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怡潔
沈從文的作品中,成功地塑造了很多男性形象,這些男性形象多被寄托了崇高的理想信念,但是,能夠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卻是那些女性形象,她們樸實無華卻又彰顯著獨特的人性光輝。沈從文作品中對于女性的刻畫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其一為少女形象;其二為婦女形象;其三為妓女形象。筆者主要從這三方面著手,對沈從文筆下的女性形象進行剖析。
一、湘西少女形象塑造
沈從文作品中關于少女形象的刻畫主要表現(xiàn)在對湘西少女的描寫,在其作品中,這些少女多純潔、熱情、善良,她們不是一個個單獨的個體,而是一群,她們生活、成長在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的湘西地區(qū),與綠水青山相伴,其內(nèi)心保持著最純真、樸實的一面。沈從文筆法含蓄,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充滿對生命的摯愛,其中比較經(jīng)典的有:翠翠乖巧多情、夭夭驕傲善良,小童養(yǎng)媳蕭蕭單純自然,這些人物形象也是對當?shù)孛袼罪L情的展示,最為經(jīng)典的屬《邊城》中的翠翠?!哆叧恰分忻鑼懥艘欢纹嗝赖膼矍楣适?,與以擺渡為生的爺爺相依為命的翠翠遇到了儺送,并被其深深吸引,而與此同時,儺送的哥哥天保也喜歡上了翠翠,最終翠翠選擇了儺送,天保為了成全翠翠的愛情離開了家,不幸遇難。而儺送決定去找天保,只剩下翠翠孤獨的等待。最后,爺爺也離世了,翠翠依然守候在渡船邊,等待著那似乎永遠不會再回來的愛情。文中極力構(gòu)造了一個風情優(yōu)美的境地,而這種境地又與生活在其中的人物的美好心靈融為一體,其中散發(fā)著邊城中的人性美。沈從文筆下的邊城不僅僅是現(xiàn)實中的桃花源,更是作者理想的寄托。邊城中的自由、自主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體現(xiàn)了其對于人生文化信念的寄托,也體現(xiàn)了其對世界的一種期望。作品中的湘西少女形象純潔、善良,她們沒有接受現(xiàn)代教育,所以在濁世中保留著最為純真的一面,其中,在自然環(huán)境下長大的翠翠就體現(xiàn)了人性的單純,對于愛情的堅持和執(zhí)著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另外,沈從文筆下的湘西少女多對于美好生活和愛情充滿向往,這些追求中沒有摻雜物質(zhì)成分,僅僅是追求自己內(nèi)心的選擇,這是當前這個物質(zhì)社會中所缺乏的東西。在《邊城》中,沈從文描寫了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但是在描寫過程中故意隱去了現(xiàn)實所帶來的痛苦與黑暗,邊城是作者的呼喚,是其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向往,在對那個環(huán)境下生活的人民贊美的同時,也是對當前所謂文明社會中污濁風氣的一種厭惡。
二、沈從文作品中的婦女形象
沈從文作品中關于婦女形象的塑造多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其一為這些婦女多勤懇,在用自己的雙手支撐生活,其二為這些中年婦女多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在對中年婦女形象的刻畫中,沈從文更帶有隨意的特點,因此,很多婦女并沒有名字,但她們在所生活的湘西土地上默默耕耘。例如,在《泥涂》中所描述的婦女就是一個沒有名字的人,她用自己的雙手維持著兒子的生命,玉家菜園中的玉太太也是一個勤勞的中年婦女,她為了支持兒子去北京上學,自己經(jīng)營菜園……沈從文的筆下,這樣勤懇的婦女不計其數(shù)。
另外,沈從文的筆下,這些婦女也大都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兑粋€女人》就刻畫了一個在艱苦環(huán)境下依舊樂觀生活的三翠。三翠丈夫在當兵后一直沒有回來,三翠一個人要照顧孩子,也要照顧干爹、干娘,她并沒有抱怨而放棄現(xiàn)在的生活,依舊做著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快樂地生活著。在那段艱苦的時光中,三翠做過很多夢,她時常夢到丈夫,夢到兒子,但醒來之后依舊快樂地生活著。作者沒有刻意描寫生活的艱苦,但平淡的手法將其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艱苦的生活場景體現(xiàn)了三翠作為一個妻子、一個母親的強大,美好的夢境也體現(xiàn)著其對于生活的愿景。沈從文筆下的童養(yǎng)媳蕭蕭是一個特殊的形象,但其不論是作為少女,還是母親都體現(xiàn)頑強的生命力,她的經(jīng)歷引人注目,但她也是沈從文作品中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代表。