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詩平
反腐熱播劇《人民的名義》一度成為了老百姓茶余飯后的熱門話題,該劇打破了以往反腐劇臉譜化的特點,用跌宕起伏的劇情讓觀眾“躁”起來了,一心只為GDP的達康書記、滿口清廉卻受賄兩億多的趙處長、一心為民老當益壯的老檢察長……一個個膾炙人口的角色深深觸動著觀眾的心。其中有一個看似無足輕重的小人物,他的表現(xiàn)既讓人啼笑皆非也令人印象深刻,他就是京州市光明區(qū)區(qū)長孫連城。這位孫區(qū)長很有意思,每天掐表上下班,一刻都不耽誤,他從來不貪污,但也從來不干事。信訪辦窗口太矮,沒有經(jīng)費修,他就派人花60塊錢買四個小板凳,還給每個窗口擺上十塊糖果,不能多,怕讓一個人全吃了。大風廠工會主席鄭西坡找他解決廠房問題,他以一招“拖”字訣應對自如,惹得鄭西坡怒斥“當官不為民作主,不如回家賣紅薯”。孫連城還有句名言“無私者無畏”,言外之意是自己不貪也不占,雖然庸庸碌碌也沒什么好害怕的。
藝術(shù)源于生活,“孫連城”式的庸官懶官在現(xiàn)實中并不鮮見。他們該辦的事不辦,該做的事不做,沒貪污不受賄,跟那些貪官相比,甚至還覺得自己很不錯。有群眾就為干部中的庸、懶、散者畫了幅像,形容其為“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裝樣子、疲疲沓沓混日子、年年都是老樣子”,稱之為“南郭先生”。應當看到,庸官懶政是一種失職瀆職行為,與權(quán)力濫用并無本質(zhì)不同。從表面看,尸位素餐、效能低下的庸官懶官給國家和社會帶來的危害并不像以權(quán)謀私、貪污受賄的腐敗分子那么直接和明顯,但實際上,庸官懶政的危害不容小覷。
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記載過一則趣事:有人夢中到了陰府,看見一個官員在閻王眼前自稱為官清廉,所到之處,只飲一杯清水。閻王笑了笑說:“設官是為了興利除弊。如果不貪錢就是好官,那么公堂中設一木偶,連水也不用喝,豈不是更勝于你?”官員答道:“我雖無功,但總無過!”閻王又說:“你處處只求保全自己,對某案因避嫌疑而不言,對某人某事因怕麻煩而不辦,豈不是負國負民了。無功就是過啊?!?/p>
建議切實通過完善政績評價體系,加大治懶治庸力度,健全干部進退機制,以“為”定“位”,從嚴治官、嚴治懶官,形成“懶官就要讓位、無為就是失職”的思想共識,讓那些為官不為的“孫連城們”裝不成樣子,混不了日子,守不了攤子,占不住位子,切實讓庸官、懶官和散漫官遁跡無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