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剛
摘要 太湖縣的低山丘陵地帶適宜栽培濕地松。本文從育苗、選地、整地、栽植、撫育管理、利用等方面介紹了濕地松栽培技術(shù),以期為其他類似地區(qū)濕地松栽培提供參考。
關(guān)鍵詞 濕地松;栽培技術(shù);安徽太湖
中圖分類號 S791.24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9-0157-02
濕地松(Pinus elliottii)為速生常綠喬木,抗旱、耐澇、耐瘠,有良好的適應性和抗逆力,適生于夏雨冬旱的亞熱帶氣候地區(qū)的低山丘陵地帶。對氣溫適應性較強,能忍耐40 ℃的絕對高溫和-20 ℃的絕對低溫。為最喜光樹種,極不耐陰,在中國北緯32°以南的平原、丘陵和向陽低山均可栽培。濕地松自1990年被引入太湖縣,到1998年被大量栽植。筆者根據(jù)多年的生產(chǎn)實踐,將太湖縣濕地松栽培技術(shù)進行簡要介紹,以期指導相似地區(qū)的濕地松生產(chǎn)。
1 良種壯苗
1.1 選擇良種
從有林木種子經(jīng)營營業(yè)執(zhí)照和林木種子經(jīng)營許可證的單位購買新鮮飽滿的種子,最好選擇從美國進口良種。
1.2 培育壯苗
1.2.1 浸種消毒。將種子淘凈、晾干,浸入0.3%硫酸銅溶液中消毒30 min,用清水沖洗后,置于40 ℃溫水浸泡24 h,晾干后播入溫床。
1.2.2 做床。選擇背風向陽、排灌方便、靠近移芽圃地處做床,床凈寬、長度分別為1 m、≤10 m,南、北墻高度分別為30~35、50~55 cm;溫床底部鋪一層磚,以利于排水和防止老鼠、蚯蚓等危害;溫床內(nèi)下層鋪粗沙,上層再鋪過篩的細沙,厚度分別為5、10~15 cm,沙子要用清水淘洗干凈,并用0.3%硫酸銅溶液消毒;沙床濕度以手握成團、松開即散為宜。
1.2.3 春播育苗。春播育苗于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種,培育芽苗,3月中旬至下旬移栽上袋,5月下旬出圃造林,苗齡約90 d。按照0.25 kg/m2的播種量將種子均勻灑在溫床上,再灑上經(jīng)過消毒的細沙,厚度以看不見種子為宜。蓋沙后用噴霧器噴透水蓋上薄膜。注意控制溫床溫度在25~30 ℃之間,溫度高時揭開薄膜通風降溫并及時澆水。
1.2.4 營養(yǎng)土配制。營養(yǎng)土配方為:黃心土48%、松林土(菌根土)20%、火燒土30%、過磷酸鈣2%。在移苗前5 d左右,噴灑0.5%高錳酸鉀水溶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300~400倍液,并及時覆膜消毒,移苗前1 d揭開薄膜,無氣味后可拌勻裝袋使用。
1.2.5 建育苗圃地。圃地應選在地勢平坦、排水良好、靠近造林地、便于管理的地方。選好圃地后,把地耙平,進行土壤消毒,做到地平、土碎、無草根、無石塊,然后做平床。邊裝營養(yǎng)袋邊擺床,袋要裝滿、壓緊,擺袋時要擺正、排列整齊,袋口要平整,用細土填上袋間縫隙,培好床邊,使床底高于溝底,以防積水。
1.2.6 移芽。移芽要在種子發(fā)芽后種殼將要脫落、側(cè)根尚未形成時進行,提前1 d揭開薄膜煉苗。移苗時先將脫殼的芽苗輕輕拔起,放在裝有清水的碗內(nèi),隨起隨栽。用長15 cm、寬2 cm左右的木簽在營養(yǎng)袋內(nèi)插出比芽苗根稍長的洞眼,然后將芽苗小心插入洞中,使土與芽苗根緊密接觸。栽植時要達到根舒、苗正、擠緊,栽后澆足定根水。
