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琳
[教學目標]
品悟小說《鑒賞家》中的生活味,學習汪曾祺傳達生活味的語言技巧。
[學情分析]
高考中的議論文鋪天蓋地,而充滿生活味的“小清新”少之又少。高中生作文缺少生活味和真實感,提醒我們要以生活入文,把生活精彩地寫入文章。
[重點難點]
1.重點:品讀、思悟小說《鑒賞家》中的生活味;
2.難點:學習汪曾祺傳達生活味的語言技巧。
[教學方式]談話式、探究式、小組合作、誦讀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堂導入
炎炎夏日,任務繁重,當鋪天蓋地的議論文潮水般涌向閱卷老師的時候,這時候如果有一篇充滿“生活味”的“小清新”出現(xiàn)在老師面前,牽動起他們青春生活的記憶,會有什么樣的效果呢?
今天我們以汪曾祺的《鑒賞家》為例,進行品悟、學習。(同時示標:品悟小說中的生活味,學習汪曾祺傳達生活味的語言技巧。)
二、品讀文本
(一)初讀文本
1.看到這個題目,大家會產(chǎn)生哪些問題?(是誰?為什么稱他為鑒賞家?)
2.原來葉三就是一個賣果子的,為什么汪曾祺卻說葉三是第一個鑒賞家?
學生品析:
(1)看畫——吸氣、驚呼一能識別畫作精彩之處;
(2)送畫——淘李復堂的畫送季勻民——能辨認,識畫;真品只送懂畫人,具有鑒賞者的純真品質(zhì);
(3)賞畫——紫藤有風,小老鼠——與畫家感受相通,藝術(shù)眼力相通;
(4)鑒畫——紅花蓮子白花藕——能辨真假高低正誤,不當之處在于違背了生活常識,在生活常識上予以指教,這正是藝術(shù)的根基;
(5)藏畫——一張不賣,死后入棺一與畫生死相伴,畫入生命,最高境界的鑒賞家不在評畫,而在藏畫。
教師總結(jié):看來,鑒賞家鑒賞的不僅是畫,更是生活,賞出生活的真、純、美。作家在寫葉三鑒賞畫的時候,只是放在普通的生活環(huán)境中敘寫生活中的小事,這也使得整篇小說中彌漫著生活氣息。
(二)再品文本
1.《鑒賞家》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受到濃濃的生活氣息?具體表現(xiàn)為哪幾方面?(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討論)
學生品析,教師板書:物產(chǎn)、人情、風俗、人物。
縣城的人、物、情向我們展現(xiàn)了一幅淳樸真實、和諧美好的民俗畫。
出示投影:汪曾祺說:“我對風俗有興趣,是因為我覺得它很美?!憋L俗“反映了一個民族對生活的摯愛”,“保留一個民族的常綠的童心,并對這種童心加以圣化”。(《談談風俗畫》)
教師總結(jié):“我寫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這種主題,似曾相識。沈從文《邊城》中見過。邊城描繪了湘西邊遠小鎮(zhèn)的淳樸風情。為什么要寫?因為他們熱愛純美的生活,崇尚純美。而面對現(xiàn)代文明的沖擊,古樸純美的現(xiàn)實受到?jīng)_擊,他們陷入一種巨大的焦慮中,他們試圖挽留傳統(tǒng)文明,但他們深知“這種封閉的古銅色的生活是留不住的”。品味一下小說結(jié)尾“葉三死了,季匋民的畫裝在棺材里,埋了。”盡顯凄涼。正是在這凄涼中我們更加感覺到純美的可貴。
2.那么,在這篇小說里,汪曾祺是如何把這淳樸的、珍貴的生活中的真善美傳達出來的?請同學們結(jié)合這4各方面,品讀課文,品析手法與語言特色。
學生品析,教師板書:
物產(chǎn):細節(jié)描寫,視覺嗅覺相結(jié)合,比喻,選取典型景物
人情:對話描寫,典型事件
風俗:動作描寫,典型風俗
人物:典型事件,典型細節(jié)描寫,身邊的典型人物
學生總結(jié):看來,在《鑒賞家》中汪曾祺主要在取材上抓住了人、物、景的典型特征,充分利用細節(jié)描寫,向我們準確生動形象地再現(xiàn)了生活。
出示投影:“散文化的小說作者十分潛心于語言。他們深知,除了語言,小說就不存在。他們希望自己的語言雅致、精確、平易?!?/p>
“語言的唯一標準,是準確。”(汪曾祺《小說笑談》)
“語言的準確正是像福樓拜所說的那樣去尋求最合適的表現(xiàn)方式,最有概括力的名詞,最能表明特性的形容詞和最生動的動詞……”
教師總結(jié):所以說,這堂課,請同學們記莊:寫生活,選取典型的人或物,抓住典型特征,“怎么描寫都不過分”。
三、品悟佳作
共三則,兩則分別為汪曾祺《金岳霖先生》《大淖記事》片段,一則為2016高考優(yōu)秀作文《啤酒紅燒肉》片段。
三篇分別采用個人朗讀、集體讀、分角色讀的讀書方式,讓學生在讀中品味。
學生點評后,師總結(jié)性點評:寫生活,選取典型的人或物,抓住典型特征,“怎么描寫都不過分”。
四、牛刀小試
請同學們在讀思悟的基礎(chǔ)上動筆寫一寫。請選取一典型物產(chǎn)、人物、風俗進行描寫,寫出濃郁的生活氣息,150字左右。
五、課外作業(yè)
1.薦讀《汪曾祺短篇小說選》《邂逅集》。
2.作文。寫一篇以“記憶”為題的作文。文體不限,以生活人文,8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