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力
【中圖分類號】R49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5--01
緊張性頭痛是最常見的原發(fā)性頭痛的一種類型,是雙側頸部及頭部呈持續(xù)性的緊縮性或壓迫性鈍痛,常伴有煩躁、失眠、記憶力衰退、易激動、焦慮、抑郁等神經官能癥狀。緊張性頭痛在神經內科門診中較常見,多見于中青年工薪階級。臨床效果很少取得滿意療效。為此我們將2009年3月~5月來我院神經內科門診的發(fā)作性緊張性頭痛患者,在一般鎮(zhèn)痛藥物上,應用黛力新協(xié)助治療,取得了很好的療效?,F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門診2009年3月~5月的108名患者,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男24例,女28例,平均年齡(35±8)歲;對照組:男26例,女30例,平均年齡(35±7)歲。
1.2 診斷標準 符合國際頭痛協(xié)會發(fā)作性緊張性頭痛的診斷標準:A.之前至少有10次符合以下B~D標準的頭痛發(fā)作。每月小于15d。B.頭痛持續(xù)時間達30min~7d。C.至少有以下2個疼痛特點:呈壓迫性或緊縮性疼痛(非搏動樣);輕或中等強度(可以減少,但不會終止活動);疼痛部位為雙側;爬樓梯或類似的活動后疼痛不會加重。D.以下兩者均有:無惡心或嘔吐(可以有厭食);無畏光和厭聲,二者中可有其中一項。[1]除外顱、頸部疾病,如頸椎病、外傷、占位性病變和炎癥性疾病等。
1.3 治療方法:治療組給予黛力新1片/d,對乙酰氨基酚片2片/次,每日3次口服。對照組只給予對乙酰氨基酚片2片/次,每日3次口服。兩組性別、年齡經統(tǒng)計學分析差異無顯著意義(P>0.05),2組間有可比性。各組均服用藥物1周、2周、4周,隨訪觀察。
1.4 頭痛程度及療效評定標準:頭痛程度評分標準為0分—無頭痛發(fā)作;1分—輕度頭痛,不影響工作生活;2分—中度頭痛,不影響工作和生活;3分—嚴重頭痛,影響工作和生活。
2結果
2.1 臨床療效 不同程度頭痛的人數分布經X?檢驗,治療組1周末與治療前比較P<0.05,2周末與治療前比較P<0.01,4周末與治療前比較p<0.01,治療組40例基本控制,12例有效;對照組治療2周末與治療前比較P<0.05,治療4周末與治療前比較P<0.05,116例基本控制,11例有效,29例無效,經分析治療組療效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1),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2 不良反應 治療組中有6例出現口干,2例出現惡心,4例食欲減退,1例輕度嗜睡;均發(fā)生在服藥2周左右,繼續(xù)服用藥物后癥狀消失。對照組中5例胃部不適。
3討論
緊張性頭痛(Tension-typeheadache)也稱肌緊縮性頭痛或神經性頭痛,是慢性頭痛中常見的一種。目前認為,它的發(fā)病機制與社會心理壓力、焦慮、抑郁、神經緊張、肌肉緊張、濫用止痛藥物等因素有關[2]。研究表明,緊張性頭痛-失眠-抑郁-焦慮等可互為影響,形成惡性循環(huán)[3]?,F在普遍認為其與腦的興奮性增加、離子通道異常、擴展性皮質抑制、中樞疼痛通路障礙急神經遞質異常等有密切的關系[4-6]。據統(tǒng)計,緊張性頭痛伴隨焦慮或抑郁狀態(tài)者高達64.5%。長期的焦慮或抑郁可使頭頸部肌肉痙攣及血管收縮而引起牽拉性和擴散痛,同時引起腦內的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急5-羥色胺發(fā)生改變。[7]
對乙酰氨基酚是苯胺類藥,通過抑制下丘腦體溫調節(jié)中樞前列腺素合成酶,減少前列腺素PGE1緩激肽和組胺等的合成和釋放,PGE1是主要是作用神經中樞,它的減少將導致中樞體溫調定點下降,體表溫度感受器感覺相對較熱,進而通過神經調節(jié)引起血管擴張的導致外周血管擴張、出汗而達到解熱的作用,其抑制中樞神經系統(tǒng)前列腺素合成的作用與阿司匹林相似,但抑制外周前列腺素合成作用弱,故其鎮(zhèn)痛作用強,其在短期內對輕中度頭痛應用效果明顯,但是長期使用易產生耐受性,常需要加大劑量。黛力新是小劑量氟哌噻旽與美利曲辛的復方制劑,氟哌噻旽可作用于突觸前膜的多巴胺自身調節(jié)D2受體,導致多巴遞質(DA)釋放,使突觸間隙中DA的含量增加,而發(fā)揮抗焦慮和抗抑郁作用;美利曲辛為一種雙相抗抑郁劑,低劑量應用時,具有興奮特性,其能同時協(xié)調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5-羥色胺和多巴胺等神經遞質,從而具有抗焦慮、抗抑郁和輕度振奮精神的作用。美利曲辛可以對抗大劑量是氟哌噻旽可能產生的錐體外系癥狀。上述兩種藥物治療作用互相協(xié)同,副作用互相拮抗。本臨床研究結果發(fā)現,緊張性頭痛患者在服用對乙酰氨基酚的基礎上,加用黛力新,療效顯著,起效快,副作用小,不會產生成癮、嗜睡、耐藥等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Alan M,Papoport MD,Fred D et al.最新臨床頭痛治療學[M].北京: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3.4.
[2] 劉漢興.緊張性頭痛的治療進展[M].國外醫(yī)學—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學手冊,2001,28(4):241.
[3] 王勝杰,梁玉榮.抗抑郁劑治療緊張性頭痛[J].中國疼痛醫(yī)學雜志,1998,4(4):245.
[4] Weleh KMA.Current opinions in headache pathogenesi introduction and synthesis.Curr Opin Neurol,1998,11(2):193-197.
[5] Ferrari MD.Migraine.Lancet,1998,351(11):1043-1051.
[6] Lauizen M.Pathophysiology of the migraine aura:the spreading depression theory.Brain,1994,117(2):199-210.
[7] 張家堂 郎森陽 吳衛(wèi)平等,氟呱噻旽與美利曲辛合劑治療伴有抑郁和/或焦慮癥狀緊張性頭痛的研究[J]。中國新藥雜志,2003,12(1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