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晨
教育的本質和目的是什么?早在我國古代西周時期,“學在官府”,就實施“六藝”教育,包含禮、樂、射、御、書、數(shù)六科,是一種包含和諧發(fā)展用意的理想教育模式。古希臘雅典教育則形成了以體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諧發(fā)展的教育制度。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說:“我們所要求的是使兒童帶著整個的身體和整個的心智來到學校,又帶著更圓滿發(fā)展的心智和甚至更健康的身體離開學校?!敝逃睦韺W家、“多元智能理論之父”加德納說:“學校教育的宗旨應該是開發(fā)多種智能,并能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適合其智能特點的職業(yè)和業(yè)務愛好?!睔w根結底,教育是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的根本途徑,造就一大批富有鮮明的個性特征、能適應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各種人才。
在北京市豐臺區(qū)有這樣一所學校,她以“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為學校永遠的追求,以“和諧教育”為辦學特色,在“以人為本、和諧共生”的理念指導下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和諧發(fā)展,獲得了社會、家長、學生的一致好評。她,就是北京市豐臺區(qū)長辛店第一小學。
貫徹落實《改進意見》
隨著2014年《北京市基礎教育部分學科教學改進意見》(以下簡稱《改進意見》)的正式出臺,北京所有學校認真領會和把握《改進意見》的基本要求,紛紛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貫徹落實《改進意見》,促進學生的全面、均衡發(fā)展。
長辛店一小依據《改進意見》的基本要求,結合自身實際,制定了《長辛店一小學科教學改進工作方案》。同時,該校成立了以吳亞民校長為組長,李振飛、王艷副校長為執(zhí)行組長,以年級組長為具體實施負責人的工作小組,形成了從學校領導班子、年級組、教師入手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的工作機制,為該項工作的穩(wěn)步、順利開展保駕護航。
首先,該校領導班子利用暑期認真學習文件,集體領會文件精神,做到明確課程定位、確定教學目標、規(guī)范教學進度、開展教學評價。從強調依據課程標準開展教學、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開放性的教與學模式、鼓勵運用多樣化教學方式、關注教育教學評價改革五個方面進行了深入學習。并在教學時間安排上進行了調整,一、二年級把原品生課2課時中的1課時、語文課8課時中的1課時、數(shù)學課4課時中的1課時統(tǒng)籌安排,進行語文、數(shù)學、愛校的綜合實踐課;其他年級把原有勞技、研究學習、健康愛豐臺等課進行整合安排,實施綜合實踐。
其次,為了更好理解學科改進意見,該校副校長李振飛、王艷,主任張樂音,樊淑偉、張艷秋等教師,多次外出參加不同級別的研討,深入學習,領會。同時,長辛店一小還邀請劉延革、李義杰、呂志新、張燁、張東嶺、孔燕君、劉健等專家進校講座,讓老師們與專家面對面交流,讓他們更深刻、更透徹地領會《改進意見》內容。
最后,為確?!陡倪M意見》在課堂教學中的落實,長辛店一小在對全體教師進行了學科教學改進意見的培訓,讓教師有充分準備,做到:會上學習,假期領會,備課體現(xiàn),課堂落實。
積極構建適宜學生發(fā)展的課程體系
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作為我國三級課程管理體系的三個部分,在教育中既相互不同,又彼此聯(lián)系,各自都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其中,校本課程是對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豐富和補充,其開發(fā)的目的是滿足學生和社區(qū)的發(fā)展需要。
隨著教育改革的逐步探入,中小學多樣化和特色化的趨勢日益明顯,而體現(xiàn)學校特色的重要因素之一——課程,它的多樣化和特色化更加顯得重要。因此,長辛店一小嚴格按國家、地方、校本各類課程要求,制定長辛店一小一體化課程方案,以確保三級課程的實施與落實。
