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級教師 姜樹華
閱讀指向:語文思維不可或缺的“領地”
——談當下閱讀力教學缺失的現(xiàn)狀與對策
◇特級教師 姜樹華
一
不可否認,當下語文教學中閱讀指向的缺失已成為大家“心知肚明”的一件事。
閱讀指向似乎從來就沒有被“正視”過。百年語文像個鐘擺,一直在工具性與人文性之間擺動,呈現(xiàn)出內(nèi)容指向與表達指向的爭奪戰(zhàn)。當然,近年,語文教學中表達指向的聚焦是針對內(nèi)容指向的泛濫,興起于對閱讀教學“得意忘言”偏向的反思,確立于2011版新課標對“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的正名。值得慶幸的是,老師們對課標新理念的忠實態(tài)度與實踐精神,較之往日內(nèi)容指向的閱讀課堂,顯然有了質(zhì)的進步。但冷靜地看似乎又有些矯枉過正了。這樣的課堂充斥著一種怪味兒,就是讓寫作占據(jù)閱讀課堂,閱讀課堂似乎無“寫”不成,衍生出另一道“強權”風景:課堂上,不少老師喜歡憑著感覺走,覺得某個詞(句)用得好,就非得讓學生品味其表達的精妙;覺得某段(篇)構思巧妙,就非得讓學生朝著文章結構走;遇上新鮮的句式、巧妙的修辭、細膩的筆法總不忘讓學生操筆一番……從成文的角度來講,每一個文本都是有寫作的價值與引領的,但一個文本的教學價值又一定不只是“寫”的引領。撇下爭議不談,一個不爭的事實是人們極少提及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指向。
當然,人們不提及閱讀指向并不表明課堂中絲毫沒有閱讀作為,但常常是浮光掠影一般地“乍現(xiàn)”。不少學生已經(jīng)習慣于閱讀的“公式化”,習慣跨越文本細讀的膚淺體驗,直接找到答案,把語文閱讀視為閱讀答題一般機械性問答式的閱讀訓練。閱讀力的培養(yǎng)成了課堂中無暇顧及的“雞肋”。究其根由,課堂上,要么挖井太多,無暇深入;要么預設不夠,淺嘗輒止;要么缺少路徑,無法達成。閱讀中,不僅要獲取信息,還應該讓學生掌握獲取信息的策略、方法與本領。筆者曾與臺灣小語會吳敏而女士談過臺灣與大陸語文教學根本區(qū)別的話題,她認為兩地小語教學的差別,很大程度上在于閱讀力與表達力的差別。她認為,“語文課,不僅是教文本,還要教學生如何提取信息”,“語文課應該培養(yǎng)學生帶著閱讀的目的,鏈接已知與未知”。這些觀點的提出,對我們來說無異于振聾發(fā)聵。從某種程度上說,我們對這些觀念知之尚少,實踐更少。
二
語文教學中關注閱讀思維、提升閱讀力也是時代的必然。
2015年12月,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公開出版的一份最新研究報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轉(zhuǎn)變?》中強調(diào):“在不斷變化的全球教育格局中,教師和其他教育工作者的作用對于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和獨立判斷的能力、擺脫盲從至關重要?!庇纱?,語文教學的學科貢獻首要的是提升學生的閱讀思維力、批判性理解的能力,使學生成為有自我的“閱讀者”。
2016年12月6日,亞太經(jīng)合組織(OECD)公布了2015年PISA測試的結果。在最新一輪國際學生能力測試PISA2015中,來自北京、上海、江蘇、廣東4個?。ㄊ校?68所學校的1萬多名學生,于2015年4月10日至11日在各自學校通過計算機考試模式順利完成了測試和調(diào)查問卷。四個省市組成的中國部分地區(qū)聯(lián)合體 (B-S-J-G, China)位居總分第10名。其中科學第10名,數(shù)學第6名,閱讀第27名。與2009年、2012年兩度由上海單獨參加的測試均獲第一名相比,這次多少給我們一些警醒:我們的閱讀教學到底怎么了?我們是否忽略了閱讀教學的本質(zhì)?在當下這樣一個資訊極為豐富的時代,知識更替如此迅捷,注定所有人都在片面了解這個世界,捕捉資訊面的大小便成了讀懂這個世界的關鍵參數(shù)。于是,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提取信息、形成解釋、整體感知、解決問題等有效閱讀的能力尤顯重要,而這些恰恰是PISA測試的重中之重。
2015年,江蘇省小學語文學業(yè)質(zhì)量分析報告稱,小學語文閱讀能力測試得分率最低的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66.3%,明顯低于“提取信息”(84.5%)、“整體感知”(88%)、“形成解釋”(79.7%)三項能力?;诖?,報告提出“閱讀教學還應該關注實用性文本,尤其是非連續(xù)性文本的教學”。報告中提出的解決方案是重視實用性文本的閱讀,這固然是一條解決路徑,但筆者以為,只要“有心”,教學中處處能實現(xiàn)讓學生通過閱讀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又何須刻意選擇文體?各種文體都可以成為學習解決問題的閱讀教學材料。
當然,閱讀與閱讀力其實又是兩回事了。恰切地說,閱讀不是語文學科的專屬。中小學各科都有閱讀任務:閱讀文本,理解知識,獲得感想或啟發(fā)。于是,好多語文老師找不到屬于自己的獨特任務,而是和別的學科老師混在一起不明不白地干活,即便汗流浹背,也難建語文“功業(yè)”。因為太多課堂看重的是閱讀文本后的內(nèi)容收獲,而非閱讀力提升??陀^地說,即便是海量閱讀,閱讀能力也會有所提升,但用閱讀能力提高幅度除以閱讀所花時間,所得到的閱讀力提升的斜坡效度近乎是平的,學閱讀的效率仍然非常低。簡言之:閱讀,就如平地跑;學閱讀,像是登山峰。學閱讀是閱讀教學的根本任務。閱讀,是從文本材料中獲取信息的過程,是理解、領悟、吸收、鑒賞、判斷和評價等復雜的思維過程。獲取信息的方法、策略、路徑的形成,便是閱讀能力?!暗梅ㄓ谡n內(nèi),得益于課外?!睂W閱讀是語文閱讀課堂的獨當之任,也只有語文閱讀教學才關注學生如何學閱讀,關注如何教閱讀,關注在課堂上如何培養(yǎng)學生學習閱讀的技能。
三
語文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哪些閱讀思維與技能呢?又該如何培養(yǎng)?