首先,在對大學生的描述中,旁人眼中多充滿了諷刺、嘲笑,但蕭蕭對大學生的生活充滿了羨慕。在蕭蕭年齡稍長,進入青春期后,其每天要一邊哄著小丈夫,另一方面卻與花狗茍合,她冒著被沉潭的危險,這體現(xiàn)著其對于當?shù)赝B(yǎng)媳劣俗的一種挑戰(zhàn)。之后,蕭蕭被要求遠嫁,但最后由于懷孕而被耽擱,最終生下了孩子,當她兒子年齡稍長的時候,她又抱著與小丈夫的兒子,與生活抗爭。在整個經(jīng)歷中,蕭蕭的性格中并沒有體現(xiàn)婦女膽小、守舊的形象,更多的是頑強的生命力。蕭蕭雖然是童養(yǎng)媳,但她的愛是簡單直白的,體現(xiàn)著那個環(huán)境下原始、純真、質(zhì)樸的愛。在其他人的作品中,舊社會的婦女多為保守、被落后風俗習慣所束縛的形象,一生都遵循傳統(tǒng)社會所留下來的陳規(guī)舊習,而沈從文筆下的婦女形象更具特色,體現(xiàn)著人性的光輝。蕭蕭知道她與花狗的關系會給她帶來災難,但是在危險臨近的時候,她卻并沒有害怕,反而對未來生活充滿信心。作為一個少女,蕭蕭身上體現(xiàn)著那個境地下少女所獨有的純真、善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作為一個妻子、母親,蕭蕭身上又體現(xiàn)其具有反抗精神,具有頑強的生命力。
三、沈從文作品中的妓女形象
沈從文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也具有獨特的特點,他從女性的角度去塑造這一形象,并進行了客觀評價。在我國長期的封建社會中,綱常倫理在社會思想中占據(jù)主要位置。妓女的行為與社會主流思潮相違背,其行為為社會所排斥,而妓女在中國社會進程中也深受人們唾棄。沈從文則從另一個角度來刻畫妓女這一形象,描述了妓女的情感世界,她們坦誠、率真,也更加沖動。
吊腳樓上的妓女是沈從文作品中比較經(jīng)典的妓女形象,吊腳樓是一個不同于現(xiàn)代都市文明的社會,這個小社會有著獨特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在這個小社會中,妓女多重情重義,她們坦誠、淳樸、充滿自信,在用自己的行動證明著不同于世人眼中的生活,她們的這種形象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吊腳樓不僅僅是吊腳樓,更是吊腳樓外水手的精神依托,這些吊腳樓里的妓女淳樸的感情給水手日常艱苦的生活帶來一份慰藉,是水手枯燥的工作之外的一點樂趣。其中,夭夭是個小婦人,卻被一名老兵霸占著,這名老兵還霸占著夭夭用身體掙來的錢。表面上看,夭夭是一個安于現(xiàn)狀的人,似乎并不會對命運的不公抗爭,但是她有一顆強大的內(nèi)心,她時常想得很遠,默默在內(nèi)心中積蓄著力量。夭夭對美好的生活充滿了幻想,對愛情也充滿了憧憬,但這些都不包含物質(zhì)與利益的成分。這是沈從文的作品區(qū)別于其他人作品的地方,在吊腳樓中的妓女,她們只出賣肉體,而不出賣靈魂,她們和普通人一樣,擁有愛的情懷,對愛情充滿憧憬。例如,小說《柏子》描寫了水手柏子和一名妓女之間的情感,水手柏子只有在枯燥的工作之后和妓女短暫的歡愉中才能獲得人生享受和心靈上的慰藉,而這個妓女也不是老于世故,反而更加看重這份感情,甚至在這份感情中更加天真,吊腳樓里的妓女甚至會在他們的情人辭別過久之后投河自殺,可見,沈從文筆下的妓女較為重視感情。另外,沈從文作品中的妓女也充滿善良的本性。在作品《丈夫》中,妓女都穿著城里人的衣服,臉上的妝容也與城里人相似,但她們從沒有看不起從鄉(xiāng)下來的丈夫,她們依舊同之前一樣關心家里的事情,在“工作”的空擋中,也迅速回歸妻子的角色,這些妓女和人們心中的妓女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她們和普通人一樣,保持著善良的本色。這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女性并沒有由于社會地位低微而受到輕視,反而在沈從文的筆下更加真實,她們的職業(yè)被社會所唾棄,但沈從文能夠從另一個角度進行刻畫,展現(xiàn)出其真實的一面,她們的內(nèi)心樸實自然,并沒有因為職業(yè)而沾染上惡俗。通過對妓女的刻畫描寫,沈從文展示了另一種價值觀,他筆下的吊腳樓女子也更加具有真情實感。
四、結(jié)語
從沈從文的筆下可以看出,無論是清純的湘西少女,還是頑強的中年婦女,以及被世人輕視的妓女,他們身上都透露著人性中最原始、最本真的東西。與現(xiàn)代浮躁社會環(huán)境下所謂的“文明人”相比較,她們不虛榮、不矯情,更加真實。這些形象結(jié)合湘西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以及自然環(huán)境,將人與自然很好地結(jié)合在一起,使得這片土地更加神圣。另外,沈從文通過對這些女性心理的描寫,使得愛情既熱烈又帶有含蓄之美。正是在這種獨特的視角下,這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普通女性更加真實,擁有了生命的活力。在沈從文的作品中,人性成為藝術的支撐點,這為中國文學留下了精彩的一筆。
(綿陽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