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曼琳
(江西財經大學 江西 南昌 330013)
我國彩禮現象的經濟學分析
□劉曼琳
(江西財經大學 江西 南昌 330013)
本文基于我國各地區(qū)彩禮普遍高漲的狀況,從婚姻市場的供需情況、婚姻機會成本及風險溢價三重經濟學視角分析了此現象出現的原因,并從人口政策、生育保險及女性職工權利三方面提出了降低彩禮費用的針對性建議。
彩禮;供需失衡;機會成本;風險溢價
彩禮是指在婚姻初定時男方贈送給女方的聘禮,以現金、首飾、不動產等形式最為普遍。近年來,我國各地區(qū)彩禮習俗盛行,并且出現彩禮金額普遍攀升、彩禮形式變化多樣、彩禮地區(qū)化差異顯著等特征,顯示著婚姻這一競爭性市場的變化。從彩禮金額來看,隨著我國經濟發(fā)展及累積通貨膨脹影響,彩禮金額普遍高漲,金額單位以萬計數,并且短期內仍然有上升趨勢;從彩禮的形式來看,現金仍然是接受度最廣的彩禮形式,但地區(qū)間生活習俗差異化也造成了彩禮形式的多樣化,如畜牧業(yè)發(fā)達的西藏地區(qū)接受耗牛、羊作為彩禮,農業(yè)發(fā)達的東北三省也將耕地使用權作為彩禮;從彩禮的地區(qū)分布來看,無論是相對貧困和封閉的農村地區(qū)還是較發(fā)達和開放的城市區(qū)域,男女婚嫁時女方對彩禮的要求都很高,彩禮現象十分普遍,由于生活水平上的差異,發(fā)達地區(qū)的彩禮金額普遍高于欠發(fā)達地區(qū),彩禮形式以現金為主,較欠發(fā)達地區(qū)更為單一。
2.1 婚姻市場供需失衡
最新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男性人口占比51.22%,女性人口為48.78%,總人口性別比為105.02。也即每100名女性對應約105名男性。假設在婚姻市場這一競爭性市場中,男性為需求方,女性為供給方,此時的性別結構比失衡使得供給方處于有利地位,婚姻市場呈現“賣方市場”狀態(tài)。在傳統(tǒng)供需理論下,彩禮高低表現婚姻市場供需數量不平衡狀態(tài)下的價格結果,在價格機能的作用下,由于供給量(女性數量)小于需求量(男性數量),均衡價格提高,導致我國各地彩禮普遍高漲。如表一所示,近10年來,我國出生人口性別比一直居高不下,經過時間累計效應,適婚的各年齡層都出現性別比失衡問題,供需失衡導致的彩禮金額高漲現象十分嚴重。
表一 我國出生人口性別比
2.2 女性機會成本逐漸上升
從勞動力角度看,女性婚后普遍需要將部分花費在工作上的時間用于家庭建設,根據馬克思資本論的觀點,勞動者掌握必要的生產技術和提高其勞動素質所必需的教育、培訓費用是構成勞動力商品價值的三部分之一。隨著國內經濟發(fā)展及“男女平等”思想的深入,國內女性接受教育、職業(yè)培訓的層次及質量顯著提升,這直接導致婚后女性放棄部分工作時間的隱性成本增加。同時,婚姻意味著女性放棄了與其他男性在一起的機會,該女性放棄的其他機會所帶來的最大福利也構成了結婚的機會成本。彩禮可理解為以上機會成本的補償。
2.2.1 婚姻中女方的預期風險溢價高。彩禮的作用之一是為女方及其家庭日后的生活提供一定的保障,以防種種不確定因素對生活造成影響。此外,我國社會對男性婚姻不忠的包容度大于女性,女性面臨婚姻破裂的可能性大于男性。同時,女性日后的生育活動也是婚姻生活的風險來源之一。綜此種種,女性在婚姻中承受的風險普遍高于男性。彩禮可理解為女方收取的風險溢價。
2.2.2 啟發(fā)式影響對婚姻對象的偏好。根據行為金融學理論,人們在事務的決策上通常受到啟發(fā)式的影響,這些啟發(fā)式通過人們追求舒服的慣性影響人們的偏好。比如錨定效應以及對熟悉事物的偏好。在婚姻市場上,適婚青年通常選擇出生地或所在地的男女進行婚配,這就造成該地區(qū)男女性別比失衡狀態(tài)長時間的靜態(tài)維持,失衡通過地區(qū)間人口流動方式解決的效果較弱。經過時間積累,婚姻市場上的供需失衡難以緩解,彩禮金額居高不下。
3.1 改革人口政策,提高國民思想素質
我國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全面推行的計劃生育政策及廣大農村地區(qū)“重男輕女”思想的根深蒂固是導致男女性比例失衡的重要原因。改革當下人口結構,堅持“二孩”政策將有利于男女性別比的均衡,從而在價格機制的作用下緩解彩禮高漲現象。
3.2 加快經濟建設,促進人口流動
地區(qū)間男女比例失衡現象在我國也很顯著。在經濟建設進程中,如何提高地區(qū)間人口流動率也是值得關注的問題,尤其是農村與城市間、落后省份與發(fā)達省份間的勞動力流動。跨地區(qū)的人口流動率提高將很大程度上縮小地區(qū)間的男女性別比例失衡,從而使得全國范圍內的彩禮費用達到基本均衡。
3.3 擴大生育保險覆蓋范圍,降低生育保險費率
生育保險的推廣可直接降低女性孕期心理及經濟等各方面壓力,一定程度上為女性提供婚后生育的保障,對其孕期承受的風險有顯著的降低作用。長期來看,生育風險的有效降低將使得全社會彩禮費用減少,也即女性及其家庭要求的包含在彩禮中的生育經濟補償將大幅度縮減。
3.4 提高女性職工福利,保障女性職工權利
隨著女性勞動力價值的提高,女性婚后工作時間的相對減少給女性帶來的機會成本也隨之增加。為了有效降低彩禮所包含的這一部分成本費用,可以從全社會的微觀主體之一,即企業(yè)層面采取適應性措施。企業(yè)對女性職工工作基本權利的尊重以及工作過程中隱形歧視的減少,加之特殊時期如孕期的撫恤補貼等舉措對彩禮的降低也有一定效果。
[1]魏國學,熊啟泉,謝玲紅.轉型期的中國農村人口高彩禮婚姻——基于經濟學視角的研究[J].中國人口科學,2008,(4).[2]孫善俠,史清華.我國農村婚姻市場中彩禮現象的經濟學分析 [J].江西農業(yè)學報,2009,21(6): 184-188.
[3]姜昊,常嘯.基于Logistic回歸分析的城鄉(xiāng)高額彩禮研究[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6,36(10):8-11.
[4]宋麗娜.從彩禮的層次看農村女性的婚姻自主性[J].湖北財經高等??茖W校學報,2010,22(1):62-64.
[5]王鋒.農村彩禮糾紛案件處理中的難點與對策[J].學習論壇,2016,08:78-80.
1004-7026(2017)08-0023-02
C913.1
A
劉曼琳(1997.2-),女,江西省贛州人,江西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本科在讀,研究方向:金融學。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08.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