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孝廉 張瀟蕓
【中圖分類號】R54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5--01
甘露醇注射液為高滲降壓藥,劑量:250ml,25g,是臨床搶救腦部疾患常用的一種藥,具有降壓快療效準確的特點。臨床主要用于:①組織脫水。用于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腦水腫,降低顱內壓,防止腦疝。②降低眼內壓:應用于其他降眼內壓藥無效時或眼內手術前準備。③滲透性利尿藥:用于鑒別腎前性因素或急性腎功能衰竭引起的少尿。④作為輔助性利尿措施治療腎病綜合征、肝硬化腹水,尤其是當伴有低蛋白血癥時。[1]
靜脈炎是指靜脈血管發(fā)炎,根據病變部位不同,靜脈炎可分為淺靜脈炎和深靜脈炎。其病理變理化血管內膜增生,管腔變窄,血流緩慢。周圍皮膚可呈現充血性紅斑,有時伴有水腫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以后逐漸消退, 充血被色素沉著代替,紅斑轉變成棕褐色。少數病人可引起反應, 如發(fā)冷、發(fā)熱、白細胞增高等,患者常常陳訴疼痛腫脹。[2]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靜脈炎患者14例,腦出血9例,年齡39-68歲,其中輕度:局部疼痛紅腫,靜脈無條索狀改變,未觸及包塊及硬結。中度:局部疼痛,紅腫,靜脈有條索狀改變,未觸及硬結。重度:局部疼痛水腫,皮溫高。
1.2 方法:在心電監(jiān)測下,靜點甘露醇125ml,往往患者在用藥的過程中或者停藥后,容易引起靜脈炎。
1.3 干預 靜滴的整個過程使用硫酸鎂濕敷貼熱敷于輸液肢體,護士加強巡視,嚴密觀察,發(fā)現穿刺部位疼痛或沿靜脈走向發(fā)紅、腫脹,立即拔出穿刺針頭更換部位重新穿刺,患肢抬高促進血液回流,局部使用硫酸鎂熱濕敷。
2.原因分析:
2.1 藥物對血管的刺激性:血液PH值為7·4,而甘露醇偏酸,對血管刺激性較大,引起靜脈炎。[3]
2.2 輸入液體滲透壓較高,甘露醇的滲透壓為1098 mosm/L,靜脈中膜層出現白細胞浸潤的炎癥改變,同時釋放組織胺,使靜脈收縮、變硬,引起無菌性靜脈炎。
2.3 輸液速度過快 甘露醇治療腦水腫、顱內高壓。按體重0.25~2 g/kg,配制為15%~25%的濃度在30~60 min內靜脈滴注,速度太慢,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2.4 靜脈留置針的機械刺激和損傷及反復在同一部位反復快速輸注甘露醇均易使血管內膜受損而發(fā)生靜脈炎。
2.5 護理人員責任心不強,巡視觀察不到位,對患者的主訴不重視,不適時未及時處理。
3.護理對策
3.1 合理選擇注射靜脈和注射部位:靜脈輸注甘露醇時,應選擇血管彈性好,易于固定,避開穿刺前方有穿刺針眼,靜脈穿刺率達百分百,避免因反復穿刺刺激損傷血管內膜,防止輸液過程中藥液外滲。告知患者及家屬,保護好穿刺部位,變換體位,衛(wèi)生間,進餐過程中,小心警慎,避免劇烈活動,造成輸液外滲?;颊唧w毛過多時,盡量給于備皮,膠布妥善固定。遵醫(yī)囑調節(jié)滴速,控制在醫(yī)囑數內,避免短時間快速滴閉對血管刺激性增強。
3.2 靜脈治療前評估患者的年齡、病情、過敏史、靜脈治療方案,藥物性質等,選擇合適的穿刺部位和靜脈治療工具。
3.3 選擇責任心較強的護士:護理人員應該具有高度責任心,加強PDA巡視,嚴格床頭交接班,及時發(fā)現及時對癥治療,做好預見性的防護措施。使用靜脈留置針的患者,最好3天更換一次,有糖尿病多的患者不主張有靜脈留置針靜點甘露醇,觀察更要細致,以減少靜脈炎的發(fā)生現象。
3.4 嚴格執(zhí)行無菌技術操作原則。輸液過程中規(guī)范消毒注射部位皮膚,消面積大于6-7cm,防止藥液或輸液器具被污染,嚴防輸液微粒進入血管。
3.5 在使用外周靜脈留置針期間及輸注液體過程中,持續(xù)使用硫酸鎂濕敷貼濕熱敷穿刺側肢體,1次/1 h,20~30 min/次,以改善血液循環(huán),加快靜脈回流,增強患者的新陳代謝和白細胞的吞噬功能,有助于血管壁創(chuàng)傷的修復。[4]
3.6 抵抗力差,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應加強營養(yǎng),增強機體對血管壁創(chuàng)傷的修復能力和對局部炎癥的抗炎能力。
3.7 加強留置針留置期間的護理,穿刺處皮膚使用透明敷貼固定,定期更換敷貼,密切觀察穿刺部位皮膚有無紅腫熱痛情況,輸液前后,常規(guī)進行鹽水脈沖式沖管,留置時間不超過3天。
4.出現紅腫的緊急處理辦法:
4.1 冷敷法 冷敷可使血管收縮,減少藥物吸收,可促進某些藥物局部的滅活。作用。該法常用于20%甘露醇等靜脈滴注滲漏的早期。
4.2 云南白藥的應用 將適量云南白藥粉末先灑在無菌紗布上,將該紗布放于75%的乙醇內濕敷后置于靜脈炎血管處,并及時噴灑乙醇保持紗布濕潤,每日更換一次,直至痊愈,此法顯效快,治愈率高。
結論:靜脈治療是將各種藥物以及血液,通過靜脈注入血液循環(huán)的治療方法,包括靜脈注射、靜脈輸液和靜脈輸血;常用工具包括:注射器、輸液(血)器、一次性輸液鋼針、外周靜脈留置針、中心靜脈導管、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本組病例中均需進行靜脈治療,且均使用甘露醇脫水治療腦膜炎所致顱內高壓,甘露醇為高滲透壓制劑,14例患者在使用甘露醇后3~7 d發(fā)生了不同程度的血栓性靜脈炎。血栓的形成對創(chuàng)傷過程中破裂的血管起到止血的作用,有助于創(chuàng)口愈合,局限感染區(qū)域,防止感染擴散,這是對機體有利的方面。
參考文獻
[1]李雪萍,于至清,胺碘酮引起靜脈炎的原因與預防措施,母嬰事件,2016,8
[2]楊劍光,王淑艷,可達龍引起靜脈炎的預防及護理[J],當代醫(yī)學,2010,16(2):120
[3]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二部[S].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0.
[4]吳惠平,羅偉香.護理技術操作并發(fā)癥及處理[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 社,2004: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