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梅,劉 瑩,劉麗梅
(廣東省樂昌市中醫(yī)院,廣東 韶關 512200)
糖尿病、高血壓屬于臨床常見的慢性疾病,發(fā)病率高,并且伴隨著多種并發(fā)癥,尤其給患者的腎功能帶來嚴重的損害[1]。目前,臨床診斷糖尿病腎病和高血壓腎病的方法比較多,血清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C檢測是臨床近年來應用的重要診斷方式[2]。本研究通過對我院糖尿病腎病和高血壓腎病患者進行血清氨酸蛋白酶抑制劑C檢測,探討該種檢測方法應用于糖尿病腎病和高血壓腎病診斷中的效果。
選取2014-10—2015-12間樂昌市中醫(yī)院收治的糖尿病腎病患者50例,包括26例男性患者和24例女性患者,最小年齡為20歲,最大年齡為75歲,平均年齡(55.5±3.5)歲,符合WHO的診斷標準。同期選取高血壓腎病患者50例,含有25例男性患者和25例女性患者,最小年齡為25歲,最大年齡為78歲,平均年齡(56.3±3.3)歲,符合WHO高血壓診斷標準。同時選取健康體檢者50例,包括24例男性患者和26例女性患者,最小年齡為20歲,最大年齡為78歲。三組患者個人基本信息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抽取三組患者的清晨空腹經(jīng)肘靜脈血,在室溫下進行離心處理,取其血清送檢。收集尿液,檢測Cr含量。采用全自動生化儀檢測三組患者的血清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C(免疫比濁法)、BUN(脲酶UV法)、Scr(氧化酶法)。
和對照組對比,糖尿病腎病組和高血壓腎病組血清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C水平明顯更高,腎小球濾過功能指標明顯更低,血清肌酐明顯更高,尿素氮水平明顯更高,數(shù)據(jù)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三組檢測指標
對照組三項指標均為正常值,糖尿病腎病組和高血壓腎病組的血清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C陽性檢出率明顯高于腎小球濾過功能指標、尿素氮和血清肌酐指標。見表2。
表2 糖尿病腎病組和高血壓腎病組患者不同檢測指標陽性率
隨著現(xiàn)代人們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的不斷改變,糖尿病和高血壓發(fā)病率越來越高,給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活帶來嚴重的影響。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常見的慢性并發(fā)癥,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是導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3-4]。相關研究證明[5],糖尿病腎病患者在慢性腎衰患者中占比高達50%。高血壓腎病是由原發(fā)性高血壓所致的腎小動脈硬化疾病,癥狀不明顯,臨床診斷糖尿病腎病和高血壓腎病具有一定的難度,盡早診斷是有效治療的前提。診斷早期糖尿病腎病的臨床常用指標為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尿素(BUN)、肌酐(Crea )等 ,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為糖尿病腎病患者在出現(xiàn)臨床蛋白尿之前 ,UAER 已呈亞臨床性升高[7]。 盡管 UAER 為目前糖尿病腎病診斷的金標準之一 ,并得到臨床的公認 ,但也存在標本收集繁瑣 、檢測費時等缺點 ,且尿清蛋白水平受運動、尿路感染 、高血壓 、心功能不全及發(fā)熱等諸多因素影響較大 。對于 BUN ,當腎功能輕度受損時 ,BUN 可無變化 ,當 BUN 高于正常時 ,有效腎單位已受損 60%~70% ,且 BUN 的測定還受到蛋白攝入量 、體內(nèi)蛋白分解水平 、腎血流量 、年齡 、性別及藥物等因素的影響 。 Crea 在血液中的濃度受年齡和性別影響 ,在腎臟疾病初期 ,Crea 通常不升高 ,直至腎臟出現(xiàn)實質性損害,Crea 才增高 ,對腎病無早期診斷價值[8]。
血清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C屬于一種基因產(chǎn)物,由核細胞組成,能夠準確反應腎小球過濾率,并且不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穩(wěn)定程度高,可在腎病發(fā)病早期反映腎功能受損的情況。本研究顯示,和對照組比較,糖尿病腎病組和高血壓腎病組血清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C水平明顯更高,腎小球濾過功能指標明顯更低,血清肌酐明顯更高(P<0.05);對照組三項指標均為正常值,糖尿病腎病組和高血壓腎病組的血清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C陽性檢出率明顯高于腎小球濾過功能指標和血清肌酐指標。隨著腎臟損害程度的加重,這種相關性明顯增強,以血Cyst C與Ccr相關性最密切,呈負相關。