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小華, 商 敏, 李 飛
(1.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醫(yī)院, 湖北 武漢 430073 2.武漢大學人民醫(yī)院, 湖北 武漢 430060 3.湖北省荊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湖北 荊州 434000)
丹參多酚酸鹽聯(lián)合鹽酸莫西沙星對社區(qū)獲得性肺炎的療效及對PCT IL-6 CRP的影響
余小華1, 商 敏2, 李 飛3
(1.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醫(yī)院, 湖北 武漢 430073 2.武漢大學人民醫(yī)院, 湖北 武漢 430060 3.湖北省荊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湖北 荊州 434000)
目的:探討丹參多酚酸鹽聯(lián)合莫西沙星對社區(qū)獲得性肺炎的治療效果及對PCT、IL-6、CRP的影響。方法:80例社區(qū)獲得性肺炎患者隨機入組,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80例,對照組單純給予莫西沙星治療,觀察組在給予莫西沙星治療的基礎上給予丹參多酚酸鹽治療,分別在治療后1d、3d、7d檢測兩組患者血清PCT、IL-6、CRP的含量,并分析兩組病程及治療效果。結果:治療1d、3d、7d后,兩組PCT、IL-6、CRP水平均存在差異,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3d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療程較對照組療程長,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5.00%,總有效率為70.0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丹參多酚酸鹽聯(lián)合莫西沙星對社區(qū)獲得性肺炎的治療效果優(yōu)于單純莫西沙星,并可降低PCT、IL-6、CRP的水平。
社區(qū)獲得性肺炎; 丹參多酚酸鹽; C反應蛋白; 降鈣素原; 白介素6
社區(qū)獲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是指在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實質的炎癥,包括具有明確潛伏期的病原體感染而在入院后潛伏期內發(fā)病的肺炎[1]。CAP在西方的死亡率依然居高不下,平均年死亡率高達8.8%~15.8%[2]。在我國,隨著抗生素的普遍推廣和濫用,造成CAP耐藥發(fā)生率持續(xù)上升,逐漸成為醫(yī)學界的難題[3],因此,對CAP治療方案的優(yōu)化一直是我們關注的重點。丹參多酚酸鹽是從中藥丹參中提取的多酚酸鹽類化合物制備成的,其主要的組成成分是丹參乙酸鎂[4]。近年來研究顯示,丹參多酚酸鹽具有活血、化瘀、抗氧化、抗炎、抗腫瘤的效果,但其對CAP的治療作用尚未明確。降鈣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IL-6表達水平在炎癥情況下均會產生一定的變化,因此可以作為炎癥的輔助診斷[5]。本研究通過應用丹參多酚酸鹽對CAP的患者進行干預,觀察其療效以及對炎癥介質PCT、CRP、IL-6的影響,旨在為CAP的臨床治療及診斷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間我院呼吸內科收治的確診為CAP的患者80例,入組患者均符合由中華醫(yī)學會呼吸學分會制定的《社區(qū)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標準[6]。80例患者按照年齡、性別、慢性病史進行一對一匹配,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等慢性病史方面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基線資料比較
1.2 納入標準:①近期出現咳嗽、咳痰,或者原有呼吸系統(tǒng)疾病加重,并出現膿性痰,伴有或不伴有胸痛;②發(fā)熱≥38℃;③肺實變體征和(或)濕啰音;④WBC>10×109L-1或<4×109L-1,伴有或不伴有核左移:⑤新近出現的或進展性的肺部浸潤性病變。滿足以上1—4項中任何一項+第5項。
1.3 排除標準:①免疫抑制狀態(tài)的患者:HIV感染者,長期服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劑者,臟器移植或骨髓移植后進行免疫抑制治療者;②外科大手術后、外傷后患者、燒傷患者;③有長期或重癥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的患者,長期重癥器官灌流異常的患者;④慢性肝、腎功能不全,血液系統(tǒng)、風濕免疫系統(tǒng)疾病的患者;⑤其他各系統(tǒng)患有感染性疾病的患者;⑥精神異常和妊娠者;⑦排除其他肺部疾病患者,多次因肺炎入院的患者,選擇首次入院病歷。
1.4 治療方法:兩組均根據病情輕重給予止咳、排痰、吸氧、物理降溫措施進行對癥處理,必要時加賴氨匹林進行藥物降溫。對照組采用莫西沙星(南京優(yōu)科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H20130042)靜脈滴注,用藥劑量為0.4g/d;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丹參多酚酸鹽治療,購置于上海綠谷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Z20050247。500mL 5%葡萄糖注射液溶解,靜脈滴注,用藥劑量為0.2g/d。兩組患者用藥療程最短為7d,可根據病情適當延長療程。兩組停藥指征:體溫恢復正常和主要癥狀改善3d后停藥。