1.2.7 苗期管理。苗期注意水肥管理,及時松土除草。當發(fā)現(xiàn)土壤泛白時及時澆水,澆水宜在10:00前或16:00后進行。每周除草1次,保證苗床無雜草,除草后及時灑水,使拔草時松動的苗木堅實。每15 d左右追肥1次,可噴施0.1%尿素水溶液,施肥后及時噴清水清洗苗木,防止燒苗。分次做好間苗工作,并定期噴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 800~1 000倍液防治立枯病、黃化病等。
2 適地適樹
根據(jù)濕地松的主要適生立地因子進行選地。濕地松為喜光、不耐陰的強陽性樹種,喜溫暖濕潤,喜濕不耐漬,需充足的光照條件。因此,造林地宜選擇低山丘陵區(qū)山體中下部、坡度小于20°、坡向為全坡向、土層較深厚(不低于50 cm)、土壤排水良好、肥力中等、0~40 cm深度范圍內(nèi)的土壤疏松、通透性好的pH值在4~6之間的地塊。
3 細致整地
在不同的立地上采用不同的整地方法。太湖縣在濕地松適生區(qū)大多為中低立地條件(立地指數(shù)為12~16),14及以下指數(shù)級的立地條件營造濕地松林時,全面清理地被物后,順等高線帶狀整地,帶寬80 cm,帶深60 cm,帶與帶間距 220 cm,在整地帶上按照200 cm的間距挖30 cm×30 cm×30 cm的定植穴;16指數(shù)級及以上的地塊對林地進行清理后,直接挖穴造林,穴規(guī)格為60 cm×60 cm×40 cm,定植穴按照200 cm×300 cm的規(guī)格配置。整地宜在冬季進行,挖好定植穴后經(jīng)過一段時間,最好經(jīng)過霜雪冰凍后再回填土,注意將表土回填至定植穴底部。
4 精心栽植
4.1 造林時間
太湖縣大多采用春播育容器苗,苗木5月下旬可以出圃造林,這時候正值梅雨季節(jié),正是容器苗造林的最佳時間,宜選擇雨后陰天或無風雨前晴天定植。
4.2 苗木選擇
選擇苗高15~20 cm、生長旺盛、有少量根系伸出容器外的無機械損傷的苗木上山造林。苗木運輸時,要將苗木裝箱排緊,保持適當?shù)母蓾穸龋皶r將出圃的苗木運到造林地塊栽植。確保苗高及地徑不達標的等外苗決不上山造林。
4.3 造林方法
容器苗栽植時要先澆水,用手緊握容器苗根團1~2次,保持根系抱團,再完全剝除容器袋后,將苗木放入定植穴中,將苗木周圍泥土分層壓實,蓋上松土,保證栽植深度比苗木入土深度高2 cm以上[1]。
5 撫育管理
5.1 中耕除草
濕地松是強陽性樹種,容器苗造林時苗木較小,撫育不及時苗木易被笆茅、雜灌覆蓋致死。造林前3年需每年5月、9月各撫育1次,鏟除雜草,割除雜灌。
5.2 水分管理
濕地松喜濕不耐漬,要求土壤排水性良好。在坡地撫育要沿等高線兩邊擴穴,外緣筑成土埂,以利于蓄水。平地應在行與行之間開設排水溝,以方便雨季排水。一般7—8月如遇干旱,應及時澆水抗旱[2]。
5.3 合理施肥
太湖縣土壤普遍缺氮,施肥時要選擇氮素偏多、磷鉀含量均衡的復合肥,于3—4月沿樹冠滴水線外側(cè),在樹干上坡方向挖半環(huán)行溝,溝深、寬均為30 cm,放入肥料后,填表土至溝深1/2處,將表土與肥料拌勻,再覆表土填平即可。施肥量以300 kg/hm2為宜。
5.4 病蟲害防治
