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俊
衢州固本強基大抓基層黨建
◎徐俊
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全面開展以踐行“三嚴三實”為主題的大抓基層組織年活動,認真落實浙江農村基層黨建“二十條”,扎實推動基層黨建“整鄉(xiāng)推進、整縣提升”……一項項務實創(chuàng)新的舉措,使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更加緊密,黨組織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與日俱增,為衢州加快建設浙江生態(tài)屏障、現(xiàn)代田園城市、美麗幸福家園,努力與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堅強保障。
通過實施“大黨建”百分制考核、“四季擂臺”黨建項目競賽等措施,積極發(fā)揮牽頭抓總作用,統(tǒng)籌整合各方資源和力量,初步形成了“黨委統(tǒng)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相關部門合力推動、各級層層落實”的基層黨建責任體系。
全面實施“三張清單”,落實“三大責任”,把習總書記從嚴治黨“三問”轉化為“三落實”。全市各級黨委(黨組)書記領銜領辦黨建“書記項目”,市縣常委班子每人聯(lián)系1個黨建項目、結對1名優(yōu)秀基層黨組織書記,19個黨建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分頭制定工作重點,全程跟蹤督導,形成了大抓基層新常態(tài)。
實行“大黨建”百分制考核,首次把基層黨建與經濟發(fā)展、重大項目并列,并大幅提高黨建占比權重,專門制定黨建百分制專項考核辦法,層層傳導壓力,讓書記像抓經濟、抓項目一樣抓黨建。
構建“四季觀摩”紅色傳送帶,倒逼各地各單位自我加壓、比學趕超,已經打造282個黨建示范點、24條黨建示范線,有力推動了基層黨建工作從“一點紅”向“全面紅”拓展。尤其是作為全國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座談會5條現(xiàn)場考察線路之一,得到中組部和其他省份領導的充分肯定。
三民工程,被稱為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衢州樣本”。從2005年開始的基層探索,到2009年全面推廣,2012年的標準化建設,再到當前的升級版推進,十年磨一劍,常抓不松手。特別是自2014年以來,按照讓民情檔案從檔案室里的“死檔案”向干部心中的“活民生”轉變,民情溝通從干部坐班、被動溝通向干群互動、服務民生轉變,為民服務從局限于村干部“跑腿”向構建全方位、立體化服務體系轉變,提升服務標準體系、提升服務隊伍素質、提升服務大局能力、提升服務保障水平的“三轉變四提升”思路,集中全力打造“三民工程”升級版,被省委組織部發(fā)文推廣。據(jù)統(tǒng)計,僅2016年全市各級黨員干部就累計走訪群眾57.9萬戶,健全1483個行政村的村情單、61萬戶農戶的戶情單和事情單,組建3400余支各類服務團隊,開展志愿服務3.1萬次,惠及群眾35.6萬人次,并通過設立黨員固定活動日、黨員義務崗,服務“五水共治”、助力“四邊三化”“三改一拆”,在推動發(fā)展、服務民生上實現(xiàn)了新作為、新突破。
全面推行“四掛五爭先”第一書記工作法,集中精力抓支部。從2012年開始,從戰(zhàn)斗力最弱、矛盾糾紛最多、集體經濟最差的軟弱落后基層黨組織入手,通過領導掛帥入村、干部掛職駐村、部門掛聯(lián)包村、整轉掛牌強村,做到班子建不強、路子選不準、難題不破解、群眾不滿意“四不撤離”,不讓一個基層黨組織在“整鄉(xiāng)推進、整縣提升”的路上掉隊。截至2016年底,495個后進黨組織已經全部得到整轉,其中75.8%的晉升為“三星級”以上。
堅持以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社區(qū)層面,推行以“365蘭花熱線”為基礎的城市社區(qū)治理模式,得到了中組部原副部長陳向群的高度評價。農村層面,推行了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的鄉(xiāng)村治理“賀田模式”,省委組織部調研組專門前來蹲點調研并形成報告,省委主要領導參閱后印發(fā)全省推廣。
全力做好基本制度、基本活動、基本陣地、基本保障“四項規(guī)范”,基層黨組織運行更加規(guī)范,黨員主體意識和責任意識有了明顯提高。
規(guī)范基本制度,重點健全完善黨內組織生活、黨員教育管理、黨內基層民主、聯(lián)系服務群眾等四大制度標準體系,確保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有據(jù)可依;規(guī)范基本活動,把“三會一課”、民主評議、組織生活會、談心談話等活動,列為黨內組織生活的“規(guī)定動作”,并分類列出農村、兩新、社區(qū)、機關事業(yè)等領域基層黨組織的基本活動清單,使各領域黨組織知道“應該做什么,應該怎么做”,嚴肅黨內政治生活;規(guī)范基本陣地,集中推進村級活動場所整改,鞏固擴大“三多”整治成果;規(guī)范基本保障,全面落實基層黨建經費“六項保障”,去年全市累計安排基層黨建專項經費2.84億元,尤其在社區(qū)服務群眾專項經費方面,明確城市社區(qū)不少于15萬元,農村社區(qū)不少于10萬元,比中央和省委規(guī)定的最低保障標準至少高出50%。
著力構建以一網格、一考評、一庫、一中心為主要內容的“四個一”黨員教育管理鏈,強化黨員主體意識。2016年,通過先鋒指數(shù)“實事積分”考評、“黨性體檢、民主評議”等手段,全市共認定并處置不合格黨員279人。另外,利用農忙空閑和外出務工黨員回鄉(xiāng)契機,通過開設集體黨課、田間課堂以及“鄉(xiāng)土黨課”宣講團、村(居)干部宣講隊、現(xiàn)代遠程教育視頻課堂等方式,抓好農村黨員冬訓,累計培訓黨員17.8萬人次。
大力實施“領頭雁”工程,積極選樹宣傳“好支書““好黨員”,涌現(xiàn)出全國優(yōu)秀共產黨員萬少華、全國優(yōu)秀黨務工作者勞光榮、浙江省優(yōu)秀黨務工作者何萬彬等一大批先進典型。
常山縣天馬街道文峰社區(qū)工作者向居民展示智慧黨建大數(shù)據(jù)。/方利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