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霏
摘要:本文結合大學生服裝消費情況的調查,我們根據(jù)大學生消費者的總體服裝風格,詳細分析了大學生服裝消費行為特點,比如大學生購物場所多樣化,服裝選擇深受同齡群體影響,大學生選擇服裝的美觀和舒適并重但流行性不強等。當代大學生更應合理的利用媒體廣告,以此作為參考,理性的進行消費。
關鍵詞:大學生 服裝 消費行為
眾所周知,當代大學生對時尚服飾都有所青睞,對當代大學生服裝購買行為有積極的影響,當然也有消極的影響,通過對時尚傳媒的類別、特點以及影響的分析,使我們在時尚傳媒的導向下,更能夠正確的進行消費購買,而不盲是目的跟風消費,因此時尚傳媒應主動承擔和履行起自身的責任,應該提倡把大學生在求學階段的適度消費理念和理性消費,幫助大學生形成惠及一生的消費模式。
一、大學生服裝消費情況調查
(一)大學生消費者的總體服裝風格
休閑裝是最受學生歡迎的服裝風格。女生對正裝類的服裝比男身要青睞一些。不論內向還是外向,不論學生還是社會成員都很買休閑服裝,同時運動款在男生中更有人氣。關于顏色風格與性格關聯(lián)不大.但是大學生普遍偏向于三種色彩的選擇(尤其是內向的學生):白色、黑色、藍色。同時其他顏色也各有一小部分受眾。
(二)內向的大學生與外向的大學生在消費觀念上的不同之處
性格對服裝消費的忠誠度具有決定性的影響。性格內向的大學生對時尚的嗅覺多半不敏銳;對于品牌的忠誠度也較低。而外向的大學生則擁有較高的品牌忠誠度。內向的大學生對服裝的購買更多出于實際需要的考慮,結合服裝消費的態(tài)度、習慣、對儀表的重視程度看來;內向的學生沒有外向及中間型的學生注重外表。對服裝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內向性格的學生對多彩搭配的服裝也不太感興趣;而外向型尤其是男生十分青睞多種顏色搭配的服裝。
(三)大學生消費者的消費能力
大學生的消費能力相對于工作人員來說還十分有限,但是在此次調查中共有15名學生每年秋季在服裝上的消費在一千元至四千元甚至是四千元以上。這說明學生的消費潛力還是十分巨大的。秋季相對來說服裝價格比較適中。在秋季的消費可以在這樣的水平線上還是十分有市場的。
二、大學生服裝消費調查情況分析
通過本次市場調查.我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服裝消費行為與消費者性格之間的關系.并得出了以下結論:
一是消費者的消費心理與其性格具有一定聯(lián)系,如色彩的選擇、款式的喜好等。二是消費者的性格對于其消費行為具有決定性的作用。但是不能完全說明消費行為的原因,屬于充分不必要原因。三是性別對與服裝消費的影響也十分巨大,男士的直截了當和女士的挑剔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同樣性格選項的情況下,性別對于消費行為的影響也顯而易見。四是學生消費者相對于社會消費者更在乎服裝本身的價值而不是它的穿著方式、地點等。同時并不限于服裝的價格。學生消費者的消費觀念更加直接,但同時很理智。
三、關于大學生服裝消費行為分析
不同專業(yè)的大學牛服裝消費存在一定的共同性,這是商家在開發(fā)該群體服裝市場應該注意到的問題。
(一)購物場所多樣化
大學乍購買服裝的場所存在多樣化特征,大學生群體由于信息面廣,對打折信息比較敏感,容易受到-6同大廈、專賣店推出的打折活動引導,到不同的場所購買服裝:另外很多女大學生更是把購物視為一種娛樂活動,他們以一種娛樂的心態(tài)到不同的場所選購服裝。有研究結果表明我國大學生在逛街購買衣服的時候,趨向于認為這是一件享受的事情”因為衣服給人帶來形象上的美化作用,使得他們在購買衣服時心情偷悅,愿意花時間靜心挑選,這種消費心理也從某種程度上導致了大學生購物場所的多樣化。
(二)服裝選擇深受同齡群體影響
大學生求同心理在大學生著裝方面起了主導作用,女大學生在選購服裝時,常常考慮是否被周圍人接受,特別是同齡人接受。大學生在購買服裝時,在希望得到群體認同這一方面。藝術類學生選服裝的“個性”化比其它專業(yè)的學生更有市場。他們選擇服裝一般也是在群體接受范圍內的與眾不同,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另類和夸張。非藝術類的學生對服裝的功能性更為重視,相反藝術類對相關各方面都比較敏感,不僅對網(wǎng)上和時尚雜志的信息比較關注;而且對服裝各個方面的因素都比較重視;對服裝的功能性要求相對較低;有研究表明不同專業(yè)的大學生在認知方式上存在差異,社會性學科的學生場依存性更強,而非社會學科的學生場獨立性更強,這種由專業(yè)導致的對外界信息的搜集,分析、加工,處理的不同也從一定程度上導致不同專業(yè)在服裝消費上的差異。
(三)大學生選擇服裝的美觀和舒適并重但流行性不強
不同專業(yè)流行性條目的均值都是最低的,而不問專業(yè)美觀性和舒適性感覺不一樣,一方面說明大學生的經濟實力不提供其追求時尚的能力,另一方面也體現(xiàn)了大學生舒適美觀性并重的特性。大學生對服裝品質、性能的要求越來越高,希望服裝的美觀性和舒適性能夠達到和諧統(tǒng)一。因此,對于服裝的舒適性研究也成為服裝界日益關注的課題。影響服裝舒適性的因素有很多,大學生選擇服裝比較注重運動性、美觀性與舒適性。
四、結語
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fā)展,時尚傳媒對大學生服裝購買行為的影響越來越大。大學生在購買服裝時,他們喜歡利用報紙、雜志的時裝廣告、商店和櫥窗的展示、觀察他人的服裝和電視網(wǎng)絡言行中的時裝廣告燈間接性的情報源,根據(jù)這些信息去購買服裝。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大學生們的生活方式朝著積極進取的得方向變化著。他們不僅喜歡通過服裝表現(xiàn)出男女的性別美,同時也對服裝有著較強的依賴心理。對服裝的選擇也更容易受到時尚傳媒一些廣告的影響。當代大學生更應合理的利用媒體廣告,以此作為參考,理性的進行消費。要強化儲蓄觀念,培養(yǎng)和加強財商;避免消費差距拉大,出現(xiàn)兩級分化;我們要更加注意調整消費結構的不合理因素;不要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希望大學生形成良好的服裝消費心理。
參考文獻:
[1]蔣志芳,朱曉丹,魏靜等.大學生服裝消費現(xiàn)狀的調查與分析——以南京仙林大學城為例[J].江蘇商論,2013,(06).
[2]陳延斌.大學生服裝消費決策風格量表編制及其與自我概念關系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
[3]杜海寧.大學生線上線下服裝消費行為比較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1.
(作者單位:四川大學輕紡與食品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