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麗敏
【中圖分類號】R6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5--01
1.術前護理
1.1 重視患者心理
由于患者大多年輕,而且發(fā)病部位隱私,癥狀反復發(fā)作,往往對學習和工作造成極大的影響,絕大部分患者都會表現(xiàn)出焦慮恐懼的心理。護士要詳細了解患者的心理壓力,鼓勵家屬給予支持和陪伴,還要注意了解社會支持、經濟壓力及工作環(huán)境等諸多壓力源[3],才能針對性地進行有效的且患者需要的心理護理。王瑤等[4]研究表明在護理此類患者時除了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外,通過心理評估、正向暗示、認知重建、隱私護理等方面進行系統(tǒng)的干預,能夠有效降低患者不良情緒、疼痛癥狀,還能有效促進切口愈合與排尿功能的恢復。
1.2 合理控制感染
藏毛竇主要表現(xiàn)為骶尾部反復腫脹疼痛、破潰溢液,部分患者被診斷為肛周膿腫行切開引流術后復發(fā),李輝香等[5]研究表明,術前通過中藥坐浴、換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療,可以有效控制感染,局限炎癥。肛門是消化道最末端,腸道菌和周圍皮膚棲息菌十分復雜,能否保持手術后不發(fā)生細菌感染,是影響愈后的重要因素[6]。手術前應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手術的目的和注意事項,讓其有充分的思想準備,以便更好地配合,同時要控制嚴重的基礎性疾病,如糖尿病、肺結核等[7-8]。
1.3 注重飲食護理
充分的術前準備對于患者術后的順利恢復、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是相當重要的。嚴月平等[9]研究表明術前應進食高蛋白、高纖維素、高熱量營養(yǎng)豐富的食物,增強身體抵抗力。術前一日進食無渣流質飲食,術日晨禁食水,可有效控制術中排便,減少術中污染。
1.4 重視腸道準備
因肛門周圍神經豐富,痛覺敏感,為減少術后排便引起切開污染和疼痛,孔紅艷等[10]研究表明術前3天囑患者進食半流無渣飲食,術前晚給予清潔灌腸,能有效減少術中污染。而王紅等[11]研究表明術前1天進食少渣半流質飲食,禁飲6-8小時,術前晚及術日晨用甘油灌腸劑個灌腸1次,以排空直腸內糞便,保證手術中無糞便排出及術后短時間內無大便排出。石玉蘭等[12]研究表明灌腸前向患者做好說明,灌腸時取左側臥位,潤滑整條肛管及肛門周圍,插管時肛管前端先向肛管骶尾方向再向下順肛門骶前曲徐徐插入2-3cm時開放灌腸液,隨之插入肛管7-10cm緩緩灌入灌腸液可有效降低患者的不適,減少黏膜損傷,提高灌腸效果。
2.術中護理
2.1 減輕恐懼心理
患者進入手術室后,陌生的環(huán)境,冰冷的手術床,裸露的身體,不舒適的被動體位等等都會給患者帶來無盡的緊張恐懼,缺乏安全感。手術室護士在術前一日訪視時通過向患者介紹自己、簡單介紹手術室環(huán)境等來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手術當天由家屬陪伴至手術室。當手術室前一日到病房訪視的護士接待患者時,仔細核對患者的信息,態(tài)度和藹,動作輕柔,并向患者說明手術前必要的一些治療如靜脈穿刺等,讓患者逐漸適應手術室環(huán)境,積極配合手術,使手術順利進行。
2.2 術中體位擺放
李蓮英等[13]研究表明傳統(tǒng)的截石位既不利于充分暴露術野,又影響術中操作及配合;他們認為術中采用俯臥腳低位不僅解決了上述問題,而且保護患者的隱私,讓患者樂于接受,更能有效減輕肢體受壓,避免腘窩神經、腓總神經的損傷。高金蓮等[14]通過研究表明,將患者髖部安置在手術床的中后1/3處將下肢安置在擱腿板上,擱腿板下放使之與床體成30°,外展兩腿成45°這種傳統(tǒng)的俯位折刀法不利于下肢血流動力學,他們在傳統(tǒng)的基礎上將頭部降低10-15°,可有效減少下肢的體位對血流動力的影響。
3.術后護理
3.1 麻醉后體位
腰硬聯(lián)合阻滯麻醉(CSEA)是將蛛網膜下腔阻滯與硬膜外阻滯聯(lián)合使用的麻醉技術。CSEA既具有脊麻起效快、效果確切、用量小的優(yōu)點,又有硬膜外腔阻滯可連續(xù)性、便于控制平面和可用作術后鎮(zhèn)痛的優(yōu)點。CSEA在肛腸疾病手術中的廣泛應用,不可避免地存在兩者的缺點。腰硬聯(lián)合麻醉術后常規(guī)采用去枕平臥4-6小時,以預防腰麻后頭痛發(fā)生,卻降低了患者圍手術期舒適度。熊濤等[15]研究表明腰硬聯(lián)合麻醉術后讓患者自行選擇自覺舒適的臥位,包括墊枕、側臥、半臥、坐位(側臥、半臥、坐位則需在阻滯作用完全消退后進行),不僅不增加術后低顱壓頭痛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而有效增加患者圍手術期的舒適滿意度。藏毛竇手術治療方式根據竇道的數量、分布范圍以及有無并發(fā)感染決定,包括切口開放、直接縫合、袋形縫合、皮瓣轉移[16]。術后6小時采取俯臥位,創(chuàng)面砂帶壓迫。6小時后采取自由體位,但應避免腰骶部長時間受壓,減少活動,以減輕張力,以利于創(chuàng)面愈合[17]。變換體位時固定好引流管,側臥位時用軟枕支撐背部,避免皮瓣區(qū)受壓。
