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林 侯麗華 劉惠秋 周炎弟
精細化管理在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應用
王向林 侯麗華 劉惠秋 周炎弟
目的:探討分析精細管理對于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作用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的76例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實施分組護理,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在此基礎上予以精細管理。觀察比較兩組患者住院時間、住院費用、治愈率、復發(fā)率。結果:在住院時間、住院費用方面,研究組均顯著少于對照組;在健康知識知曉率方面,研究組均明顯超過對照組,研究組治愈率顯著超過對照組,復發(fā)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精神分裂癥老年患者實施精細管理,可以有效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提升其治療效果,具有極大的推廣應用價值。
精神分裂癥;老年;精細化管理;療效
近年來,由于多種原因,精神分裂癥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1],針對該類患者而言,普遍具有一定程度的認知和意識障礙,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也造成了巨大的家庭經濟壓力,同時也為患者本人帶來極大的精神壓力[2-3]。精細管理的主要內涵是有針對性地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護理服務[4],為此,本研究探索分析精細管理在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所納入患者均為我院2014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的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共計76例。所有患者均具有明顯的精神分裂癥相關臨床癥狀并經檢查確診,已對并發(fā)精神以及意識障礙者予以排除。經同意,將其隨機等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研究組中男20例,女18例;年齡63~79歲,平均(69.1±2.8)歲;病程3~31年,平均(11.2±3.8)年;受教育程度:小學14例,初中13例,高中及以上11例。對照組中男22例,女16例;年齡63~81歲,平均(69.3±2.7)歲;病程3~29年,平均(11.4±4.2)年;文程度:小學16例,初中12例,高中及以上1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均接受常規(guī)護理,其基本內容為針對不同患者的實際情況制訂對應的護理方案,在其臨床癥狀得以有效改善后,再實施常規(guī)的健康教育[5],積極開展飲食及功能鍛煉等相關常規(guī)護理。(1)嚴密觀察記錄患者的治療過程、病情轉歸情況以及出院等相關內容[6],在患者入院24 h內以及急性期進行重點巡視,科學評估其病情變化。(2)指導患者科學飲食,主動為患者介紹相關藥物的使用劑量以及相關注意事項等,責任護士要親自監(jiān)督患者服藥,避免私自藏藥、漏服情況的發(fā)生。積極為其創(chuàng)造良好的康復治療環(huán)境,保障其較高的睡眠質量。(3)康復護理。在患者主要臨床癥狀明顯改善后,積極與患者本人及其家屬開展有效溝通,對伴有妄想癥的患者,可采取下棋、聊天等方式轉移其注意力。積極引導患者實施適度的康復鍛煉,以增強其生活、社交能力[7]。加強巡視,防止其私自外出。(4)及時轉房。在患者接受相關治療且病情得到較為理想的控制后,將其轉入普通病房。之后,加強巡視管理,監(jiān)督患者按照醫(yī)囑用藥以及科學飲食,指導其積極參加集體活動,提高戰(zhàn)勝疾病信心。(5)出院指導。引導其積極參與到合適的社交活動中,提升其交往水平以及生活能力,引導家屬同患者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多關心體貼患者,使其保持愉快的精神狀態(tài)。為患者制定時間表,要求其定期回院接受復診。
1.2.2 研究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精細管理,具體措施:(1)組建精細管理小組。組織相關護士開展崗位培訓,注重環(huán)節(jié)控制,有效提升其業(yè)務能力,按照患者的具體病情制訂并完善護理方案。(2)安全管理措施?;颊哌M出病房前均需做安全檢查,避免危險物品帶入病房,傷到患者及工作人員;一級病房每天安全檢查,普通病區(qū)每周查,護士長不定期抽查,保證病區(qū)無危險物品。工作人員出入病房需鎖好門,確認后方可離開,防止患者外走?;颊呋顒訒r,工作人員認真巡視患者并與其溝通,及時發(fā)現(xiàn)患者的異常傾向,及早干預,將危險扼殺在萌芽狀態(tài)。(3)暴力自殺傾向管理。有嚴重暴力自殺傾向的患者留觀于一級病房,遵醫(yī)囑予以保護性約束,約束過程中,做好患者的生活護理,如飲食、衛(wèi)生等,護士每30 min巡視1次,查看約束部位血運及皮膚情況,2 h更換約束部位,并做好相應記錄。治療后,經醫(yī)師護士評估患者無暴力自殺傾向時解除約束。(4)用藥管理?;颊呷朐汉鬅o自知力,不配合治療護理,抗拒服藥,大部分患者經護士耐心細致的解釋后有效。個別無效者予以肌內注射方式給藥,等患者對疾病有一定認識后,自愿服藥。服藥后患者均需張口腔,護士檢查患者是否服藥到位。所有藥物護士集中管理。(5)一級病房管理。新入院患者、有嚴重暴力自殺傾向患者、合并有軀體疾病的患者留觀于一級病房,24 h由工作人員看守,活動范圍在工作人員視線內,病情穩(wěn)定后,經醫(yī)師護士評估無暴力自殺傾向等送返普通病區(qū)。(6)睡眠管理。夜間每30 min巡視患者1次,觀察患者的睡眠時間、睡眠質量、有無異常行為等。對于睡眠時間少于4 h或早醒、入睡困難等患者,將患者安排至比較安靜、人數(shù)1~2例的病房,冬天鼓勵患者泡熱水腳,不看刺激性電視節(jié)目,不聊興奮的話題;另有異常行為及睡眠不好的患者,報告醫(yī)師調整其口服藥,并每班做好交接。
1.3 觀察指標[8]準確記錄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健康知識知曉率、治愈率、復發(fā)率等,其中健康知識知曉率以我院參照相關資料,自擬調查問卷獲取。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計數(shù)資料采用兩獨立樣本的χ2或四格表資料的確切概率法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或u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比較(表1)
表1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比較
注:1)為u值,2)為t值
2.2 兩組患者健康知識知曉率比較(表2)
表2 兩組患者健康知識知曉率比較 例(%)
2.3 兩組患者治愈及復發(fā)情況比較(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愈及復發(fā)情況比較 例(%)
注:1)為χ2值,2)為確切概率
由于人民生活節(jié)奏加快、生活壓力加大等因素,精神病患病率不斷增多,資料顯示,目前我國精神分裂癥患病率已達6.55%[9]。針對該類患者而言,需要接受較長時間的治療,為其家庭帶來較大負擔。精細管理屬于一種科學的指導診療和護理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護理質量。該方式主要以圖表配合說明形式,詳細地列出患者在住院治療過程中所應當接受的相關護理服務,這有利于減少護士的記錄時間,把護理人員更多地還給患者促進護患者溝通。
