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紅松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是文化散文,許多人覺得教學難度較大。不是不好懂,而是不好教:一講就明白,講不出東西來。尤其是《端午的鴨蛋》,很難挖掘出什么微言大義。
此前,我以此文做了一節(jié)全縣語文教師參加的公開觀摩課,以下是教學札記。
一、設(shè)計思路
用一節(jié)課講完《端午的鴨蛋》,切入點在哪里?
不能從作家作品到范讀分段那樣按部就班,也不能從字詞句段到思想寫法那樣面面俱到,只能抓一兩個點,深入展開就可以了。
《端午的鴨蛋》取材凡俗,語言平淡。這就是切入點。
它寫的不過一些司空見慣的鄉(xiāng)間瑣事,與我們平時教導學生要寫有意義的人、要寫有意義的事,以致給寫作設(shè)定了許多條條框框截然不同。《端午的鴨蛋》的啟示就是:什么都可以寫,什么都可以寫好。這就是我要告訴學生的,這就是我的切入點。
這樣,本課的關(guān)鍵是:作者是怎樣從凡俗平淡寫出趣味的?由此展開:
教學目標:
1.了解文化散文的特點。
(1)記敘民俗風物;(2)展露文史才情;
(3)行文雅俗兼?zhèn)?;?)滲透人文關(guān)懷。
2.掌握文化散文的閱讀技巧:愈是平淡,愈需讀出趣味來。
(1)結(jié)構(gòu)之文趣;(2)才情之雅趣;
(3)內(nèi)容之情趣;(4)語言之機趣。
3.練習“寫凡俗”,學會“寫凡俗”。
4.關(guān)注人生,熱愛生活,感悟真善美。
5.重點是2,難點是2、3。
在這里,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向度的教學要求均得到充分展現(xiàn),而又能完美結(jié)合。
二、過程描述
以作文導入,打破寫作禁區(qū)。
看看課文寫了什么,明白:就是這么平常凡俗的事都可以寫,都可以寫好。引導學生速讀、跳讀、檢讀,通過師生的互動,解決課文結(jié)構(gòu)內(nèi)容。以學生分析探究為主,教師可做精要點撥。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讀出趣味來。這是整堂課的核心。
第1段,干脆利落,體會語言的簡潔俊雋;讀出抑揚頓挫,體會語言的靈動多姿。
七件風俗,順序、詳略與過渡轉(zhuǎn)接均可見出“簡潔”。如:“絲線是掉色的,洗臉時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紅一道綠一道的?!逼降囊痪湓?,卻洋溢著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不管大人們是否為了祈求平安,也不去琢磨百索子牽系著家長幾多的祈愿與祝福,孩子們只是把它當做游戲的道具、美麗的化妝。
語言的靈動多姿,主要表現(xiàn)為句式的靈活多變。長句、短句,陳述、感嘆,疑問、反問,文言、白話、甚或方言,多彩多姿的句式穿插跳蕩。
第2、3段,從取材體會作者的才學見識,這是雅趣;從行文結(jié)構(gòu)見出騰挪曲折,如寫高郵鴨蛋的著名:由鴨種到蛋多,由回答籍貫時的贊嘆到上海店鋪的商標,由別人的驚奇到自己的不以為然而又不自禁的自豪,最后引出袁枚的菜單,極盡騰挪變幻之能事。這就是情趣。而雅俗兼?zhèn)?、生動幽默的語言又透出一種理趣與機趣。
第4-6段,挑鴨蛋、掛鴨蛋、吃鴨蛋、玩鴨蛋,一個鴨蛋,帶給了孩子們多少的樂趣呀!
文章要有一個中心思想,我們一般把這個中心思想理解為一種情或一種理。《端午的鴨蛋》卻告訴我們:除此之外,還應該有一種趣,這個趣甚至還可以包含情與理,形成情趣、理趣。
總結(jié):怎樣寫“凡俗”?寫出趣味。怎樣有趣味?語言美。怎樣語言美?追求簡潔俊雋、靈動多姿、雅俗兼?zhèn)?、機趣幽默。
進而總結(jié)文化散文的一些特點:記敘民俗風物,展露文史才情,行文雅俗兼?zhèn)洌瑵B透人文關(guān)懷。
三、教學亮點
1.以作文導入,讀寫結(jié)合,切入新穎,有創(chuàng)造性。
2.語言分析深入細致,落到實處,且結(jié)合寫作實際,解決學生學習上的困難與問題。
3.注重方法的點撥滲透,使學生真正學會閱讀、學會寫作,有實效性。
4.注意探求文章類閱讀的規(guī)律,注意由實踐到理論的總結(jié)提升,以利學生舉一反三。
5.師生互動、學生語文活動都很充分,有操作性。
6.板書設(shè)計科學、新穎,與課堂結(jié)合緊密,課堂運用率高。
四、教學效果
一節(jié)課完成了教學任務(wù),課堂知能含量大,語文活動量大,思維密度較大而起落有序。學生亦能快樂地接受。
學生活動積極充分,思維活躍有序,收獲感強烈。甚至在下課后,有幾名學生主動問我一些相關(guān)的問題。
聽課老師一致好評,在之后的評課中充分給予了肯定。
五、總結(jié)評析
堅持以學生為學的主體,盡最大努力調(diào)動學生。相信學生的智慧,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語文閱讀訓練中來。我認為閱讀教學過程對學生來說就是一個閱讀訓練過程,是師生互動下、教師指導下的閱讀訓練。
堅持以學生為教的主導,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實際與身心知能情意水平。由于在外校講課,師生都不熟悉,所以選取作文為切入點,從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出發(fā),更容易把握學生,做到有的放矢。
堅持以教師為教的主體,不放棄教師的職責,不做學生學習的旁觀者,而是融入到學生的語文活動中去。在方法的傳授點撥,過程的節(jié)奏調(diào)控,知能的總結(jié)提升,情意的熏染滲透等等方面,盡可能地展現(xiàn)教師的地位與價值。
堅持以教師為學的主導,以自己的言傳身教指導學生的閱讀活動。不論是知能的升華,方法的指點,還是教學節(jié)奏的把握。
深入解析教材,透徹分析課文,從中發(fā)現(xiàn)并梳理出規(guī)律性的東西,如語言美的方法,文化散文的特點等等。充分而全面地掌握教學資源也是成功的關(guān)鍵。
最后是師生教與學的配合,上述四種作用的統(tǒng)一。
總之,由于我較好地處理了師生的教學關(guān)系,學生作為學的主體、教的主導,教師作為教的主體、學的主導,這些作用發(fā)揮較為充分,且結(jié)合較為緊密和諧,所以取得了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