在全體干部、教師、學生的共同努力下,長辛店一小的系列校本課程已形成,他們結合學情特點、學科內容、學校文化、區(qū)域資源,開發(fā)了彰顯自身特色的校本課程。如在原有校本課程《成長從長一小開始》的基礎上,利用綜合實踐課程,拓展“古建筑夢——園博逐夢——紅色圓夢”的綜合實踐課程體系;數(shù)學實踐校本課程包括七巧板(一、二年級)、數(shù)獨(三、四年級)、魔方(五、六年級);閱讀實踐課程;紙藝校本課程包括折紙(一、二年級)、剪紙(三、四年級)、衍紙(五、六年級);體育校本課程包括體育小游戲、定向越野、室內操等。系列校本課程成為了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有利保障。
為保證“學科實踐課”的研究確有效果,該校還以年級組教研推出組內研究課,在全校展示;再通過不同學段、不同內容的展示,幫助教師準確把握學科實踐課的教學方向。學生在整個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動手操作、合作探究等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成績喜人,特色初顯
《改進意見》明確規(guī)定:學校要組織學生走出校門,中小學校各學科平均應有不低于10%的課時用于開展校內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校內外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學生可以通過融入社會、接觸生活,增加對社會的認識與理解、體驗與感悟,提高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chuàng)新與合作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鍛煉。它帶給學生的發(fā)展變化是任何一門學科課程所無法替代的,它和學科課程相互補充、共同促進學生的全面素質的提高和發(fā)展。
在一體化課程方案和年度課程實施方案中,長辛店一小對10%校內外綜合實踐活動有具體詳細的安排。納入課表中的呈現(xiàn)為數(shù)實、語實和校實;每學年的春季、秋季實踐活動中融入語文、數(shù)學、自然、體育、科學、美術等學科,共同形成了綜合實踐活動。另外,該校還通過學科實踐、社會實踐等落實10%的課時要求(如上表)。
經過一年的探索,長辛店一小落實學科改進意見,取得了一定成績。學生方面,他們主動發(fā)現(xiàn),交流合作,在實踐探索中體驗成功和快樂。教師方面,以學定教,更注重為學生創(chuàng)設合作、愉快、自主探究的學習氛圍,注重學科內、多學科的整合;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為開放、靈活、可選擇的課程空間,教師關注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有效地將學科內容融入學科實踐中,使實踐活動成為課內學習的有益補充。
不僅如此,長辛店一小在實踐中銳意改革,在交流中取長補短,讓“10%”帶動“90%”的教學活動。如該校開展的“我是樂學少年,悅讀越快樂”的課外閱讀主題演說活動,通過課內外語文教學及實踐活動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閱讀能力;“英語周”的開展,給廣大學生提供一個展現(xiàn)自我、提升自我的機會和舞臺,營造了校園英語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拓展了學生視野,培養(yǎng)了學生情趣,提高了學生英語口語能力,促進學生和諧發(fā)展;與周邊社區(qū)、幼兒園、敬老院、園博園協(xié)作,為學生提供實踐基地,讓學生在活動中養(yǎng)成正確的勞動價值觀;舉辦“實踐·分享·成長”的義賣活動,讓家長參與其中,使學生們深切感受親情,奉獻愛心,贏得了家長的贊譽……
10%的課程,轉變了教師的觀念,教師在教學中,加強了學科教學內容與其他學科、學生生活、自然的聯(lián)系,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體驗、合作探究類學習活動的機會。在學科實踐中,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并能采用不同的策略解決問題;在小組合作中,學生從不知所措到合理分工,從匯報無頭緒到條理清晰,從只聽不思到發(fā)表見解,不斷地在成長。
學校是呵護夢想的地方,不輕易否定學生的任何幻想;學校是奠基未來的場所,不譏諷嘲笑孩子的孱弱幼稚;學校是充滿快樂的天堂,不隨意訓斥學生的調皮玩鬧;學校是彰顯才華的舞臺,不慢待忽視學生的興趣愛好;學校是培養(yǎng)人格的熔爐,不輕視放縱學生的價值觀念。在長辛店第一小學的校園里,學生們開啟了幸福成長的大門,教師們也享受著和諧的氛圍,長辛店一小正承載著每一名學生的燦爛夢想,架設著每一名教師成長的橋梁,譜寫著一所學校再攀高峰、再染新綠、再鑄輝煌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