1.5 炎癥指標的檢測:所有入組患者均于藥物治療前、治療后1d、3d、7d采集靜脈血5mL,送檢測定PCT、IL-6、CRP的水平。
1.6 療效標準:參照《抗菌藥物臨床研究指導原則》[7]中所述,根據轉歸程度分為痊愈、顯效、進步、無效??傆行?(痊愈+顯效+進步)/(痊愈+顯效+進步+無效)。
1.7 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EXCEL建立數據庫,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差異的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或重復測量資料的方差分析;計數資料以頻數表示,組間差異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PCT檢測結果:治療前兩組患者PCT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1d、3d、7d后,兩組PCT水平均存在差異,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3d后差異最為顯著;兩組中PCT含量隨著病程逐漸降低,觀察組降低的速率高于對照組,見表2。
表2 兩組PCT水平含量比較
注:F時間=23.051,P時間<0.002;F組間=39.44,P組間<0.001
2.2 兩組患者IL-6檢測結果治療前兩組患者IL-6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1d、3d、7d后,兩組IL-6水平均存在差異,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且治療3d后差異最為顯著;兩組中IL-6含量隨著病程逐漸降低,觀察組降低的速率高于對照組,見表3。
表3 兩組IL-6水平含量比較
注:F時間=29.066,P時間<0.001;F組間=24.48,P組間<0.001
2.3 兩組患者CRP檢測結果:治療前兩組患者CRP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3d、7d后,兩組CRP水平均存在差異,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且治療3d后差異最為顯著;兩組中CRP含量隨著病程逐漸降低,觀察組降低的速率高于對照組,見表4。
表4 兩組CRP水平含量比較
注:F時間=21.039,P時間<0.001;F組間=26.47,P組間<0.001
2.4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觀察組的療程明顯比對照組療程長,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34例有效,總有效率為85.00%;對照組28例有效,總有效率為70.0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5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本研究結果顯示,丹參多酚酸鹽聯(lián)合莫西沙星對CAP的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單純莫西沙星治療,表現為其總治療有效率提高,治療療程縮短。丹參多酚酸鹽是從中藥丹參中提取的一種水溶性多酚酸鹽類化合物,文獻報道其具有清除自由基、抗脂質過氧化、促進組織修復、抗血栓以及改善微循環(huán)等廣泛的藥理作用[8]。李鐵樹等應用丹參多酚酸鹽對40例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相關性肺炎的病人治療,發(fā)現對血液理化性質及肺通氣功能具有良好改善作用,可降低呼吸機相關肺炎發(fā)生率,改善患者疾病進程及預后[9]。陳文霖應用丹參多酚酸鹽對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進行治療,發(fā)現其可以抑制炎癥反應、減少氧化應激,從而降低IL-1β、IL-18水平,改善血氧飽和度及血液流變學指標[10]。因此,我們推測丹參多酚酸鹽可以抑制CAP的病理生理學反應,減輕其損傷。但其具體作用機制需要進一步明確。
本研究結果還發(fā)現,丹參多酚酸鹽治療后PCT和CRP的表達水平下降的速率較單純抗生素治療速率明顯增快[11]。PCT是由1l號染色體的Calc-I基因編碼,非感染情況主要由甲狀腺的C細胞及肺臟的神經內分泌C細胞產生,是降鈣素的前體[12]。CRP是人類感染急性期反應蛋白,其可使肺炎鏈球菌的菌體的C型多糖凝集沉淀[13]。CRP可以結合細菌、真菌等體內的多糖物質,并在Ca2+的作用下激活補體系統(tǒng),釋放炎癥遞質,促進細胞間黏附和吞噬細胞反應[14]。Oberhoffe等報導炎癥因子IL-6對PCTmRNA表達呈正刺激效應[15,16],本研究結果與此一致,IL-6和PCT呈相同趨勢。陳社安等對ICU收治的154例危重癥患者進行對比觀察,發(fā)現PCT水平與疾病嚴重程度呈正相關,且持續(xù)升高者提示預后不良,PCT水平下降,說明炎癥和感染得到有效的控制,病情逐漸轉好[17]。我們推測,感染后PCT和CRP的升高可能是機體的一種自我保護防御功能,丹參多酚酸鹽干預后,其可能發(fā)揮一定的抗炎、抗氧化、抑制致病菌的繁殖作用,聯(lián)合抗生素治療后能夠更加有效地控制感染,因此,IL-6、PCT和CRP這些指標上升的幅度和持續(xù)時間相應的縮短。但是丹參多酚酸鹽在其中具體的作用機制尚不完全明確,有待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丹參多酚酸鹽聯(lián)合莫西沙星可以對CAP患者起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并可以降低IL-6、PCT和CRP的水平,旨在為CAP的診斷篩選更為敏感的指標,為其治療提供新思路。
[1] 白淑榮,吳源,楊靜,等.不同嚴重程度社區(qū)獲得性肺炎患者凝血與纖溶指標的研究[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19):4449~4451.
