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俊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钡怯械慕處熢谡n堂教學中不注重學生的閱讀實踐活動,不注重語言的揣摩品味,喜歡把教師自己對文本的理解,通過“誘導”的方式強加給學生。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只有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閱讀,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個性化閱讀。閱讀行為的主體是學生,閱讀教學的主體也是學生,閱讀教學改革的根本出路就是真正讓學生成為閱讀的主人。所以我們要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教師要包容學生對閱讀內容、閱讀方式、閱讀時空等方面的自主選擇,提倡文章意義的解讀從單一化向多元化建構轉變,對學生各種獨特的理解,要從積極方面給予充分肯定,提倡通過學生自主獨立發(fā)現(xiàn)、質疑、思考和探究,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從不同角度得出不同的感悟,從而拓展思維空間,在多元的碰撞中,讓學生獲得更多。
例如,我在進行《行道樹》時的一個教學片斷:
師:“神圣的事業(yè)是痛苦的,行道樹為神圣的事業(yè)忍受了哪些痛苦?”(讓學生美讀文本,通過語言的揣摩、品味以后同桌交流,再進行班級交流。)
生1:因為它的同伴在玩“涼涼的云,在吸露”,而行道樹卻站在路邊,身上是抖不落的煙塵,所以它痛苦。
生2:因為當夜幕降臨的時候,整個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紅燈綠酒,而行道樹卻在寂靜中,在黑暗里,在不被了解的孤獨里苦熬著,所以它痛苦。
生3:我的看法與他們不同,行道樹不僅為環(huán)境污染痛苦,為自己痛苦,更重要的是為人類的麻木而痛苦,他們居然習慣于環(huán)境污染了。
……
在這個教學案例中,我從“接受美學”理論出發(fā),自覺尊重學生作為讀者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體驗,善于洞察學生已有的閱讀“期待視野”及生活體驗,由此而有針對性地激發(fā)學生再創(chuàng)作文本的興趣,讓學生自主建構文本意義,尊重學生的多元化解讀,并使學生與文本間的交互作用得以深入,最終使學生在這種富有成效的閱讀活動中提高自身的閱讀“期待視野”,豐富自身的人生體驗。
要把語文課上成極具語文味的課,要讓學生通過對文本語言的揣摩、感悟,走進文本,品味作家?guī)淼娜诵悦?、人情美、文化美,真正做到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位一體。我們只要在語文教學中時刻關注學生的閱讀現(xiàn)狀,關注學生的發(fā)展,在此基礎上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使學生成為閱讀的主人,使個性化閱讀成為學生生命之旅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循著揣摩品味語言的門徑,走進文本,走進作者的精神世界,使學生的三維目標和諧發(fā)展。
例如,我在講授《五柳先生傳》時的一個教學片斷:
我提了一個問題:你贊成作者“不求甚解”的讀書方法嗎?
生1:我不贊成作者“不求甚解”的讀書方法。古人讀書講究“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講究“推敲”和“品味”,反對囫圇吞棗?!安磺笊踅狻钡淖x書絕不會學有所成。
生2:我贊成陶淵明“不求甚解”的讀書方法。“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薄安磺笊踅狻笔前盐沾罅x和主旨,并不是囫圇吞棗。
生3:我也贊成。從文中得知,陶淵明“不慕榮利”,他讀書不是為了升官發(fā)財,而是因為他本身就熱愛讀書,他把讀書看作是一種樂趣,他是用心去體會文章的美妙?!安磺笊踅狻钡淖x書方法,恰恰體現(xiàn)了作者不與惡濁社會同流合污的思想。
生4:如果不細細推敲、琢磨,怎么能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呢?縱觀古今中外,哪位功成名就的文人不是勤奮讀書的?五柳先生以消遣為讀書目的,不能不說他缺乏勤奮、刻苦的精神。所以,我不贊成作者“不求甚解”的讀書方法。
學生之所以能萌發(fā)如此具有強烈的自主意識和濃厚的個性色彩、答案迥異的見解,完全是因為開放性問題情境的設置。它猶如催化劑有力地催生著個性的種子破土而出,茁壯成長。
在語文學習中,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必由之路。本堂課中,學生關于陶淵明“不求甚解”一句的辯論,不僅是對讀書方法的探討,更重要的是關于歷史文化的深入探究。在探究中,他們既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了思維能力,又深入理解了課文內容,感受了陶淵明的人格美,增強了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到全面提高。
上述案例中,教師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并引導學生開展爭鳴,適時點撥、指導,讓他們在發(fā)現(xiàn)、討論、申辯中張揚個性,發(fā)現(xiàn)自我。這樣,師生互動,生生合作,課堂其樂融融,充分體現(xiàn)了新的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可以說是一次成功的語文個性化閱讀學習。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應該相信學生的能力,通過合理的教學設計,將閱讀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依據(jù)自身的知識積淀和生活體驗等進行整體性的閱讀或個性解讀,這樣便于學生充分發(fā)揮思維的空間,用自己的情感和知識積淀去激活知識,去感受情感,以心靈去振奮心靈。這樣,我們的語文課堂就能在百家爭鳴中實現(xiàn)“交流”與“互惠”,就會迸發(fā)出學生智慧的火花,就會使學生的思想飛揚,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