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雅俐
東方藝術·大家:請您簡要介紹一下您的油畫作品《四重山》系列。
于向溟:我在新西蘭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四重山》系列的創(chuàng)作,在回國以后得以實現(xiàn)。《四重山》系列是針對社會四個問題的體驗,包括了:人與人的不平等,環(huán)境污染,道德淪喪,還有社會體制和文化的缺失。我從這四方面去談自己的感受,又分為“焚心”、“焚天”“新城校尉”“新城童謠”“暗城”等幾個部分加以詮釋。在這個系列中,我是從不同的角度去講述一種社會的現(xiàn)實,這種宏大敘事的方式很龐大、很繁雜,它需要龐大的作品群才能完成。在創(chuàng)作了兩年之后,我覺得應該將自己從這種宏大的敘事之中抽離出來,之后就有了《荒城》系列。
東方藝術·大家:在《四重山》系列中,您又將作品進行了再命名,它們的名字來源于哪里呢?
于向溟:我是比較喜歡給作品起名字的,當作一種享受,可能是一種文藝情結,也可能是文學青年的心態(tài)。比如作品《新城童謠》,其中的“童謠”也就是“兒歌”,在古代,民間的兒歌傳唱往往會預示和伴隨大事的發(fā)生,這也算一個奇特的現(xiàn)象。我以“童謠”為名,借用其特有的隱喻性,表達一種警示,一種預言。我會選擇一些紀實的新聞圖片或自造的圖景,通過表面的荒誕或時空的錯亂表達焦慮、恐慌、孤獨、冷漠等時代共有的感受。
東方藝術·大家:請您簡要介紹一下《荒城》系列。
于向溟:《荒城》系列始于2009年夏天,這個系列算是我從宏大敘事中的抽離,一種自我的回歸。“荒城”就是人心的荒蕪,這個系列都是表現(xiàn)個人化的感受,個人的情感經歷,比如《冷床》就是為了紀念我過世的父親。在畫面中,同樣包含了很多特殊的暗語,像煙囪或火焰不再是通常意義的污染或危險,而是情感的暗示。
東方藝術·大家:從最初的《四重山》系列至今,也有10年的光陰,您覺得目前的創(chuàng)作狀態(tài)是怎樣的呢?
于向溟:現(xiàn)在我作畫都比較輕松,與我這段時間的心態(tài)有關,我希望更加輕松地創(chuàng)作,不拘泥于繪畫表現(xiàn)形式,不力求畫面效果一致?!斗被ㄈ缫痢泛汀痘梦摇范际俏医趧?chuàng)作的新作,在繪畫方式上與以往都有很多不同,這次我不太關心繪畫語言是否一致,而是更希望按照自己的感覺去組織畫面,有時也會有炫技的沖動,但不想畫得太過拘謹,也不想它畫面太完美,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保持創(chuàng)作的主觀狀態(tài),留一些破綻。
東方藝術·大家: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您是如何完成從抽象的感受到藝術作品的實現(xiàn)?
于向溟:創(chuàng)作初期總會產生很多想法,但我不會立即去做,而是等待一段時間,思考后感覺方案成熟、周全之后再進行創(chuàng)作。在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時,情感是根本,是需要藝術家回歸到感受的本位,這時的感覺是抽象的,那就需要藝術家通過自身的專業(yè)訓練將抽象的感情具象化,將抽象轉化為一種形態(tài),可能是立體也可能是平面的。對于創(chuàng)作形式的選擇,就需要從自己的經驗中將它們清晰化、物化,并選擇一個最契合自己原始感知的藝術形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