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儒家文化之所以經(jīng)典流傳幾千年,在今天還為人們所孜孜以求,是因為它具有現(xiàn)世和現(xiàn)實的意義,本文就以貼近現(xiàn)實的關(guān)乎仁、義、禮、智、信的社會現(xiàn)象提出自己的觀點,通過幾則問題的討論,運用孟子的儒家思想來給予合理的解釋。
關(guān)鍵詞:仁心;禮;智;修身
作者簡介:趙君艷(1992-),女,河南漯河人,漢族,青海師范大學全日制在讀研究生,主要從事文學理論方向的研究。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17-0-01
一、孟子關(guān)于做好人與能否得到回報的討論
孟子認為君子和別人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君子有仁愛之心,在理想狀態(tài)下,一個人愛別人,別人也就會愛你,一個人尊敬別人,別人也就會尊敬你。但是,在實際情況下,會有很多的狀況,并不是我愛人人,人人愛我的理想情況。如果一個人對自己蠻橫無理,君子就會反躬自問,是不是自己有什么做得不好的。君子首先會保證自己不犯錯誤,如果多次的反思自己,嚴格要求自己,真的是自己做好了,但是他人還是蠻橫無理,那就不用在意這個人了,因為他本身就是在犯錯誤,本身就是蠻橫無理之人。
因此,君子反思有時候是不是自己有錯,君子是應(yīng)該反思的,但是,并不是強加到自己身上的錯誤。君子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做好我們能做的事,至于別人是君子還是蠻橫無理之人,那就不用太過在意了。有時候,有的人本身就是蠻橫無理之人,即使你做的非常好,也可能會收到一個不太好的結(jié)果。
孟子認為,我們應(yīng)該做一個君子好人,結(jié)果不是好事的回報也不足為奇,正所謂“盡人事,聽天命”。做好人不要想著得到好的回報,如果得到了好的回報,那就心安的接受,如果沒有也不能認為做好人沒有意義,做好人本身就是有意義的,所以不必太過糾結(jié)這一點。所以,我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要做一個君子一樣的
好人,不管是不是“好人會有好報”,都要堅持自己的人生原則,即使遇人不淑,沒有得到好報,也不要在意這個結(jié)果,更不要在意這些人,你只需要做你自己,用君子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這樣做本身就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二、孟子與右?guī)熮q論“禮”
中華傳統(tǒng)文明發(fā)展和進步了這么多年,我們應(yīng)該肯定人類文明的進步,但是,還需要我們注意的是,這個社會上有很多的東西都沒有變,比如在吊唁的場合中,人們卻當成了一種人際交往的場所,在如此嚴肅的場合場景之下,這種現(xiàn)象是不太好的?!睹献印窌杏涊d右?guī)煂γ献硬蝗ハ蛩蛘泻舻男袨楹苁遣粷M,表明了右?guī)煹陌谅@種以自我為中心的做人行事,表現(xiàn)出他的傲慢自大。
右?guī)煶隹谫H低孟子不是君子,并且出口說是孟子怠慢君子,這僅僅是右?guī)煂γ献庸_的羞辱策略。孟子面對這樣的羞辱,當然不會含辱而去,于是,當有人告訴他這件事的時候,他講到,在公開場合,不能離開自己的位置去交談,這是禮的常理和規(guī)定。我是依禮而行的,但是這個右?guī)焻s要求我違背禮去做事,就是表明了右?guī)煹臒o知,他不懂得禮,同時又表明了右?guī)煹臒o德。如果他知道這個禮還去違背,就是無德。
面對那么多人離開自己的位置跑過去交談,作為右?guī)煟⒉蝗ブ浦惯@種不合禮的行為,反而說那些離開自己位置,違背禮去相互交談的人是君子,表明那些人事實上都是小人,只有自己安安靜靜地坐在這里才是一個君子。這里警示我們在特殊的場合,比如吊唁的場合,要做符合禮的行為,在現(xiàn)實生活當中,我們也不能將這樣的場合變成我們?nèi)穗H交往的地方。
三、孟子論述智——小聰明與大智慧
孟子認為,把握一個道理之后,就順著這個理做事就好了。何為智呢?人為的,違反常理的去做事,違反自己的本性去做事就叫做智。一種人為的智叫做小聰明,一種自然的智就叫做大智慧。大智慧就是那樣的一種狀態(tài),做成了一件事情之后就好像沒有做一樣,神情淡定而又氣定神閑的狀態(tài)。
“無事”才是最高境界,大智慧的人無事,小聰明的人有事。舉個例子來講,三國時期,劉備向諸葛亮托孤,所以后來有了諸葛亮輔佐小皇帝的事,這里講到輔佐小皇帝的事,不要小看這個“托孤于諸葛亮”事件,這個行為是非常合理的,劉備誠心要諸葛亮輔佐小皇帝,諸葛亮不僅是智慧錦囊,而且為人忠心耿耿,做事鞠躬盡瘁,因此,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輔佐小皇帝。因此,我們應(yīng)該堅決反對小聰明,提醒和警示我們自己要堅持大智慧。
四、孟子談“獨善其身”與“兼濟天下”的相同意義
《孟子》書中記載稷教老百姓種莊稼,解決了天下老百姓的生存難題,能夠吃飽穿暖;大禹治水也是為了保護老百姓免遭苦難,穩(wěn)定生活,他們這些行為也是符合他們身份和地位的,同時他們也是正好有這樣的能力,并且發(fā)揮了他們的功能,做了他們應(yīng)該做也可以做的事,這也是符合道的。
顏子處在政治混亂的時代,他自己居處在狹窄的巷子里,一筐飯,一瓢水,就可以自得其樂的過自己的生活。顏子根據(jù)自身的條件以及外在的條件來做事,也是符合道的。顏子作為一個學生,在那樣戰(zhàn)亂的時代背景下,如果可以保存自己的興趣愛好來念書學習,保存自己內(nèi)心的快樂,這就是符合道的。這是因為顏子在這里沒有條件和能力去“兼濟天下”,但是他卻能夠做到“獨善其身”,將自己該做的事情做好,也是合乎道的。
因此,孟子在這里強調(diào),我們要學會判斷事態(tài)的發(fā)展,在自身條件下和外在環(huán)境中,判斷自己可否做這樣的事,判斷準確后,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就合乎道了。這也提醒我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做事的時候,自己做事的方式和內(nèi)容都要符合自身的實際,才是合乎道。
參考文獻:
[1]楊伯峻.孟子譯注[M].中華書局,1960.
[2][清]焦循.孟子正義[M].岳麓書社,1960.
[3]邵漢明.儒家哲學智慧[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