針對精神科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護理具有較為明顯的特殊性,這是因為幾乎所有患者在入院時都具有較為明顯的精神病癥狀,病情較輕的患者主要表現(xiàn)為呆滯少語、情感淡漠,病情較重的患者則主要表現(xiàn)為興奮躁動、損毀物體,甚至無法實現(xiàn)生活自理,難以有效配合治療等。所以,護理人員應當嚴格按照精細管理中所規(guī)定的時間結合相關內容要求,積極對患者開展相應的健康教育,以保障護理工作順利完成,提高患者對護士相關工作的滿意度,改善護患關系,由此患者對疾病的認識、治療依從性得到提升。結果顯示,研究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明顯少于對照組;研究組健康知識知曉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研究組治愈率高于對照組,其基本復發(fā)率低于對照組(P<0.05)。這表明,針對精神分裂老年患者積極實施精細管理,可以有效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提升其治療依從性,具有極大的推廣應用價值。但是,臨床操作中,由于老年精神分裂患者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體質較弱、記憶減退等問題,所以實施精細管理存在著較大難度,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對護理人員的工作能力以及業(yè)務水平均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需要護理人員進一步加強臨床實踐,提升技能水平。
[1] 姚淑娟.精細管理在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臨床醫(yī)藥實踐,2015,24(5):382-383.
[2] 周曉麗.精細管理在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5,6(33):259-260.
[3] 張小青.精神分裂癥患者護理實施中精細管理的護理效果探討[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6,11(19):250-251.
[4] 魏引皊.精細管理對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健康教育及護理服務滿意度的應用效果[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6,14(17):108-110.
[5] 何秀英,陳劍英,吳風云.精細管理在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4(2):112-114.
[6]王麗娜.精細管理對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中國健康教育,2014,30(8):751-753.
[7] 張冬青.精細管理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護理效果分析[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5,7(1):113-114.
[8] 朱偉芳,付萍萍,鐘文凱,等.精細管理標準化管理模式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及護理質量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5,22(15):166-169.
[9] 徐紅麗.精細管理在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應用價值探討[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5,6(18):260-261.
(本文編輯 肖向莉)
Application of fine management in elderly schizophrenia patients
WANG Xiang-lin,HOU Li-hua,LIU Hui-qiu,et al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Zhongshan City,Zhongshan 528451)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clinical effect of fine management in elderly schizophrenia patients.Methods:Selected 76 elderly schizophrenia patient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4 to May 2016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grouped nursing was implemented, where conventional nursing was given to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fine management was given to the patients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in hospitalization time, hospitalization expense, recovery rate and recurrence rate.Results: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expense of patients in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in terms of health knowledge rat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significantly surpassed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recovery rate of patients in the research group was significant higher than that of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recurrence rate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Fine management for the elderly schizophrenia patients could effectively shorten the patients' hospitalization and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and was greatly worth promoting clinically.
Schizophrenia;Elderly;Fine management;Curative effect
528451 中山市 廣東省中山市第三人民醫(yī)院
王向林:女,本科,副主任護師
2017-01-10)
10.3969/j.issn.1672-9676.2017.09.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