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婧
摘 要:菊池五山在反對古文辭派末流的“千篇一律”時,提出了“偽唐詩”和“偽宋詩”的概念,這兩個“偽”是與“真”相對的,古文辭派一味模仿盛唐華美,陳詞濫調早已無法創(chuàng)作出好詩,因而,菊池五山注重詩的“真”,強調詩歌應該具有真情,追求平淡而不是怪奇。
關鍵詞:菊池五山;《五山堂詩話》;真詩;平淡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15-0-01
一、寫真棄奇,追求平淡
菊池五山認為詩是“情所由發(fā)”,就是要有真情實感,才能有所創(chuàng)作,否則就會“夭閼性靈,桎梏才情”。古文辭派陷在雄渾華美的辭藻泥淖中無法自拔,使江戶詩壇的詩風缺乏生機和活力[1]。菊池五山反其道而行,他所推崇的真詩是一切以事實為依據(jù),融情于現(xiàn)實的景,才能不失真實,直抒胸臆,而脫離現(xiàn)實的詩歌創(chuàng)作是行不通的。他堅持詩歌從生活中來,在《五山堂詩話》卷六批判了詩中“失實”之過。[2]
詩中鋪敘,不可失實,今日作者殆不勝其病。年齒方奢,而動有衰頹之語;不出新阇,而便發(fā)倦游之嘆;四面無山,強稱青岑;一時有雨,猶說夕陽;嘯此不傳,驢我所無,而屢言不置。凡如此類,隨手濫用,不覺自陷于欺罔矣。
五山對當時“失實”的情況進行了生動的說明,明明年少方剛,非要言老成衰頹之語,令人生厭;剛剛走出城門還沒開始游玩,就說疲倦的心情;明明四面沒有山,卻偏說處處青山聳立;這里雨水濛濛,就非得說夕陽無限,這種“自陷欺罔”矯揉造作的行為是對性靈的背離,有違真性情的抒發(fā),這不符合菊池五山的詩學觀。[3]詩歌創(chuàng)作要求真實真意,脫離了真實的土壤那就只能是空談。一次菊池五山在山中遇到大霧,當他讀到市河米庵的“行行山色漸迷離,白霧如沖又似馳。收取曉星殘月去,忽成混沌未分時”和“細細沾衣濕如雨,濛濛遮面重于煙。同行咫尺看還失,只認人聲知后先”,便發(fā)出“情景最真,實獲我心”的感嘆。由此可見,五山認為真情與真景相融一體,便是詩歌創(chuàng)作的最佳方式,只有一切從事實出發(fā),詩歌的內容才能充實,否則只會是陳詞濫調。[4]
菊池五山主張去陳腐華麗,提倡清新,堅持自然渾成,為樸為淡的詩風,追求平淡,排斥怪奇。當時的江戶詩壇,古文辭派一味模仿盛唐,由此與之對立提出性靈。性靈一派推崇宋詩,擅用俗語、生僻字來作詩,被古文辭派批評輕浮鄙俗。他們中一部分人熱衷于“奇巧“,并漸次淪為炫博耀奇的毛病。五山批判這種炫奇的行為,他說:
詩雖嫌陳腐,亦無妄自捏造字面之理。韓文杜詩,無一字沒來歷,古人鄭重乃如此。后生妄以己意,種種制作,所謂愚而好自用者。偶有人問來處,亦自知其非,乃詭曰出某集。吾誰欺,欺天乎?且所謂新變者,一換意思極令斬新之謂,其勝人處不必在用生字也,猶之善治庖人其料不過尋常魚肉,一經調劑便作珍羞殊品。今之詩流,烹蛇享客者多矣。
從這段文本可以看到,五山排斥“生字”,認為這是沒有必要的。就像一個好的廚師,僅是平常的瓜果魚肉,就能做出一桌美味珍饈。好的詩作也是如此,不用生僻的字來投機取巧,從真實出發(fā)寫出率性、本心的東西,自然會受到肯定,而這正是當時詩壇所缺少的。不僅如此,五山還非難同時代的性靈詩人六如上人,理由就是其“詩用生字”“挾字斗勝,僅可以悅中人,而不可以牢籠上智也”,甚至把六如上人所作詩話評價為“只算一部骨董簿,殊失詩話之體也”,可見五山對于使用生僻、怪奇的排斥,也表明他雖與六如上人同屬性靈,但所堅持的觀念又有不同。他引用蘇東坡的話更加印證了這一點。[5]
東坡與魯直書云:“凡人文字當務使平和,至足之余,溢為怪奇,蓋出于不得已也。”余謂詩亦然,作者能知怪奇出于不得已,則始可與言也。
這里所說的“平和”是與“怪奇”相對的?!俺鲇诓坏靡选本蛻撝笔阈匾埽3制胶?,追求詩的“平淡”,而不是奇險。蘇軾以古樸平淡而又意味雋永的詩風而受五山欣賞。與蘇軾同一時代的黃庭堅可以說是宋代詩人中以“奇巧”之名著稱的,也帶來眾多追隨者,但在宋詩傳入日本后,他的詩卻不受歡迎,就是因為他的奧峭與怪奇令詩歌創(chuàng)作艱澀難習。五山批評以怪奇為好,雖怪奇,卻無實意,這不是詩的真味[6]。這點是對當時一些性靈支持者的指摘。他能站在性靈之中發(fā)現(xiàn)性靈的流弊,實屬難得。五山追求詩歌平淡,就是說要立足于現(xiàn)實,認為詩貴平淡,平和之心態(tài)、枯淡之言辭、豐腴之情感從而顯示出質樸含蓄的平淡之美。
二、結語
菊池五山宗宋排古,提倡清新,寫真棄奇,追求平淡,這都與古文辭派的高華雄渾形成鮮明的對比,在他看來,詩要抒發(fā)自己的真性情,平淡處見真章,排斥怪奇,淡中見真。菊池五山憑借敏銳的洞察力和詩學觀對當時江戶詩壇的不正詩風進行了批判,他擁有作為漢詩人的自省精神,成為了江戶后期詩壇的指導者。而這股真詩之風漸漸吹入了江戶后期的詩壇,掀起了新的浪潮。
注釋:
[1]市河米庵:1779~1858,名三亥,字孔陽,號米庵、樂齋等,是江戶末期的書法家、漢詩人。
[2]馬歌東 《日本詩話二十種》(上卷)“五山堂詩話卷六”,暨南大學出版社 2014.4. p257。
[3]馬歌東 《日本詩話二十種》(上卷)“五山堂詩話卷二”,暨南大學出版社 2014.4. p204。
[4]馬歌東《日本詩話二十種》(上卷)“五山堂詩話卷二”,暨南大學出版社 2014.4. p204。
參考文獻:
[1]孫立 《日本詩話中的中國古代詩學研究》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2.8。
[2]馬歌東 《日本詩話二十種》 暨南大學出版社 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