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駿驍
摘 要:大型公共項目有較大的社會影響,其進度直接影響到公眾的生活與建設成本。自然條件、政府管理水平、公眾壓力等都可能影響到公共項目的按時完工。運用QCA方法(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選取25個有一定社會影響的大中型公共項目案例,對影響公共項目進度的因素進行比較分析,找出導向按時完成的條件組合,包括政府的監(jiān)管、公眾的配合等,進而基于多中心治理的思想提出建議。
關鍵詞:公共項目;QCA方法;多中心治理
中圖分類號:F29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15-0184-03
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各級政府對公共項目的投資力度持續(xù)加強。大型公共項目在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過程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關系到公民的生活質(zhì)量,有巨大的社會影響。公共項目的投資往往涉及政府的大量支出,其建設過程也會對周邊居民的生活帶來不同程度的干擾。公共項目如果不能按進度完成,將會給增加建設成本,并影響公眾利益。因此,有必要對影響公共項目按期完成的因素進行研究。
公共項目建設所需資金主要是公民所繳納的稅款,政府作為決策主體并非資金的所有者。同時,公共項目有更多的社會效益,不能只考慮直接經(jīng)濟收益。這就意味著,影響公共項目進度的因素與私人項目有所區(qū)別。本文基于QCA方法(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質(zhì)性比較分析),分析了影響公共項目進度的關鍵因素。
一、分析工具介紹
QCA(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是一種較新的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美國的查爾斯·拉金(Charles C.Ragin)在1987年首次提出了該研究方法。QCA基于布爾代數(shù)與集合論的原理,可以幫助研究者找出實現(xiàn)某一特定結果的條件組合。最初,QCA作為一種“宏觀比較”方法,被用于比較政治學,只能選取二元變量。后來拉金等人相繼發(fā)展出了多值QCA(Multi-Value QCA)與模糊集QCA(Fuzzy Sets QCA)等,QCA的應用層次也更為廣泛,被用于組織層面、社會網(wǎng)絡層面等,甚至是微觀層面(如小型團體或個人)。
QCA介于傳統(tǒng)的定性方法與定量方法之間,并試圖將定性方法與定量方法的優(yōu)點結合起來。QCA關注結果與條件變量間的非對稱關系,存在大量的“必要非充分條件”與“充分非必要條件”。與回歸分析等傳統(tǒng)的定量研究方法相比,QCA在處理中等或較小數(shù)量的樣本方面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
二、研究設計
本文通過查找文獻與媒體資料,選擇了25個有一定社會影響的大中型公共項目案例來進行分析,包括港珠澳大橋、福州地鐵、鳥巢、小浪底大壩等工程。
根據(jù)Benoit與Ragin等人的觀點,在定性比較分析中,對于中等規(guī)模的樣本(10—40個左右的案例),比較適合的條件變量(condition)數(shù)量為4—7個。本文根據(jù)案例數(shù)及研究需要,選取了6個條件變量(如下頁表1所示)。
本文的結果變量Y為該項目是否按期完成,如按期完成賦值為1,延期則賦值為0。
根據(jù)案例的條件變量組合對其進行整理,建立真值表(truth table)(如下頁表2所示)。
三、分析結果
本文采用的分析軟件為復旦大學復雜決策分析中心2014年發(fā)布的fmQCA軟件。對導致結果為1的原因變量進行分析,分析結果(如下頁表3所示)。
fmQCA軟件對真值表進行分析計算可以得到三個結果,本次分析選取了復雜解(complex solution),其好處是可以避免采用任何反事實的案例。從分析結果可以看出,實現(xiàn)結果1的條件組合為~X1*~X3*~X5*~X6。
檢驗指標方面,該條件組合的覆蓋率與一致性均為1.0,說明結果的符合程度非常高。其中,一致性(consistency)衡量的是充分性,覆蓋度(coverage)則描述了必要性。計算公式分別為consistency(Xi≤Yi)=Σ[min(Xi,Yi)] /Σ(Xi)和coverage(Xi≤Yi)=Σ[min(Xi,Yi)] /Σ(Yi)。
該結果意味著,在現(xiàn)有案例中,公共項目的按時完成需同時滿足以下條件:(1)未發(fā)生過重大自然災害或意外事件;(2)政府管理得當;(3)項目承接方認真負責;(4)未遇到公眾的強烈反對。
通過QCA方法得出的四個公共項目按時完成的必要條件中,除了“未發(fā)生過重大自然災害或意外事件”屬于不可抗力外,另外三項都是人為因素。而施工環(huán)境復雜等因素,可以通過良好的管理予以克服。
四、結論與建議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要保證公共項目的按時完成,需要政府、企業(yè)、公民共同的努力。以分析中得出的第四項條件“未遇到公眾的強烈反對”為例,單靠政府直接下達命令無法從根本上消除民眾的抵觸情緒,只有讓公民參與到治理過程中,讓社會組織發(fā)揮協(xié)調(diào)作用,才能減少來自民間的阻力,政府、企業(yè)、社會等各方協(xié)力合作,從各個渠道共同參與治理,對保證公共項目進度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一向有集權的傳統(tǒng),在相當長的時期內(nèi),行政管理依賴的是單一的中心——政府。改革開放后,我國市場經(jīng)濟體制改革逐步展開,但時至今日,我國的市場機制仍不完善,存在很大缺陷。我國公民社會的發(fā)展面臨諸多障礙,社會組織發(fā)展滯后,大眾的公民意識淡薄,如果政府單純靠傳統(tǒng)的方式進行管理將不利于公共項目的按期完成。
邁克爾·博蘭尼在《自由的邏輯》一書中提出了在自發(fā)秩序的社會中形成多中心治理的問題,而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的文森特·奧斯特羅姆與埃莉諾·奧斯特羅姆等則進一步發(fā)展了多中心治理理論。多中心意味著治理主體的多元化,政府與市場、社會力量是一種合作關系,權力結構呈現(xiàn)出網(wǎng)絡化的特征,有多個決策的中心。在未來,政府應逐漸實現(xiàn)由“劃槳者”向“掌舵者”“服務者”的轉(zhuǎn)變,構建包括公共部門、私人機構、非營利組織和公民在內(nèi)的多元決策中心,在一定制度安排下,由多元主體共同參與到公共項目的建設。政府應完善相關法律與制度,建立獨立的專門監(jiān)管機構,完善公共項目的績效評估,調(diào)動各方的積極性,促進不同主體的良性競爭與合作,綜合運用行政、經(jīng)濟、志愿等不同手段保證公共項目的進度。
參考文獻:
[1] Rihoux benoit and charles C.Ragin.configurational comparative methods: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related tech-
niques[M].thousand oaks:sage,2009.
[2] Roland spitzlinger.mixed method research-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M].munich:grin verlag,2013.
[3] 夏鑫,何建民,劉嘉毅.定性比較分析的研究邏輯——兼論其對經(jīng)濟管理學研究的啟示[J].財經(jīng)研究,2014,(10):97-107.
[4] 邁克爾·博蘭尼.自由的邏輯[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
[5] 埃莉諾·奧斯特羅姆,帕克斯·惠特克.公共服務的制度建構[M].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0.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Progress of Large Public Projects
ZHANG Jun-xiao
(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70,China)
Abstract:Large-scale public projects have big social impact,the schedule directly affect the public life and construction cost.Many conditions will affect the public projects completed on time.By using the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Method,finding out theinfluence factors of large public project schedule.Then put forward the proposals based on the idea of polycentric governance.
Key words:public projects;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polycentric governance
[責任編輯 李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