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靈璧中學 張茹英 湯 偉(特級教師)
“位置、結構、性質(zhì)”學習要點探究
■安徽省靈璧中學 張茹英 湯 偉(特級教師)
“位置、結構、性質(zhì)”問題是我們新課標卷中的高頻考點,該類試題借助化學中較為基礎的知識要點,不僅能夠很好地考查物質(zhì)結構、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知識,而且還能更好地考查我們的推斷能力、信息的挖掘能力以及解決綜合問題的能力,所以我們要重視和學好“位置、結構、性質(zhì)”的相關知識要點。
“位置、結構、性質(zhì)”問題是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中的重點,為更好地掌握該知識點,我們做如下分析探究。
①各周期所含元素的種數(shù),即:第1到第7周期分別為2、8、8、1 8、1 8、3 2、2 6。
②明確稀有氣體的原子序數(shù)及其在周期表中的具體位置(如表1)。
表1
③理解同主族上下相鄰元素原子序數(shù)的關系(如表2)。
圖1
表2
1.“結構與位置”的典型關系導析。
(1)學習該知識要點時,重點需要掌握如下幾個關系式。
①電子層數(shù)=周期數(shù)。
②質(zhì)子數(shù)=原子序數(shù)。
③主族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主族序數(shù)。
④主族元素的最高化合價=族序數(shù),最低化合價=主族序數(shù)-8(一般規(guī)律)。
(2)針對“位置”問題,學習過程中,我們要熟練掌握周期表中的一些特殊規(guī)律,具體如下。
2.“性質(zhì)與位置”的典型關系導析。
(1)根據(jù)不同元素的性質(zhì)差異可以推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對位置。
例如:若同周期元素A、B、C的金屬性逐漸增強,則A、B、C在同周期中按照C、B、A的順序從左到右排列。
(2)根據(jù)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關系可以推斷元素間的性質(zhì)差異。
例如:若同主族元素A、B、C在同一主族中從上往下排列,則可推知A、B、C的單質(zhì)的氧化性依次減弱或還原性依次增強。
3.“結構和性質(zhì)”的典型關系導析(如圖2)。
圖2
例1 短周期元素Q、W、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對位置如圖3所示,其中只有Z為金屬元素,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圖3
A.W、X兩種元素在自然界中都存在相應的單質(zhì)
B.Q、W相比,后者更易與氫氣發(fā)生反應
C.Y、Z分別形成的簡單離子中,前者的半徑較大
D.X、Z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之間容易相互發(fā)生反應
解析:由短周期元素Q、W、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對位置及只有Z為金屬元素,可以確定分別為C l、S i、C、O、A l。自然界中存在碳單質(zhì),但沒有硅單質(zhì),A項錯。C l的非金屬性強于S i,因此更易與氫氣反應,B項錯。O、A l形成的簡單離子O2-、A l3+具有相同的電子層排布,但O的核電荷數(shù)小,因此離子半徑大,C項正確。X、Z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分別為碳酸、氫氧化鋁,二者不能反應,D項錯。
答案:C
例2 短周期元素Q、R、T、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圖4所示,其中T原子的M層電子數(shù)比K層多2個,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R>Q>T
圖4
B.T的氧化物是一種良好的半導體材料
C.Q、R的簡單氫化物分子所含質(zhì)子數(shù)、電子數(shù)與N e分子的相同
D.T、W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W>T
解析:T原子的M層電子數(shù)比K層多2個,為硅元素,故Q、R、W分別為N、O、C l。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H2O>NH3>S i H4,A項正確。S i是一種半導體材料,而不是其氧化物, B項錯。NH3、H2O、N e都是1 0個質(zhì)子、1 0個電子的微粒,C項正確。高氯酸的酸性強于硅酸,D項正確。
答案:B
例3 四種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圖5所示,其中只有M為金屬元素。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圖5
A.原子半徑:Z<M
B.Y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比X的弱
C.X的最簡單氣態(tài)氫化物的熱穩(wěn)定性比Z的弱
D.Z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2周期第ⅥA族
解析:由題給信息可知,M為A l,X為S i,Y為N,Z為O。原子半徑A l>S i>N>O,A項正確。因為N的非金屬性比S i的強,所以HNO3的酸性比H2S i O3的強,B項錯誤。因為O的非金屬性比S i強,所以簡單氣態(tài)氫化物的熱穩(wěn)定性H2O>S i H4,C項正確。氧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2周期第ⅥA族,D項正確。
答案:B
(責任編輯 謝啟剛)
中學生數(shù)理化(高中版.高二數(shù)學)2017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