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鵬
4月21日起,依據(jù)《國家發(fā)展改革委關于改革完善高鐵動車組旅客票價政策的通知》,我國東南沿海高鐵的部分車票將調整。3月22日,記者就有關問題獨家專訪了中國鐵路總公司相關部門負責人。其稱:此次高鐵調價,執(zhí)行票價是根據(jù)各車次的客流狀況,呈現(xiàn)差異化,但這位負責人也承諾:票價有升降,服務只升不降。
2016年初,鐵總拿到了高鐵的定價權。但高鐵定價明顯并非為所欲為的,其需要政府規(guī)制,需要符合相關法律規(guī)定,需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而此次東南沿海高鐵的部分車票調整,明顯也有三大必調的理由:一是運行初期,鐵總在票價上定價按照低標準的原則確定,開始定低了,運行中適當調價可以理解:二是鐵總自己定價,必然存在一個市場規(guī)律影響的問題,高鐵運營是供應,客流是需要,供不應求的線路必然漲價,上座率不高的線路,則適當降價:三是物價普遍上漲,高鐵運營成本也在上漲,漲價成了應對物價上漲、成本上漲,減少虧損的必然選擇。
但因為高鐵的公益性質,以及人們承受能力的有限,每次高鐵調價,特別是調高價格時,都難免要受到來自公眾方面的指責。雖然一些人對漲價的批評聲是非理性的,甚至是嚴重情緒化的,但其中卻透出了人們不希望高價票價上漲,希望高鐵能夠保持公益性的訴求。
在鐵總和公眾訴求不一的情況下,調價出現(xiàn)了。除了調價要適當之外。做為強勢的一方,鐵總方面以及政府相關管理部門,明顯還有必要優(yōu)先保障旅客的選擇權。表現(xiàn)在:一方面,在鐵路與公路、水路、航空路線等方面,要讓旅客有選擇權,高價漲價了,可以坐汽車甚至飛機!這就好比,你家店里的大白菜漲價了,我可以去其它菜店里購買。
另一方面,在鐵路內部,要保證高鐵、動車、特快、普快、區(qū)間慢車等都有充足供應,高鐵票價一漲,有人覺得坐不起了,但還可以選擇普快列車。不能一下子就出現(xiàn)高鐵通了,特快沒有了,普快取消了等情況。
鐵路改革的總原則是市場化,市場化的典型特征就是價格等由市場決定。因此,高鐵調價,多數(shù)調高了,少數(shù)調低了,這并不讓人感覺意外。我們事實上只需要做到,加強客運競爭,保證旅客也即消費者的選擇權,避免壟斷即可。但遺憾的是,這又正好是我們的“短板”,也是人們之所以糾結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