了。這種方法對于一篇課文可行,對于一本書亦可行。本學期,我們推薦的課外閱讀書目里有《小王子》、《魯濱遜漂流記》這兩本書,在上閱讀課時,我與孩子們交流了,他們好多孩子也是用“質問法”進行閱讀的。
二、抓重點
我上語文課,經(jīng)常指導學生對文章的重點詞句進行解讀。因為重點詞句往往是對事情的高潮、對人物性格特點把握的切入點。如,教學《最后的姿勢》一課,我用投影映示了書中汶川地震過后一片廢墟的插圖創(chuàng)設了情境,配合音樂,我大聲朗讀文中主人公譚千秋老師的一段話:忽然,課桌搖晃起來!地震!他意識到情況不妙,來不及多想,就大聲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通過多種形式反復地讀,學生讀出了譚老師的勇敢鎮(zhèn)定,讀出了他的臨危不懼,讀出了他的舍己救人。接著又讀這段話:在教學樓即將坍塌的瞬間,還有四位同學沖不出去了!譚老師立即將他們拉到課桌底下,雙手撐在課桌上,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四個學生。我讓學生用筆圈出描寫譚老師動作的詞語,認真品味后也同樣感受到了一位老師的偉大精神。這個解讀文本的方法就是“抓重點”,抓重點詞句進行朗讀、品讀。小學生要掌握的重點詞句一般是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等描寫,或者是一些優(yōu)美的詞句。在閱讀中若能指導此法,學生定能把人物形象分析得透徹、全面,幫助他們把文章中蘊含的情感體會得深刻、到位。
三、會想象
想象力是創(chuàng)造力的核心。失去想象力,就如同天鵝失去了美麗的翅膀。因此,在教學中我很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努力讓他們成為“會想象”的天使。在教學《鞋匠的兒子》一課時,我讓學生想象參議員們在得知林肯當選為總統(tǒng)后的表現(xiàn);想象林肯演講完以后參議員們的表現(xiàn);想象林肯作為總統(tǒng)后取得了偉大的成就后參議員們的表現(xiàn)。學生能設身處地、換位思考、大膽想象,說得頭頭是道,演得活靈活現(xiàn)。這樣一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就更深刻了,甚至超越了文本。經(jīng)常這樣訓練,學生在解讀文本時也會不自覺地去想象,把自己的心靈融進去,把自己擺進去體驗、移情。
四、思文體
小學生所見識的文體主要有記敘文和說明文兩大類。在教學記敘文時,我們教師經(jīng)常會指導學生根據(jù)記敘文的幾大要素來解讀文本;也會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組織材料的,是順敘、倒敘或插敘;還會研究作者是如何把事情寫具體、生動,如何表達感情,使文章更加生動感人。小學生所見的都是一些簡單的說明文。如,六年級上冊的《麋鹿》一課,學生解讀時要了解說明對象,包括它的外形、生活習性、傳奇經(jīng)歷等,還要知道作者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常見的說明方法有列數(shù)字、舉例子、作比較、分類別、下定義、列圖表、引用說明等。另外,對說明文的語言品析一般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準確;二是形象生動或簡明平實。學習是潛移默化、觸類旁通的。只要教師精心指導,學生一定會“思文體,而解讀”。
五、談感悟
談感悟,是對文章整體的解讀。讀完一篇文章后,我們會對它產(chǎn)生一個整體的印象,對文中的人物及事件有一個基本的認識。解讀時,我們就可以指導學生抓住這一整體閱讀感受進行評點,或去評價人物,或談學習上的收獲,也可以談談寫作方法上的見解。如學習《輪椅上的霍金》、《小草和大樹》,孩子們談得最多的是人物的偉大精神。學習《大自然的文字》一課,孩子們被大自然的神奇所吸引,同時也了解了作者寫作思路的清晰。
事實上,文本解讀的內容是廣泛的,解讀的方法是多樣的。但是,我們一定要培養(yǎng)學生解讀文本的能力,不能越俎代庖,阻礙了學生閱讀能力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周榮榮.批注式閱讀,讓語文學習更精彩[J].閱讀,2014.
[2]李金春.每句話都不一樣[J].小學教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