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仰臣
應物斯感,感物言志
——托物言志手法在作文中的運用
文/李仰臣
冷傲的梅,淡雅的蘭,挺拔的竹,凌霜的菊,古往今來一直為世人所鐘愛,被稱為“四君子”,經(jīng)常被作為托物言志的題材。清代鄭板橋的《竹石》寫的就是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首詩表面上寫竹子堅韌、執(zhí)著的品格,其實是表現(xiàn)詩人自己正直倔強、不向邪惡勢力低頭的高傲風骨。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得好,“應物斯感,感物言志”,即有感于外物而述志抒懷。我們把這種方法稱之為托物言志。它又叫詠物言志,就是通過對客觀事物的描繪、贊美,來表達作者的某種感情、抱負、情操、愛好、愿望等。這種寫作手法,可以使表達的內(nèi)容更充實,更生動,也可以增強文章的感染力,引起讀者的共鳴。
責任編輯:徐雪梅
一般情況下,托物言志有兩種表現(xiàn)形式:一是文章自始至終著力描寫客觀事物的物象,作者將主觀情意寄托在物象之中;二是作者把所寫之物和所抒之情通過形象化的藝術(shù)手段建立起聯(lián)系,讓讀者通過閱讀感知形象,體察蘊藏在形象之中的主觀情感,明白作者的寫作目的。
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寫文章,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劉勰說:“比類雖繁,以至切為貴?!边@里的“至切”是指擇物與立意要相合,不能隨便選取一種事物勉強比擬。換言之,就是所選之“物”必須能承載你的那個“志”,兩者應當有令讀者信服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例如紀伯倫的《浪之歌》,放飛想象力,藝術(shù)地描繪了海浪與海岸這對“熱戀者”形象,表達了他對祖國忠貞不渝的情感,意義深遠。
托物言志,重頭戲在描寫。描寫時要抓住“物”的特征,只有精彩傳神的狀物才能使作者的情感和理念有所依托。否則,“志”就成了水中浮萍,隨波漂蕩,沒有了根基。
“寫物”是手段,“言志”是目的。為了使文章所抒之“志”有所依托,為了真切地抒發(fā)內(nèi)心的情感,我們要學會抓住“物”的鮮明特征,恰當?shù)剡\用多種表現(xiàn)手法,生動地描繪出事物的外在形態(tài)或內(nèi)在精神,并融入自己的感情,所謂描其“形”,傳其“神”。例如周敦頤將“蓮”擬人化,運用傳神之筆,從生長環(huán)境、外形、香氣、風度等方面對蓮花進行描繪,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幅生動可愛的蓮花寫生圖,從而贊頌像蓮花那樣的君子的高尚志節(jié)。
很多人寫作時會巧妙地運用先抑后揚的手法,先從貶抑處落筆,而后對該人或物,加以褒揚,通過鮮明的對比,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小思的《蟬》,先是寫蟬的聒噪,突出作者的厭惡之情。后來借朋友之口描述了蟬的生命特點,進而由物及人,由眼前的蟬過渡到對生命的思考,讓人難忘。
寫作時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來寫景狀物,更能展現(xiàn)事物的特征,起到化抽象為具體、變呆板為鮮活、化枯燥為靈動的作用,從而能更準確地展現(xiàn)文章的立意,使人的情感、思索具有更有力的依托。
【習作展示】
無 雙
李 靜
有人喜歡雍容華貴的牡丹,有人喜歡芬芳嬌艷的茉莉,有人喜歡艷如紅霞的芍藥。我,卻喜歡那一株創(chuàng)造奇跡的“無雙”。一看到它燦然綻放的模樣,我心里就美滋滋的。
然而當初,我認為無雙是開不了兩朵花的。你聽它的名字,“無雙,無雙”,不正是開不了兩朵花的意思嗎?我甚至埋怨爸爸弄了這樣一株名字古怪、艷得有點俗的花放在家里。雖然它在陽光的照耀下,花瓣的纖細脈絡清新可見,細密的茸毛上仿佛鍍上了一層金粉,在青翠的綠葉之中,倒也顯出一番特有的美感,但是我依然嘀咕:“可惜只能開一朵,有什么好的?”一位好友聽到了,笑著說:“說不定哪天就可以開兩朵,甚至開三朵四朵呢!”