腎功能輕度損害組與正常組相比較,血Cyst C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Ser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血Cyst C是一個比Ser、Ccr更敏感、更能準確反映GFR變化的良好指標,提示CystC的敏感性比Scr強,腎功能受到輕微的損害時,在Set還沒出現(xiàn)異常時,就有更多的患者表現(xiàn)出Cyst C的異常,所以Cyst C可以作為輕微腎損傷的一個早期指標[9]。由此可見,血清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C能夠對腎小球濾過功能的變化進行有效地診斷,及時發(fā)映出早期糖尿病腎病和高血壓腎病。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一些富貴病的發(fā)病率也不斷提高,而且這些疾病的一個重要的并發(fā)癥就是對腎功能的損害.損害的早期是無臨床癥狀而呈現(xiàn)隱匿性。所以對這樣的患者及早測定Cyst C,就能夠及早發(fā)現(xiàn)并可以及時采取干預措施,阻止腎功能進一步惡化而導致急性腎功能衰竭(ARF)的發(fā)生。ARF可產(chǎn)生不可逆轉的后果,導致其他臟器同時發(fā)生衰竭而引起高死亡率。因此,血Cyst C的測定對腎功能早期損害的發(fā)現(xiàn)有著重要意義。血糖、血脂代謝紊亂是致心血管疾病(CVD)發(fā)病的最重要危險因素,是腎臟損傷潛在的高危因素,有研究[10]證實,高Cyst C水平人群中CVD的發(fā)病率高,所以Cyst C與脂類代謝異常密切相關,Cyst C的檢測對于CVD的發(fā)病有很好的預測價值。Cyst C也可作為一個腎功能恢復情況的監(jiān)測指標,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C功能損害的治療前后進行跟蹤監(jiān)測,對腎功能預后作出評價。
綜上所述,血清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C對糖尿病及高血壓腎病早期的診斷價值較高,能夠有效地檢出糖尿病腎病和高血壓腎病,為臨床診治提供可靠的依據(jù)。
[1] 徐慶,張立紅,吳國榮,等.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血清CysC和RBP聯(lián)合檢測的臨床意義[J].臨床醫(yī)學工程,2011,18(11):1730-1731.
[2] 王東紅,張賀平,李洪娟,等.腎損害患者血、尿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C的變化[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0,37(24):4691-4692,4694.
[3] 郭智東,王弋,吳濤,等.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伴室壁瘤患者預后[J].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2014,23(2):191-195.
[4] 何軍,張麗,田洪倫,等.血清Cys-C、NGAL在海洛因依賴伴慢性HCV感染者早期腎損傷中的變化[J].貴陽醫(yī)學院學報,2014,39(5):688-691,696.
[5] 陳榮波,陳文杰,鄭璇,等.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C與缺血性卒中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現(xiàn)代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3,13(6):533-537.
[6] 張宏,王星冀,段貴芬,等.血清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C在順鉑腎毒性早期診斷中的臨床意義[J].河北醫(yī)藥,2010,32(24):3570.
[7] LANGMAN C B,BARSHOP B A,DESCHNES G,etal.Controversies and research agenda in nephropathic cystinosis:conclusions from a “Kidney Disease: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 (KDIGO) Controversies Conference[J].Kidney Int,2016,89(6):1192-1203.
[8] 陳宣蓉,林 碩,王曼曼,等.比較血清半胱氨酸蛋白 酶抑 制 劑C和 肌酐對糖尿病腎損害的診斷效 能.新醫(yī)學 2015,46(3):149-152
[9] IVANOVA E A,ARCOLINO F O,ELMONEM M A,etal.Cystinosin deficiency causes podocyte damage and los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cell motility[J].Kidney Int,2016,89(5):1037-1048.
[10] TRUPP M,ZHU H,WIKOFF W R,etal.Metabolomics reveals amino acids contribute to variation in response to simvastatin treatment[J].PLoS One,2012,7(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