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楊曉蘭
如何培養(yǎng)幼兒社會交往的能力
文 楊曉蘭
幼兒時期是交往能力開始形成的時期,交往是幼兒不可缺少的心理需要,有助于兒童逐步成為健全的社會人,有助于維持兒童的心理健康。未來社會是一個開放的、互助的社會,這就需要我們的下一代應具備良好的社會交往能力,然而,今天的獨生子女恰恰缺乏與人交往、合作的機會,他們身上或多或少地有著不合群、自私等表現(xiàn),因此培養(yǎng)提高幼兒的交往能力,為他們形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活潑開朗的性格和良好的社會品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通過一系列活動加強對幼兒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為幼兒今后成為順應時代發(fā)展的人打下了基礎。
幼兒交往能力;同伴關系;語言表達能力
交往是人的需要,也是社會對人的要求,通過交往,人們能夠互相交流信息和感情,協(xié)調彼此之間的關系,達到共同活動的目的?!队變簣@指導綱要》指出:“引導幼兒參加集體活動,體驗與教師、同伴等共同生活的樂趣,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養(yǎng)成對他人,社會親近,合作的態(tài)度,學習初步的人際交往技能。”未來的社會是一個開放的、互助的社會,良好的社會交往能力對一個人來說極為重要,由此可見,提高幼兒交往能力非常重要。
當今社會,獨生子女很多,由于家庭社會等因素的影響和幼兒身心發(fā)展特定的制約,幼兒的交往能力更需要成人的培養(yǎng)和指導。為了使孩子們能更好地走向群體,我們家長和老師不能忽視對孩子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
在日常生活中,家庭是培養(yǎng)兒童交往能力不可忽視的場所,剛滿周歲的孩子就已經有自我意識,他要自己走路,或者擠進一群正在玩耍的大孩子中間去湊熱鬧,這種情況正是幼兒朦朧的獨立意識與合群意識的萌芽。家長應多讓孩子參加這樣的“兒童群體”生活,這個群體對孩子個性的全面發(fā)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同時家庭成員之間的交往可以使孩子得到鍛煉,走出家庭邁向社會更是培養(yǎng)孩子交往能力不可缺少的方面。有的孩子在家里能說會道,在外面卻是顯得拘謹、膽小。因此,家長要多給孩子與外人交往的機會,如到公共場所去玩,鼓勵孩子去接近其他正在游戲的小朋友和他們一起玩,這樣能克服孩子“怕生”,提高其社會交往能力,擴大交往面。在幼兒園,幼兒之間發(fā)生矛盾時,讓幼兒充當“小老師”,以小老師的身份與幼兒共同解決問題,老師以旁觀者或幼兒的身份參與解決問題。這樣可以盡量減少幼兒對成人的依賴,培養(yǎng)幼兒交往能力的主動性。
“語言”是交往的基礎,是使用最廣泛、最普遍,也是最主要的一種交往工具,擁有了“語言”,幼兒可以講述自己的見聞,表達自己的思想,傾聽自己的心聲,說明自己的要求,可以使他們正確使用交往中不可少的禮貌用語,如主動與同伴打招呼的語言“你好!”“你早!”“謝謝!”“我叫xx名字”。抱歉的語言“對不起”“是我不對”等,與此同時,還應提醒孩子在交往中要態(tài)度友善。除了教孩子用口語交往外,還要教孩子用形體語言來交往,如運用表情、動作等來達到交往的目的。
游戲在促進孩子社會化中起著重要作用,也是幼兒生活中的基本動作,在游戲中幼兒最易接受教育。游戲在幼兒園整個教育工作中,占有極為主要的地位,是進行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有力手段。有些孩子在游戲中往往喜歡獨占玩具,影響同伴之間的交往,老師應教孩子分配玩具或交換玩具的方式,如:“我們倆換玩具好嗎?”老師還要鼓勵膽小的孩子進行角色游戲,因為孩子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中,不但能掌握社會行為規(guī)范,逐漸擺脫“自我中心意識”,而且能學習不同角色的交往方式,如在語言活動《小蘋果樹找醫(yī)生》中,讓孩子們扮演不同的角色,根據(jù)情境表演,學習禮貌用語,體驗感受他人的情誼。《幼兒教育心理學》中指出“幼兒需要與別人協(xié)作的環(huán)境,從中學會交往,學會合作”,如在“小超市”的區(qū)角游戲中,幼兒自己分工扮演不同的角色,幾個小朋友一致推選張梓涵小朋友為“收銀員”,其他小朋友做“顧客”,張思蓉小朋友做“售貨員”,他們還給小超市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開心小超市”,通過此區(qū)域游戲在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交往意識,讓他們學會與同伴友好交往的技能。