聽了她的話,我心里又充滿了希望,于是每次澆水時,總會給那盆“無雙”多澆點,希望足夠多的水可以讓它多開花。但令人遺憾的是,那株“無雙”一直沒有開出第二朵花來。希望成了肥皂泡,我逐漸沮喪起來。后來,隨著期中考試的逼近,學習壓力更大了,我便無暇去顧及那株無雙了。
直到有一天,那位好友激動地大喊起來。我好奇地迎上前去,她驚喜地說:“你的無雙,又開了一朵花啦!”我趕緊跑到無雙跟前,呆呆地看著那個羞澀的新花苞。它尚未完全舒展,僅露出一點兒花瓣的洋紅,包裹花瓣的萼片上帶了點清晨的露珠。而原先那朵盛開的花,依然在風中搖曳著身姿。
誰說無雙只能開一朵?誰說奇跡不可能發(fā)生?我輕輕地撫摸著花蕊中纖細的茸毛,指尖滿是細膩的觸感。
看著這盆無雙,我那多日來的焦慮也一掃而空,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心里美滋滋的。我悄悄地對自己說:“我也可以創(chuàng)造奇跡!”
【點評】文章開頭用別人喜歡的牡丹、茉莉、芍藥等花,反襯“我”對無雙的情有獨鐘,引領下文。然后主體部分,采用雙線交織的方法,明寫無雙由開出一朵到開出兩朵,暗寫“我”臨近考試產(chǎn)生焦慮到最終戰(zhàn)勝焦慮,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達自己希望創(chuàng)造奇跡的心情。結(jié)尾巧妙點題,表達自己的美好愿望,讓整篇文章顯得完整。當然,需要說明的是,這樣的作文顯得模式化,同學們在充分了解了它的手法之后,就應該盡可能地突破這種模式,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美文鏈接】
牽?;?/p>
馬育麟
頭一次注意到它,是在一個夏末的早晨,我已獨自在一個小鎮(zhèn)的郊外徘徊了幾個小時。
那天是我40歲的生日。但沒有人為我慶祝;唯一想著我的是“公司裁員名單”,我首當其沖、名列榜首。我喜歡舞文弄墨,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都給了公司的文秘工作。
夢醒時分,生命之樹也要凋零嗎?我的眼里浮著淚水,茫然注視著前方。前方路邊斷墻處有一小片色彩濃郁的牽?;ㄓ橙胛业囊曇?。秋已將至,它們還在不倦地開放:它們的花,無論是淡紫、深紅,還是淺粉、乳白,都色彩濃郁地突顯著花最本質(zhì)的東西——美麗!牽?;ㄊ且环N自生自滅的花,雖然沒有人栽培,依然開得那么精彩。
百花園中千嬌百媚、風情萬種,獨牽?;ú灰娊?jīng)傳。然而它是那樣的熱情奔放,一步一花,步步為營,攀緣不止。
那就做一朵無名小花開放至極吧!在那一剎那,我決定從事風雨飄零的自由撰稿人職業(yè)。只希望心境是寧靜致遠的,筆下流淌的是清純?nèi)缢摹?/p>
一次雷雨過后,我深吸著帶有泥土芬芳的空氣,踏著被雨水沖刷得清潔的柏油馬路,去探望小鎮(zhèn)郊外斷墻處的牽?;āK木G葉被雨水洗得如同絲綢般光滑,花的臉上掛著亦喜亦悲的淚珠??耧L的肆虐沒能摧毀它,因為它步步為營,牢牢地抓住墻壁。弱小自有弱小的堅韌。它旁邊的幾棵大樹倒伏在地,滿身是絕望的淚水。也許是“樹大招風”,強大亦有強大的脆弱。
有時牽?;ㄒ矔喜恢煜虏恢?,但它即便掉到地上,也依然會高昂著頭,直到尋見新的支點攀緣……
不卑不亢,勤勞本分;愈挫愈勇,不甘失敗,每個平凡小人物,也能一步一花,開放至極!
(選自《散文百家》)
【賞析】這篇抒情散文,有許多值得品味與借鑒的地方。自然給了我們智慧,給了我們生存的勇氣,哪怕是路邊斷墻處的那一小片牽?;?,也給了“我”無窮的力量……面對事業(yè)上的失意,“我”的“生命之樹也要凋零”之時,牽牛花在“我”的眼前定格:秋已將至,它還在不倦地開放;風雨之后,它仍步步為營,牢牢抓住墻壁。看到這里,“我”感悟到生命的堅強,獲取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文章使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于結(jié)尾處表達人生的感悟:不卑不亢,勤勞本分;愈挫愈勇,不甘失敗,從而拓展和深化了文章的中心,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