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強
(河南省第二人民醫(yī)院神經(jīng)外科, 河南 新鄭 451100)
閉合性顱腦損傷是一種常由跌倒、墜落等引起的臨床危急重癥,其起病突然、病情變化迅速,以意識障礙、頭痛、嘔吐、運動功能異常等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1]。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可因水、鹽、糖代謝紊亂,引起腦性肺水腫等癥狀,對其生命造成嚴重威脅。大多數(shù)患者可出現(xiàn)急性顱內出血或腦拙裂傷,易引發(fā)腦缺氧、缺血及腦組織氧化自由基損傷,導致病情惡化[2]。顱腦損傷病情復雜,病殘率、病死率均極高,預后十分不理想[3]。臨床常采用開顱手術骨瓣減壓治療,傳統(tǒng)大骨瓣開顱術因存在術后并發(fā)癥、感染問題,勢必被先進技術取代。近年來,標準大骨瓣開顱術在顱內出血治療中得到運用。本文旨在觀察上述兩種去骨瓣減壓術對閉合性顱腦損傷患者炎性應激及糖代謝狀態(tài)的影響,為臨床閉合性顱腦損傷治療提供依據(jù)。
病例選自2012-02—2016-04間我院重型閉合性顱腦損傷患者18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顱腦損傷診斷標準[4],且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按所行手術類型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患者90例。觀察組,男∶女=55例∶35例;年齡28~60歲,平均年齡(45.1±5.2)歲;對照組,男∶女=57例∶33例;年齡27~62歲,平均年齡(45.5±5.4)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觀察組患者給予標準大骨瓣開顱血腫清除術,對照組患者給予傳統(tǒng)大骨瓣開顱手術。
1.2.1 標準大骨瓣開顱血腫清除術: 常規(guī)術前準備,給予氣管插管全麻,使患者行仰臥位,且頭向健側偏移。取顴骨上耳屏前1 cm向后上至頂骨正中線,向前至發(fā)跡中線下行手術切口標記。將骨瓣行游離處理,將頂部骨瓣旁開至距離正中線矢狀竇2~3 cm位置,并將骨窗下邊緣朝前、中顱底貼靠,分別在額骨顴突后方、額結節(jié)下靠近中線位置、耳前靠近顳底打3個手術孔,朝顳底方向擴張顱底近蝶骨嵴處,以擴大骨窗,對硬膜外血腫進行清除。選擇顳前部對硬腦膜行切開處理,將硬膜懸掉,使額葉、顳葉、頂葉、前顱窩、中顱窩等暴露于視野,對硬膜下血腫行清除,同時,清除腦內血腫,并進行徹底止血處理。最后對硬腦膜行減張縫合,并縫合手術切口。
1.2.2 傳統(tǒng)大骨瓣開顱手術: 常規(guī)術前準備,給予氣管插管全麻,使患者行仰臥位,且頭向健側偏移。在顴弓上耳屏前1 cm,于耳廓上方向后上方延伸至頂骨正中線,后沿正中線向前至前額部發(fā)跡線下,行手術切口標記。將皮肌瓣游離,并向額顳前部翻轉,進行顱骨鉆孔。將骨瓣取下,分別咬除顳鱗直至顱底、蝶骨嵴至蝶骨平臺。朝顳骨方向擴張顱底近蝶骨嵴處,形成標準窗骨。若有必要,將硬腦膜懸吊。對顱內血腫及失活裂傷組織進行清除,并進行徹底止血,置引流管。最后對硬腦膜行減張縫合,并縫合手術切口。
分別于術前、術后檢測患者血清神經(jīng)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和白細胞介素-2(IL-2)、白細胞介素-4(IL-4)含量。
術前:兩組患者血清NSE、IL-2、IL-4等含量及IL-2/IL-4值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對照組患者較術前血清NSE、IL-2、IL-4、TNF-α等含量及IL-2/IL-4值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較術前NSE、TNF-α、IL-2含量及IL-2/IL-4值均明顯下降,IL-4含量明顯上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較對照組患者血清NSE、TNF-α、IL-2含量及IL-2/IL-4值明顯降低,血清IL-4含量明顯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血清NSE、IL-2、IL-4水平±s)