[2] Alves D W,Kennedy M T.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in casualty:etiology,clinical features,diagnosis,and management(or a look at the"new"in pneumonia since 2002)[J].Curr Opin Pulm Med,2004,10(3):166~170.
[3] 劉向欣,尹素鳳,劉運秋.醫(yī)院與社區(qū)獲得性肺炎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現代預防醫(yī)學,2013,40(23):4469~4471,4474.
[4] 羅球娣,劉芬輝,畢靜文.注射用丹參多酚酸鹽臨床應用探討[J].北方藥學,2016,13(9):162~163.
[5] 廖嘉煦,楊漢豐,肖應全,等.肺小細胞肺癌:流行病學、臨床、病理、基因、影像學表現及治療進展[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3,7(19):8849~8851.
[6] 何權瀛.學習2006年發(fā)表的“社區(qū)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的幾點思考[J].中國呼吸與危重監(jiān)護雜志,2015,14(1):3~4.
[7] 姚亞敏,張莉,孟現民,等.實施《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的成效分析[J].上海醫(yī)藥,2016,448(5):7~10.
[8] 林燕,趙慧,陶紅慧.300例使用注射用丹參多酚酸鹽病例再評價研究[J].上海醫(yī)藥,2016,452(9):38~40.
[9] 李樹鐵,汪業(yè)銘,李媛莉,等.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聯(lián)合丹參多酚酸鹽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臨床研究[J].河南中醫(yī),2016,298(10):1795~1797.
[10] 陳文霖,黃美健.丹參多酚酸鹽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IL-1β、IL-18水平的影響[J].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3,229(11):1312~1314.
[11] Becker K L,Snider R,Nylen E S.Procalcitonin in sepsis and systemic inflammation:a harmful biomarker and a therapeutic target[J].Br Pharmacol,2010,159(2):253~264.
[12] Becker K L.Immunoneutralization of procalcitonin or its component peptides:a promising treatment of sepsis[J].Clin Sci(Lond),2010,119(12):515~517.
[13] Nargis W,Ibrahim M,Ahamed B U.Procalcitonin versus C-reactive protein:Usefulness as biomarker of sepsis in ICU patient[J].Int Crit Illn Inj Sci,2014,4(3):195~199.
[14] Sirinoglu M,Soysal A,Karaaslan A,等.The diagnostic value of soluble 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suPAR)compared to C-reactive protein(CRP)and procalcitonin(PCT)in children with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J].Infect Chemother,2016.
[15] Oberhoffer M,Stonans I,Russwurm S,et al.Procalcitonin expression in huma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and its modulation by lipopolysaccharides and sepsis-related cytokines in vitro[J].Lab Clin Med,1999,134(1):49~55.
[16] Oberhoffer M,Vogelsang H,Russwurm S,等.Outcome prediction by traditional and new markers of inflammation in patients with sepsis[J].Clin Chem Lab Med,1999,37(3):363~368.
[17] 陳社安,李煒煊,麥愛芬,等.定量檢測降鈣素原在危重患者感染診斷及其預后判斷中的臨床價值[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1,8(4):416~417.
1006-6233(2017)05-0787-04
湖北省衛(wèi)生廳科研項目,(編號:1309254)
A
10.3969/j.issn.1006-6233.2017.05.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