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江毅
摘要:在悄無聲息間,我們已步入了正處于蓬勃發(fā)展中的科技信息時代,時代的改變?yōu)槿藗兩顜砹朔旄驳氐淖兓?。然而,除了最常見的衣食住行方面,學生教育模式也隨著信息技術的融入而逐步改革、改進。探究當下適合學生學習發(fā)展的新一代學習環(huán)境無疑是普適學習模式,即通過教師結合現有的科技信息技術,從多媒體應用、移動設備應用和網絡教學應用等多方面來貫徹“5+1式”學習理念。
關鍵詞:性化下的普適學習;信息技術應用;“5+1式”學習理念
前言:早在2004年,日本和韓國便提出了U-Japan和U-Korea的發(fā)展概念,并借此預期能在2010年達成創(chuàng)建未來無所不在的資訊社會的目標。因而可見,U(Ubiquitous)即代表著無所不在的意思。正也由于這一奇妙設想的提出,普適計算技術一下間得到了極為迅猛的發(fā)展。在此形勢下,普適學習理念相繼誕生。
一、個性化普適教學的簡單論述
1.1個性化教學的闡釋
對于個性化教學的闡釋,《國際教育百科書》給出了一個一個較為廣義上的闡述。認為,個性化教學是基于以個體而并非群體教學的教學形式。一切個性化教學允許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著充分的靈活性,教育模式和方法極具實時性和實用性。簡單說來,個性化教學模式就是適應性教學的模式,教學形式與內容應貼近適應學生個體差異的環(huán)境條件從而建構合適的教學方法。
總結廣泛對個性化教學的定義說來,個性化教學即是建立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老師自身教學具有的個性特點,從而在教學過程中采取實時靈活的教學模式與方法。在調整教學形式的同時,為學生構建和諧活躍的學習環(huán)境,本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綜合素質全面培養(yǎng)的目標出發(fā)以提高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組織極具多樣性靈活性的個性化教學活動,全面推進個性化教學形式開展進度,從而達到應有的教學成果。
1.2普適學習的闡述
普適學習是當今蓬勃濃厚的普適計算環(huán)境下的一種極具高效性和靈活性的學習方式。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科技日新月異的快速發(fā)展,原有的教學形式在經過Web-Learning(網絡學習)和E-Learning(數字化學習以及、M-Learning(移動學習)這三個階段后迎來了U-Learning(普適學習)階段。U-Learning中的U(Ubiquitous)即要求學習者能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甚至任何設備上得到持續(xù)和實時有用的學習資訊進行學習。
由普適學習理念建立的目的便可知道,在普適學習的環(huán)境下,學習者能夠很容易獲得其所需要的知識資訊,而這知識資訊更有著具有安全保障的永久性(Permanency)和即時性(Immediacy)及易獲取性(Accessibility)。此外,普適學習環(huán)境下的教學活動有著絕對的真實性(Situating ofinstructionalactivities)和協(xié)作性(Collaborative)以及交互性(Interactivity),給予學習者可調節(jié)的適應性和附加的靈活積極性。自普適學習的提出,伴隨問世的也有著世界各國為此進行的理論研究與實踐,建立了許多擁有實用性的學習系統(tǒng),例如CLUE系統(tǒng)、OULG系統(tǒng)等,上下文的感知是普適學習系統(tǒng)構建過程中常用的一門關鍵技術。
二、當今教學環(huán)境現狀
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在各行各業(yè)的廣泛應用,教育教學設施也隨之不斷引入多媒體等信息設備從而日趨發(fā)展完善。如今的課堂教學不只是經典課堂的單一板書或口述的教授形式,在多媒體等信息設備的輔助下,PPT教學成為了廣受教師好評的授課方式。計算機的操作使得備課效率提高,統(tǒng)一的字體和形象化的教學內容更使得學生容易接受吸收。
然而,盡管PPT形式的教學方式給教師和學生都帶來了很多便利與好處,可卻仍存在教學質量并不因此提高的問題。在此其中,教師在利用PPT教學時忽略其的實用性便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不少出版社在為了使得出版的課本更受教師青睞的目的下,會為課本設計配套的PPT課件。但在多數情況下,教師在備課之時為圖節(jié)省時間,往往直接沿用課本配套PPT或是網絡上他人使用過的PPT。對將要用來輔助講授課程的PPT不結合自身的教學特點和學生學習特性來多方面規(guī)劃,可知此情況下根本達不到應有的良好教學效果。
三、基于“5+1式”學習理念結合信息技術應用的個性化普適學習方式
縱觀我國當今仍處于不穩(wěn)定多變化改革發(fā)展的教學方式探索階段,結合國際上許多國家教育信息化的成功例子,下面將介紹新西蘭中小學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過程。理解分析其發(fā)展過程與采取措施,從中探索適合我國基于“5+1式”學習理念的信息技術應用的個性化普適學習方式。
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信息交流技術已經被新西蘭政府列訂為了新西蘭技術課程的一個不可或缺的必要組成部分。而正是由于政府對此技術的敏銳重視,從而出臺了一系列文件并即時嚴格實施,使得新西蘭在短時間內變快速實現了基礎教育信息化,為構建今天新西蘭信息通信技術教育的框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其中,出臺的四份文件的內容的決策更是至關重要。第一個文件《交互教育:學校信息通信技術政策》(Interactive Education:A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Strategy for Schools),表達的思想則是概括了后來的其他文件的思想目的,為今后的發(fā)展給出了一個明確的發(fā)展方向。文件指出學校要通過對信息技術的應用來實現教育的現代化;教師要充分理解信息技術并科學掌握其使用方法,從而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并提高學生的教學水平和接受程度;學生能通過學校的教學活動和其他活動掌握計算機相關知識,逐步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為他們今后的學習和未來的職業(yè)生涯打下初步基礎。
而后的第二、第三個文件,則是將教學規(guī)劃從大方面分層到小方面,從不斷發(fā)展逐步過渡到管理改善。新西蘭政府對全國教師與相關人員進行計算機通信信息技術理念知識與操作等嚴格全方面的培訓,深入加強學校與教師對此的理解與支持,從而影響受教育的學生對計算機技術的認知與接受,層層遞進不斷擴大其影響與發(fā)展。此外,新西蘭政府還注重與相關企業(yè)等的交流,給予了學生將理論實踐化的充分空間,為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結論
經過對個性化普適學習理念的闡釋理解,結合我國當今教學模式發(fā)展現狀與新西蘭信息化教育發(fā)展歷程,我們可以知道局限于固有模式或是生搬硬套他人模式都是不可取的做法。針對“5+1式”學習理念,引進信息技術的教學設施,制定適合教師個性化與學生個性化的普適學習模式,探索出自我一套的教學方法,這才是我們目前應不斷努力發(fā)展追求構建的新一代學習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成永常,鄔家煒,宋歡.普適學習中的上下文感知技術研究?,F代教育技術,2010
[2]姜峰.新西蘭中小學教育信息化的變革與發(fā)展:從1988年《交互教育政策》到2006年《電子學習戰(zhàn)略》。西南大學學報,2011
[3]王中華.個性化教學的理想與現實。中國財富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