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達(dá)明
陳季同(1851—1907)是晚清的一名外交官,1869年跟法國人日意格學(xué)習(xí)法文,并隨師到歐洲各國考察,1875年入福州船政局,后歷任中國駐法、德、意公使參贊。
陳季同剛?cè)沃袊v法國參贊后不久,就發(fā)生了一件令中法兩國都異常震驚的事情。一天傍晚,身著長袍的陳季同正在巴黎大歌劇院廣場散步,這時,不知從什么地方突然冒出一輛馬車,直直地朝他沖了過來,差點將他撞翻在地。車夫不僅不為自己的魯莽行為道歉,反而在看到被撞者是一個中國人時,怒氣十足地對陳季同大罵:“你這只中國豬,眼睛長到屁股上了?”陳季同豈能受這樣的窩囊氣,他立即用最純正的巴黎口音和土語對車夫大聲回敬道:“滾開,茍貍儂!”
車夫一聽他脫口而出的“茍貍儂”,禁不住呆在了那里。因為,“茍貍儂”是法國人對車夫最惡毒的蔑稱。19世紀(jì),巴黎有個車夫叫“茍貍儂”,此人在一次拉客時,因與兩名乘客在乘車費上發(fā)生口角,“茍貍儂”一怒之下竟將二人殺害,1855年被判死刑處決,從此惡名留傳后世,也成為當(dāng)?shù)厝藢嚪蜃類憾镜拿锓Q。
陳季同對車夫的反唇相譏,在場的許多人都聽到了。當(dāng)看到眼前這位中國人,竟然說出只有土生土長的巴黎人才懂的土語,這些平日傲慢慣了的西方白種人不由瞠目結(jié)舌:“他身上哪有一點‘東亞病夫的影子,分明就是一頭睡醒的中國雄獅!”
此事很快傳遍了法國的大街小巷,法國一家報紙以《天之子降臨大地》為題,對陳季同反唇相譏車夫的過程做了詳細(xì)報道,并配了一幅插畫。在畫中,上面是一個中國人從世界地圖上崛然而起的雄壯氣概,下面則是西方一群紅男綠女被嚇得四處逃竄的狼狽模樣。還配了一段文字說明:“人們長久以來以為永不會蘇醒的沉睡者突然醒來,意識到自己的力量,欲一下甩掉趴在他身上、靠他的財富過活的寄生蟲……中國在沉睡幾個世紀(jì)后,從麻木中脫身。這一覺醒對老歐洲構(gòu)成了巨大威脅,見諸中華民族生活的條件的各種形態(tài),從兒童徹底改變教育,到最近皇帝詔書簡化喪葬儀式,無不有所體現(xiàn)?!?/p>
慈禧太后在聽說了陳季同以牙還牙的故事后,很高興地說:“法國人從來就沒有將我們大清國放在眼里,動不動就信口雌黃,還污蔑我們是世界上最愚蠢的民族。陳季同的表現(xiàn),可為我們出了口惡氣,顯示出了中華民族的尊嚴(yán),你們都要像他學(xué)習(xí)。尤其洋務(wù)衙門,更要像他一樣,不僅要懂得多國的正規(guī)語言,也要懂得當(dāng)?shù)氐耐琳Z,和洋人打起交道來才有底氣!”
清廷原本只計劃讓陳季同在法國待一年,因了這件揚眉吐氣的事,他不僅被升為中國代理駐法國公使,還兼任駐比利時、奧地利、荷蘭、丹麥等四國參贊,無論平時還是履行公務(wù),他都一身長袍,不卑不亢地跟西方外交界接觸。
陳季同在巴黎生活了16年,始終保持著一個中國外交官應(yīng)有的風(fēng)骨和氣節(jié)。尤其他在巴黎大歌劇院廣場的義士之舉,可以用《荀子·致士》中的一句話來詮釋:尊嚴(yán)而憚,可以為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