主要蟲害有馬尾松毛蟲、松梢螟、松材線蟲等。防治方法:①馬尾松毛蟲。一是營造混交林,改變林相,創(chuàng)造有利于松毛蟲生存的條件;二是采取以生物控制為中心,大面積長期應用白僵菌控制,充分發(fā)揮白僵菌在綜合防治中的作用;三是招引益鳥,保護天敵,將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相結(jié)合;四是每年春節(jié)前后,噴殺越冬蟲代,減少蟲源,或蟲害出現(xiàn)時,用敵殺死、10%氯氰菊酯、滅幼脲3號、敵百蟲等粉劑或水劑噴殺。②松梢螟。松梢螟多發(fā)生于二至五年生濕地松幼林,屬蛀干性害蟲,生活史不整齊。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要及時剪去發(fā)病梢,并集中焚燒。③松材線蟲。發(fā)生松材線蟲病的林分需及時清理枯死木,及時就地焚毀并處理好伐樁[3]。
主要病害有松梢枯病、松針褐斑病。防治方法:①松梢枯病。多發(fā)生在幼林期,應以預防為主。發(fā)病后,應將感病針葉、枝條清除燒毀,必要時可用甲基托布津、百菌清等化學藥劑防治。②松針褐斑病??稍?—6月、8月中旬至9月中旬,對感病松林每隔15 d用75%百菌清500~600倍液或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防[4]。
5.5 撫育間伐
撫育間伐的原則是“去弱留強、去劣留優(yōu)、去密留疏、照顧均勻”。間伐前,通過每木調(diào)查(主要測量胸徑和樹高)確定優(yōu)勢木、平均木和劣勢木。間伐時,砍去病蟲害嚴重、多梢、斷梢、嚴重彎曲木,其次砍去生長量遠低于平均木的樹木,按要求間伐的強度、時間進行間伐,不能任意加大間伐強度。濕地松豐產(chǎn)林不宜采用隔行、隔株或梅花形間伐。
太湖縣大多為中低等立地條件(12~16指數(shù)級),初植密度為1 650株/hm2。培育紙漿林的林分可以不進行撫育間伐,輪伐期為12~16年。培育建筑用材的林分在十年生時實施一次間伐,強度為40%,輪伐期為20~23年。培育紙漿采脂兩用林,十年生時第1次間伐,強度為30%;十五年生時第2次間伐,強度20%,輪伐期25~27年。
6 利用
6.1 采脂
培育采脂的林分應在第2次撫育間伐后進行,采脂起始年限為16年,開始采脂的林木胸徑要大于20 cm,連續(xù)采脂直至主伐。
6.2 主伐
以提供紙漿、建筑原料和紙漿采脂兩用林為培育目的的林分,應依據(jù)以材種工藝成熟、造紙工藝成熟和建筑用材要求為基線,綜合考慮其主伐年齡,按照林分采伐時所提供的木材質(zhì)量、造紙工藝需求、建筑工業(yè)需求和獲得的經(jīng)濟效益,濕地松紙漿材林、建筑材林、紙漿采脂兩用林的主伐年齡分別為12~16年、20~23年、25~27年。
7 參考文獻
[1] 楊樺,鄭育桃,龍蔚,等.不同密度的濕地松生長過程研究[J].江西林業(yè)科技,2011(6):1-3.
[2] 馬澤清,劉琪璟,王輝民,等.中亞熱帶濕地松人工林生長過程[J].生態(tài)學報,2011(6):1525-1537.
[3] 高捍東,蔡偉建,王章榮,等.我國紙漿林樹種選擇與培育技術(shù)研究進展[J].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6):137-143.
[4] 林思京.抗病濕地松、火炬松家系評價及優(yōu)良家系選擇[J].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