注:與同組術前比較,*P<0.05。
NSE是參與糖酵解途徑的烯醇化酶,存在于神經(jīng)組織和神經(jīng)內分泌組織中,而在腦脊液或血液中含量極低。顱腦損傷患者因神經(jīng)細胞遭到破壞,損傷的神經(jīng)細胞將不斷釋放NSE,后者可進入腦脊液或血循環(huán)中,且進入腦脊液或血液中,NSE含量高低與顱腦損傷程度呈正相關[5]。
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術后血清NSE水平較術前明顯下降,而對照組患者術后血清與術前比較無顯著差異,說明行標準大骨瓣開顱手術患者,糖代謝改善明顯,而行傳統(tǒng)大骨瓣開顱手術后,患者糖代謝狀態(tài)幾乎無改善。
崔連鳳[6]研究發(fā)現(xiàn),顱腦損傷患者體內存在明顯的炎性應激反應,炎性因子含量過高會引起機體內環(huán)境異常,導致生理功能紊亂、代謝失調,促進病情惡化。當體內炎性因子釋放到血液中時,可引起血液炎性因子含量上升。與普通患者比較,顱內出血患者顱內炎性因子較高,因此,癥狀更嚴重。IL-2是發(fā)生顱腦損傷后最先釋放入血的炎性因子,其參與炎癥反應全過程,可激活多種細胞因子,此外,其對神經(jīng)元細胞膜有一定損傷作用,并破壞血腦屏障完整性,進而增強炎癥反應,病情也因此進一步惡化[7]。而IL-4是一種具有保護神經(jīng)能力的抗炎因子,故患者血清IL-2、IL-4、IL-2/IL-4水平可用于評估腦損傷患者的治療效果[8]。本研究結果顯示,與術前相比,術后觀察組患者血清NSE、IL-2含量明顯降低,IL-4水平則明顯升高,且IL-2/IL-4值明顯下降,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而觀察組患者術后上述指標較術前均無明顯變化,說明行標準大骨瓣開顱手術患者,炎性應激反應明顯改善,治療效果可能優(yōu)于傳統(tǒng)大骨瓣開顱手術。
綜上,標準大骨瓣開顱手術可明顯改善閉合性顱腦損傷患者炎性應激反應及糖代謝,療效優(yōu)于傳統(tǒng)大骨瓣開顱手術,臨床推廣價值高。
[1] 林寧,姚國權,徐禮林,等.標準大骨瓣開顱術治療重型顱腦損傷臨床分析[J].安徽醫(yī)學,2012,33(3):67-68.
[2] 熊志云,艾文兵.標準大骨瓣開顱減壓手術治療重型顱腦損傷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4,17(1):78-79.
[3] 蔣熙.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術對重型顱腦損傷的療效分析[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3,42(20):92-92.
[4] 李傳友,毛青.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術對重型顱腦損傷的療效分析[J].重慶醫(yī)學,2013,42(19):2206-2207.
[5] 崔國勝,劉四新,夏清岫,等.標準大骨瓣開顱術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圍術期炎性應激及代謝狀態(tài)的影響[J].醫(yī)學綜述,2016,22(9):1867-1870.
[6] 崔連鳳.標準大骨瓣開顱術治療重型顱腦損傷46例體會[J].中國美容醫(yī)學雜志,2012,21(16):145-145.
[7] 欒雷.重型顱腦損傷標準大骨瓣開顱術患者圍術期炎性應激及代謝狀態(tài)的變化[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16,22(14):1541-1543.
[8] 宋增亮,李世清,曹利華,等.重型顱腦損傷標準大骨瓣開顱術患者圍術期炎性應激及代謝狀態(tài)的變化[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6,19(17):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