幼兒在學習過程中有許多的疑問需要在與教師或家長交往中才能得到解答。幼兒對周圍的事物有強烈的興趣和好奇心,他們的小腦袋里裝滿各種各樣的疑問,3—4歲的小孩子常常會指著身邊的事物問“這是什么?”4—5歲的孩子常常問“這是什么?那是什么?”而更大一點的孩子的問題更顯得五花八門,這時有的父母會說:“討厭。問這些干什么?”有的老師對一些孩子的提問也常常顯得不耐煩,對孩子進行訓斥,孩子的膽子就會變小,對一些問題事物就不敢再產生好奇心和興趣。諸如此類的交往活動在幼兒學習過程中處處存在,我們要抓住機會對幼兒進行適時教育,如有一次我班的朱健峰想參加萬穎小朋友組織的跳繩游戲,但不知怎么去說,就呆呆站在一旁,我教他去和那幾個小朋友說“我和你們一起玩好嗎?”朱健峰聽了點點頭,很快就參與到他們游戲中去了,而且朱健峰還想出了更好的玩法。
在家庭中,孩子一般只與家人交往,進入幼兒園后,幼兒的活動范圍就從家庭擴大到幼兒園,交往范圍的擴大使小班的幼兒一時難以適應集體生活,情緒不穩(wěn)定,在活動中與小伙伴爭搶玩具,自己有了困難不主動和老師說等。為了讓幼兒喜歡幼兒園,感受在講臺上與同伴交往的樂趣,體驗分享的快樂,我們在小班上學期開展了“玩具交換日”活動,定期讓幼兒帶上心愛的玩具,到幼兒園來與同伴一起分享。在活動中我們通過仔細觀察幼兒的表現(xiàn),鼓勵幼兒與同伴交往,如有的孩子想玩別人的玩具,有的不敢去交換,這時,我們就在他耳邊說:“你的玩具也很好玩,小朋友會愿意和你交換的?!痹诶蠋煹墓膭钕拢懶〉暮⒆右哺吲d地參加到活動中,活動后,讓幼兒講述自己是和誰一起玩的?是怎么玩的?誰的玩具好玩?等等,讓幼兒體驗交往的樂趣,幼兒對這一活動非常喜愛,經常追問哪天是“玩具交往日”,并將自己最好的玩具帶來和小伙伴一起玩,通過這種活動,拉近了孩子之間的距離,也使幼兒喜歡上幼兒園了。
《綱要》指出:老師的態(tài)度和言行舉止應成為幼兒學習的榜樣??梢?,老師在幼兒心目中占有非常獨特的重要地位,老師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孩子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因此,作為老師要熱愛、尊重幼兒,多一些細心、耐心和童心,對待那些性格活潑開朗、交往能力強的幼兒要給予充分的贊揚和肯定,促進他們進一步的發(fā)展,對待那些內向、膽小、交往能力弱的幼兒要給予理解和鼓勵,老師的一個點頭、一個微笑、一個撫摩、一個擁抱都能給幼兒帶來親切、溫暖和快樂,對幼兒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起到積極的作用。因而,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人際關系是幼兒園最基本的人際關系,這就需要教師對幼兒充滿愛,每時每刻都能體諒幼兒,接受并滿足他們各種合理的要求和需要。最后,要培養(yǎng)幼兒交往能力必須做到家園同步教育,《綱要》指出:幼兒的社會性培養(yǎng)需家園社會保持一致,密切配合。可見,家庭與幼兒園的共同配合,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幼兒之間的交往能力,教師要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兒童教育觀。
家長要給幼兒創(chuàng)設良好的社會交往環(huán)境,當孩子的同伴來家玩時,家長要表現(xiàn)得熱情、溫和,而不要用厭煩的態(tài)度阻止他們,有意無意地限制和減少孩子與同伴的交往,同時也要允許孩子到別人家去玩,多給孩子創(chuàng)造結交小伙伴的機會,如帶孩子到公園、逛街購物、串門做客等,鼓勵孩子不斷適應新的環(huán)境,增加孩子與人交往的機會。
總之,交往是人與人之間情感溝通的橋梁,是人與人之間思想傳遞的紐帶,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和培養(yǎng)孩子的交往能力,更要家園密切配合,為幼兒將來更好地適應社會打下基礎。
(江蘇省揚州市高郵市卸甲鎮(zhèn)卸甲幼兒園)
[1]《幼兒教育研究》,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6年6月出版
[2]寧雪花,花蓉,胡義青.《教育學術周刊》,2007年第06期
[3]《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4]陳幗眉.《幼兒教育心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