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敏
【摘要】 督學這個崗位,給了作者很多教育的啟迪,極大地豐富了教育生活和教育經(jīng)驗。對照兄弟學校的做法,改進自己的管理方法,可以產(chǎn)生很好的效果,甚至會有很多意外的收獲。
【關鍵詞】督學;啟迪;收獲
2015年9月,我擔任昆山市振華實驗小學的掛牌督導責任督學。沒想到,工作過程中還收獲不少教育靈感。2016年5月4日上午,我又一次來到振華實驗小學,看了運動隊訓練、早操、韻律操,聽了課,開了家長、學生、教師座談會。
印象最深的是青年教師座談會。我提了以下問題:振華實驗小學建于哪一年?辦學理念是什么?促進青年教師成長的措施有哪些?學校已經(jīng)形成的特色是什么?你對家庭教育有什么看法?老師們喜歡什么樣的學校?
以上問題有的是選自昆山市教育局督導室的題庫,有的是我自己正在做的項目,如對家庭教育有什么看法?老師們喜歡什么樣的學校?當時我正在做“家庭教育課程化”研究,并同時在編寫人教版《品德與社會》教材里的《理想中的學?!芬徽n。老師們的回答給了我很多啟發(fā):如老師們希望的理想學校是,老師之間愿意互相幫助,學校給每個老師鍛煉成長的機會,學校應該有更多的平臺給老師們展示興趣,有老師們的社團,有空間可以小憩一下,感受教育工作的幸福,甚至寬容老師教學中所犯過失,讓教師感受到校園就是家園……于是,就有了振華實小的教師社團,也有了今天青陽港實驗學校的教師社團。
印象很深的還有關于促進青年教師成長策略的問題。有老師回答:最難忘的是振華實驗小學張鳳良校長的個別叮嚀和單獨溝通。這一回答馬上啟發(fā)了我:對呀,單獨溝通肯定效果最好。但是老師很忙,校長也很忙,青年教師又很多。校長跟老師的單獨溝通,如果沒有時間的話,怎么辦?可以寫信啊,我突然來了靈感:給有點“問題”的青年教師寫信,溝通解惑。給常年生病不來學校參加活動的退休教師寫信送去溫暖。
力度最大的是,我利用寒假時間,給我們學校所有教齡在7年以下的37位青年教師的父母寫了一封信。最后收到了37封家長回信,讓我寫信的辛苦一下子煙消云散。(征得家長和老師的同意,分享其中幾段)
周麗老師的父親:“在家里,周麗還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一個家里有兩個孩子的媽媽是很少有自己的時間和空間的。陪孩子的時間多了,備課的時間就少了,這兩者的矛盾一直困擾著她,這也使得她在放寒假的時候一人來到學校備課,為的就是不被孩子們打擾,同時也是為了在之后上班的時間里能多陪陪孩子,希望她在新的一年里能拿捏好這兩者的平衡,做一名好老師和好媽媽?!?/p>
收到信,我才知道,當我們都在家里過寒假的時候,周老師竟然默默地在學校備課。多好的二孩媽媽,多好的老師啊。
錢雪娟老師的母親:“說心里話,孩子的婚姻大事也是我們最大的煩惱,能否拜托朱校長關心一下。”
了解到這一情況后,我發(fā)動全體教職員工為錢老師找婆家,最終,是學校一個體育老師的媽媽幫忙給找到的,現(xiàn)已經(jīng)結婚生女。
黃昕老師的父親:“看了您的來信,知道了黃昕在學校里取得了一點小成績,讓我們家長感到很欣慰。據(jù)她回家交流的內容可知,她的成長離不開班主任師傅姚建根老師和學科師傅李紅老師,是他們的言傳身教使黃昕從一個剛出校門未到兩年的師范生一步步鍛煉到現(xiàn)在能夠專心教學的新老師?!?/p>
家長感恩學校、感恩孩子的師傅,這樣家庭的影響,不愁老師會做不好工作。
李文文老師的父親:“來信收悉,倍感欣慰。女兒很喜歡做老師這個工作,在被貴校錄用前,她已經(jīng)順利地通過了我們縣委組織部2014年優(yōu)秀青年后備人才招聘考試的筆試和面試。但她對我說:爸爸,我還是想到學校去,我喜歡我的專業(yè),我喜歡孩子……盡管我和她媽媽希望她留在我們身邊工作。今年9月,她媽媽在縣人民醫(yī)院住院手術,叮囑我不許告訴文文,怕影響她的工作,讓她分心。我照顧在旁,看著她媽媽扳著手指算著文文國慶假日歸期,其實我知道她媽媽更渴望她的‘小棉襖陪在身旁……”
多優(yōu)秀的孩子,多支持的家長。也讓我這個校長更加相信了該老師的能力。交給她組織和主持了學校的多項活動。在課堂教學上也很快地出類拔萃。
張芬老師的父母:“我們生有三女一子,盡管我們的家境狀況不佳,但可喜的是,其中三個孩子都上了本一大學,與一些養(yǎng)尊處優(yōu)的家庭相比,絲毫不差。說真的,校長向我們匯報的張芬取得的一些成績,即是當然,更是必然。張芬在孩提時代就是一個學習刻苦做事認真、不甘落實的孩子……”
在自信的父母眼中,這個老師無疑是非常出色的。第一學歷研究生,選擇教小學數(shù)學。相信不久的將來定能成大器。
……
這37封回信,從形式上說,各有特色。大部分都是手寫。李曄老師的父親的回信,寫一手漂亮的小楷字,整整兩大頁,還掛號信方式寄給我。常燦老師的母親的回信,用粉紅的A4紙,用鉛筆劃了均勻的間隔橫線,水筆字工工整整。孫慧敏老師的母親的回信,是設計好的特有信簽紙,打印在A4紙上,然后手寫的鋼筆字……
已經(jīng)好久沒有讀到這樣的信了!充滿了溫度、真誠、愛意、感恩的文字。也許能激勵我一輩子做個好校長。
這37封回信,從地域上說,來自全省各地。除了昆山各鄉(xiāng)鎮(zhèn)的,還有盱眙縣鮑集崗村、鎮(zhèn)江丹徒區(qū)、連云港贛馬鎮(zhèn)邵林村、南通市海安縣墩頭鎮(zhèn)吉慶社區(qū)、徐州沛縣湖西農(nóng)場……近十年來,昆山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外來人口急劇增多,學校也是越蓋越多,很多的老師來自昆山以外的地區(qū),被公開招聘錄用的。
我不禁感慨,這些外來青年老師們真的不容易:他們要自己租房、自己做飯、雙休日還想回老家……在我們的眼中,他們的確還是大孩子;他們需要溫暖,需要指導,需要成長的時間。
感謝督學這個崗位,它給了我很多教育的啟迪,極大地豐富了我的教育生活和教育經(jīng)驗。對照兄弟學校的做法,改進自己的管理方法,可以產(chǎn)生很好的效果,甚至會有很多意外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