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發(fā)忠+楊孔濤
摘要 總結了玉米—四季豆高產栽培模式,分別介紹了該模式下玉米、四季豆的栽培技術,并分析了該種栽培模式的經濟效益,以期為當?shù)剞r戶種植玉米和四季豆獲得高產提供參考。
關鍵詞 玉米;四季豆;高產;栽培技術;效益分析
中圖分類號 S513.048;S643.104+.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9-0042-01
當陽市現(xiàn)有玉米種植面積2萬hm2,常年種植模式為玉米—油菜,純收入一般在12 900元/hm2左右。近年來,按照加快轉變農業(yè)發(fā)展方式和優(yōu)化提升農村經濟結構的原則,以穩(wěn)定蔬菜市場價格,保障蔬菜質量安全為重點,以實現(xiàn)農業(yè)增效、農民增收為目的,積極調整種植結構,擴大蔬菜種植規(guī)模,引導和支持優(yōu)勢區(qū)域建設蔬菜基地,把民生工程做成民心工程的要求,當陽市蔬菜技術推廣站摸索出了玉米—四季豆穩(wěn)糧高效節(jié)本栽培模式。現(xiàn)將該種植模式及栽培技術總結如下,以供種植者參考。
1 茬口安排
玉米一般3月下旬至4月上旬直播,7月下旬至8月上旬收獲,產量9 t/hm2。適當發(fā)展秋季四季豆,對調節(jié)淡季蔬菜供應、增加市場蔬菜品種具有重要的作用。秋季四季豆一般在8月上旬播種,9月下旬至10月收獲,產量37.5 t/hm2左右。
2 春玉米高產栽培技術
2.1 品種選擇
玉米選用稈粗、耐旱、抗高溫、不突尖的高產品種,如蠡玉16、蠡玉88等品種。
2.2 科學種植
種植密度為4.50萬~4.95萬株/hm2。采取寬窄行種植,寬行80 cm、窄行40 cm、株距37 cm,每穴播種子1粒。
2.3 科學施肥
播種前要施足底肥,底肥施45%復合肥600 kg/hm2;苗期(5~6葉)追施45%三元素復合肥(15-15-15)300 kg/hm2,大喇叭口期(10~13葉)追施尿素150~300 kg/hm2 [1-2]。
2.4 及時防治病蟲害
不同生育期、防病治蟲重點不同。苗期以防治灰飛虱、二代粘蟲、薊馬、旋心蟲、玉米粗縮病、苗枯病為重點,兼治其他病蟲害。拔節(jié)期以防治二代玉米螟、褐斑病為重點,兼治其他病蟲害。穗期主要防治玉米螟、玉米蚜蟲、三代粘蟲、葉斑病、銹病等。
2.5 適時收獲
在玉米苞葉變黃后8~10 d收獲較為適宜,可增產玉米10%以上。玉米收獲完,摘除玉米葉,玉米稈留著下季四季豆做架用。
3 四季豆高產栽培技術
3.1 選用良種
種植四季豆,要選抗旱、抗病性強、產量高、品質好的品種,如2豐收1號、蕓豐等。
3.2 育苗
種植四季豆可以進行育苗移栽或直播,育苗移栽的可在玉米收獲前20 d左右用70孔育苗盤提前育苗,首先用提前配制好的營養(yǎng)土或基質裝孔的2/3,然后每孔播2粒四季豆種子,覆土,澆足水后,蓋上遮陽網。待苗破土后,管理主要以土壤濕潤為主,做到不干不澆水,同時注意防蟲治病。苗子達到2片真葉后即可移栽。
3.3 適時定植或直播
當上季玉米收獲,四季豆苗長到2~3片真葉后,就可以適時定植或者直播。定植或者直播之前,在玉米寬行中兩邊離玉米10~15 cm用中耕器松土,一般是來回2次,促使定植土壤疏松,再按35~40 cm株距定植四季豆苗,直播四季豆按35~40 cm株距播種,每穴播2~3粒,澆足水分。
3.4 科學追肥
玉米地免耕種植四季豆,施肥主要是以溝施或者穴施為主,四季豆定植活棵或直播出苗后,用中耕器離植株15 cm開溝施肥或者穴施,施用腐熟廄肥或堆肥45 t/hm2、45%含硫復合肥600 kg/hm2。四季豆追肥根據(jù)長勢一般分3~5次進行。當四季豆4~5葉時結合澆水抗旱追施第1次肥;初花結莢期追施第2次肥;以后根據(jù)長勢,每采收1批適量追施1次。施肥種類:多采用人糞尿、尿素、磷酸二氫鉀、滴灌專用復合肥等;施肥方式用條施、穴施或隨水滴灌等方法。施肥量:整個生育期追肥量為尿素150~300 kg/hm2、磷酸二氫鉀150 kg/hm2、復合肥300~450 kg/hm2。
3.5 澆水排水
前期注意松土透氣,防旱、防草。中后期肥水齊攻,旱時及時澆水,保持土壤見干見濕,遇暴雨需及時清溝排澇。進入結莢期后保持土壤濕潤。
3.6 牽引上架
當四季豆長到20 cm左右時,需人工牽引到玉米秸稈上,若玉米秸稈軟弱,應補插支架。
3.7 病蟲害防治
四季豆定植后注意防治病蟲,四季豆病害主要有褐斑病、銹病、白粉?。幌x害主要有蚜蟲、豆莢螟等。一般可用百菌清、粉銹靈、甲基托布津等防治病害,用氯蟲苯甲酰胺、蘇云金桿菌等殺蟲,混合交替防治[3-4]。
3.8 適時收獲
適時采收是保證產品質量的關鍵,采收過晚,四季豆纖維多,口感差,商品品質降低;采收過早,產量降低,影響經濟效益。采收應該在清晨露水干后或近傍晚進行,要避開高溫時段。
4 經濟效益分析
傳統(tǒng)的春玉米—油菜種植模式,玉米產量為9 t/hm2,單價為1.6元/kg;油菜產量為2 250 kg/hm2,單價4元/kg;產值2.34萬元/hm2左右。春玉米—四季豆糧豆栽培模式,玉米產量9 t/hm2,單價1.6元/kg;四季豆產量37.5 t/hm2,單價2元/kg;產值8.94萬元/hm2。生產資料投入成本(不含人工):春玉米投資5 250元/hm2,油菜投資12 900元/hm2,四季豆投資9 000元/hm2。2種栽培模式比較:傳統(tǒng)的春玉米—油菜除去投資周年純收入為12 900元/hm2;春玉米—四季豆除去投資周年純收益為7.5萬元/hm2,周年多收益6.21萬元/hm2。這種模式不僅穩(wěn)定了糧食面積和產量,同時可保證農戶在周年內增產增收,既滿足了經濟收入需求,又豐富了市場產品,實現(xiàn)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雙贏。
5 參考文獻
[1] 程春濤,鮑金平.春季甜玉米和反季節(jié)四季豆輪作栽培技術[J].長江蔬菜,2014(1):47-48.
[2] 程春濤.山區(qū)甜玉米和四季豆輪作栽培技術[J].福建農業(yè)科技,2013(10):31-32.
[3] 何愛珍.鮮食甜玉米—四季豆山地接茬高效栽培[J].長江蔬菜,2013(7):10-12.
[4] 張占梅.鮮食糯玉米復播四季豆栽培措施[J].新疆農墾科技,2012(1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