3.2 合理的飲食
術后6小時內暫禁食水,避免麻醉引起的惡心嘔吐,6小時后改為無渣流質飲食,2-3天內進食富含營養(yǎng)的少渣半流質飲食,多飲水,以減少糞便形成,減少糞便對切口的污染及排便引起的疼痛加劇。之后可多食新鮮蔬菜水果,防止大便干結,保持大便通暢。創(chuàng)面愈合緩慢者,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飲食。
3.3 疼痛的觀察
由于肛門部主要由陰部神經支配,神經豐富,且對疼痛極為敏感。疼痛不僅影響機體各器官,而且影響傷口的愈合。根據數字疼痛分級法,0分為無痛,10分為劇痛;護士熟練掌握疼痛評分方法,正確評估患者的疼痛級別。根據患者的疼痛程度通過取舒適臥位、聽音樂轉移注意力、口服藥物、肌注止痛藥物等方法來減輕患者的疼痛,疼痛劇烈者可靜脈輸注藥物來緩解患者的疼痛。王珊等[18]研究表明通過術前術中采用背景音樂聯(lián)合中醫(yī)引導術,可有效減輕肛腸疾病術后患者的疼痛。
3.4 傷口的處理
根據病變及手術方式的不同,術后傷口的大小、深淺也會不徑相同,仔細的傷口處理是術后傷口愈合的關鍵。術后要認真觀察切口滲血滲液情況,換藥時視創(chuàng)面情況選用合適的敷料。周宇[19]研究發(fā)現(xiàn)術后早期創(chuàng)面有大量滲液滲血者,經生理鹽水沖洗傷口,碘伏液消毒周圍皮膚后選用藻酸鹽敷料覆蓋創(chuàng)面,能有效吸收滲液及止血功效;感染嚴重的傷口,在使用雙氧水沖洗傷口后用生理鹽水沖洗干凈,選用康惠爾銀離子敷料覆蓋創(chuàng)面,效果明顯;對于創(chuàng)面無滲血、滲液量少時,用生理鹽水清洗創(chuàng)口,碘伏液消毒周圍皮膚,用無菌紗布覆蓋即可,換藥過程中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原則。
3.5 排尿的護理
由于膀胱尿道支配神經受到麻醉的影響,加上術口疼痛、體位的限制等原因,部分患者會出現(xiàn)排尿困難。術后做好解釋,待患者麻醉消退有尿意時即可攙扶患者下床如廁;患者第一次無法自行排尿者,可采用聽流水聲、水溫在60℃-70℃的熱水袋熱敷小腹部來促進排尿,在使用熱水袋的過程中要經常觀察局部皮膚情況,防止燙傷。張海榮等[20]通過研究表明在術后4-6h采用艾灸下腹部配合心理護理,利用藥物燃燒時的熱量刺激穴位,使局部皮膚腠理開放,藥物滲達相應穴位內,溫補下焦,達到補腎氣、理三焦等功效來解除尿潴留。上述方法無效且患者膀胱過度充盈的情況下給予保留導尿,做好管道的護理。
4.小結
陳平等[21]調查顯示我國居民具有以下特點者肛腸疾病患病率呈高發(fā)水平:城市居民、具有高中或中專文化水平、司機、生活較緊張、不規(guī)律、睡眠不足、工作環(huán)境高溫高濕、蔬菜水果攝入較少、喜食辛辣食物、吸煙以及飲酒者等。而藏毛竇病因不明,發(fā)病機理復雜,危險因素包括長期久坐及駕駛、有該病家族史、體質指數﹥25kg/m2、不健康的個人衛(wèi)生、局部刺激和外傷等,同時性激素、毛發(fā)、摩擦和感染在本病的發(fā)病機制中也起了關鍵性的作用[22]。手術治療是主要的治療方法,規(guī)范的圍手術期護理,不僅能夠提高患者的舒適度,更能有效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減少患者的痛苦,縮短住院時間,減少術后復發(fā),提高患者滿意度。
參考文獻
[1]Hull TL,Wu J.Pilonidal disease.Surg Ciin North Am,2002,82(6):1169-1185.
[2]王明祥,劉麗霞,孫軼飛等.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在骶尾部藏毛竇切除后創(chuàng)面中的應用[J].河北醫(yī)科大學學報,2015,36(6):664-667.
[3]高紅霞,桑楓,許春麗.肛腸科疾病術后并發(fā)癥的護理體會[J].新疆中醫(yī)藥,2015,33(5):76-78
[4]王瑤.心理干預對肛腸疾病患者術后護理影響分析[J].湖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綜合),2016,10(6):1449-1450
[5]李輝香,陳本會,李婷.骶尾部藏毛竇中西醫(yī)結合護理[J].華西醫(yī)學,2011,26(2):273-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