PISA測試和省學業(yè)水平測試告訴我們:語文教學中,聚焦語文思維,對整體感悟、信息提取、形成解釋、解決問題等閱讀指向的關注與作為,尤顯重要。
簡豐文本——在閱讀教學中學習整體感知。整體感知篇章或者段落,是閱讀中最基本的能力?!白髡咚加新?,遵路識斯真?!币黄恼戮褪亲髡叩囊环挘瑥氖裁吹胤秸f起,怎樣一步一步呈現(xiàn),最終到達哪般境地,這是作者的思路,也是整篇的文路。而這一路徑必然圍繞文本中心,次第鋪展,層層遞進,具備清晰的邏輯性。在《索溪峪的“野”》(人教版第十一冊)一文的教學中,我讓學生提取各自然段的中心句,再聚焦于文題中的“文眼”——“野”,從而實現(xiàn)從整體上把握文本的內(nèi)容。然后把五個中心句合成一篇短文,讓學生看到文路之間的總分關聯(lián),進而明晰分寫部分由遠及近、由靜到動的順序。教學繼續(xù)深入,再將五句中心話語用省略號鋪展的方式,呈現(xiàn)出整篇,從而讓學生從視覺角度捕捉中心句,讀懂文路,聚焦文眼,構架全篇。一簡一豐的教學過程,讓學生通過直觀的方式,歷經(jīng)言語簡縮與鋪展的過程,文本的思維邏輯在悄然間生長。學生通過“言意”的搜集、歸納、整合、輻射,實現(xiàn)了“學閱讀”。
采集文本——在閱讀教學中學習提取信息。提取信息是閱讀文本的自然“動作”,一段文字總能給讀者帶來見識、情感、啟迪等方面的收獲。但如何把信息有條理地表達出來,則關系到如何理清信息,從而獲得更豐富、更立體的閱讀收獲?!渡饺浮芬晃牡慕虒W中,筆者從三句練說展開了教學:
這是一只________的山雀! __________。
這是兩只________的山雀!__________。
這是一個________的‘我’! __________。
三個句式,讓學生從文中搜集相關信息,并練說成句。學生在練說過程中,各抒己見,并將采集的相關信息作為佐證,既實現(xiàn)了文本閱讀后的信息處理,又實現(xiàn)了言語的內(nèi)化實踐。
提問文本——在閱讀教學中學習形成解釋。閱讀中形成問題解決意識,是閱讀能力提升中的難點。筆者執(zhí)教《小木偶的故事》時,著力于在文路(故事情節(jié))演繹中形成解釋,提升思維的邏輯性。對于四年級學生來說故事很長,為了讓學生理解故事情節(jié),教學中筆者特別設置了用角色卡片在黑板上擺情節(jié)、說情節(jié)的環(huán)節(jié)。學生各抒己見,循著閱讀的路徑在腦海中形成思維導圖,在角色卡片的擺弄、同學間的爭辯中,明白了文本故事的結構、故事的主角、故事的板塊。學生先按故事中角色出場的順序來排列;接著突顯出故事中的主角分別與其他角色發(fā)生的故事;再把故事主角列于圓心,既突顯了故事主角,也表達了故事的連續(xù)性;最后把警察、小兔子、老婆婆三個角色一起擺放,突顯出小木偶雖然分別遇上這三個角色,因故事情節(jié)相似,故作為一個環(huán)節(jié)看待,進一步明晰了故事的板塊性。每一步的排列改變,都在對文本進行深度解釋,在形成解釋的過程中,讓學生在腦海中構架出文本邏輯,形成清晰有層次的語文思維。
比較文本——在閱讀教學中學習解決問題。閱讀產(chǎn)生問題并能嘗試解決是深度閱讀的表現(xiàn),在閱讀中解決問題顯然不是一眼望穿的答問,需要對文本進行比較,或不同文本的比較,或文本順序的比較,或文本言語的比較,讓學生學會在比較中解決問題。《貓》《母雞》都是老舍的作品,但兩篇文章情感線索是不一樣的。對待貓,老舍是穩(wěn)定趨上、愈加歡喜的喜歡之情——“↗”;對待母雞,老舍是先抑后揚的情感歷程——“√”。其實每一個文本中的情感都有其特別之處,閱讀教學要善于捕捉文字情感的變化,即“意”的細微變化。很多時候,我們太喜歡用公式化的感受來替代閱讀感受,我把這種現(xiàn)象稱為“機械”生情。每一個文本都該有其特有的情感線路,閱讀中進行比較,嘗試解決閱讀所惑。
我們的閱讀教學,常常習慣于重共識,輕個體;重直覺,輕推理;重體悟,輕邏輯……閱讀指向似乎一直被人們拋在一邊。在語文思維日漸被關注與推崇的當下,提升閱讀力的語文教學是一塊不可或缺的本有“領地”。
寫作此文,旨在為語文閱讀思維鼓與呼,筆者絲毫沒有忽視語言運用之意。
(作者單位:江蘇如皋市安定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