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小鹿
洞穴般的方所
寫字的人通常比較愛逛書店,我也不例外,走到哪里都會關(guān)心一下當?shù)厥欠裼兄档萌サ臅辍N胰コ啥嫉臅r候,特地去了方所,這家書店入榜了2015年世界“最美書店”。
這些年到處流行“最美書店”,老實說,我對這四個字有些麻木了,但逛過成都方所后,我覺得它配得上這四個字。
方所是例外品牌創(chuàng)始人打造的連鎖書店,最早的一家開在廣州,我沒去過,成都方所是我逛的第一家方所,位于成都太古里負一層。和北京太古里相比,成都太古里多了不少古意。青瓦白墻川西民居造型的老房子,售賣的卻是各種國際時尚品牌,外加緊鄰著千年古剎大慈寺,傳遞出亦古亦今的氣息。
乘著電梯來到地下一樓,一下子就被震撼到了。首先是大,上下三層,四千多平方米,一眼望不到盡頭,老實承認,我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大的書店。書店里除了整排整排的書籍外,還售賣時尚服飾、美學生活產(chǎn)品,還有個方所咖啡吧,實際上,它是一間集好幾種產(chǎn)業(yè)為一體的新概念書店。
方所的空間設計非常棒,造型迥異的土黃色大立柱,機械感十足的挑高天花,縱橫錯落的空中走廊,站在不同角度,可以看到空間被分割成不同層次,大氣磅礴,又不乏魔幻色彩,像個巨大的洞穴,難怪被人叫做“地下藏經(jīng)閣”。
因為空間特別大,小書店里人擠人的尷尬在方所里不會出現(xiàn),抱一本書,坐在地上或者樓梯上,耳邊流淌著輕柔的樂音,不知不覺可以消磨掉很多時間。
我現(xiàn)在逛到滿意的書店,有個習慣,至少會買下一本書,蓋上它們的店章。方所的店章設計得很現(xiàn)代,像一所房子,我挑了本辛豐年的《樂迷閑話》,蓋上章,帶回了上海。
老房子里的情懷書房
上海有很多可以消遣時光的馬路,周末,選一條人不多的小馬路,慢悠悠地逛,看梧桐樹葉在陽光下發(fā)光,常會令我生出風和日暖、時光靜好的感嘆。
有個周末我去了紹興路。這條路不長,大約五百米的樣子,但整條路充滿了人文氣息,不但匯集了很多出版社,還有上海昆劇團、江南園林般的紹興公園,以及好幾家書店,鼎鼎有名的一家是漢源書店,張國榮生前造訪過。我更喜歡的卻是藏匿在老房子里的詩集書店,位于紹興路80號。
走到這家書店門口,遲疑了一下,因為沒有什么顯眼的招牌,往里望去,只看到一個綠色的院子及一座老房子,詩集書店在里面嗎?打了個電話給店主,才知道書店就位于老房子的一樓。
與其說它是家書店,毋寧說更像是一間書房。緊密的空間,才十平方米左右,就像普通人家的書房差不多大小。房間里堆滿了書,以詩集為主,兼賣小說、散文及音樂、電影、繪畫等藝術(shù)類書籍。有意思的是,店里還有三只優(yōu)哉游哉的貓咪,一白二黑,旁若無人,自由自在,一會蜷在沙發(fā)上打盹,一會躍上書桌踱步,一會爬上窗沿走秀,明亮的窗戶上貼了張葉芝詩會的海報,萋萋翠色從窗戶里透了進來。
這是一家洋溢著家之溫馨的小小書店,店主是一個熱愛詩歌的文學青年,他說,開這家店只是為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讓愛詩歌的讀者有一個相逢相知的場所,他們會自己舉辦詩歌節(jié),組織詩會,優(yōu)秀的作者還會幫他們聯(lián)系出版詩集……而店里的每本書都是店主親自挑選的,每周末他都會去文廟淘二手書,看到顧客如獲至寶買走他挑來的“孤本”,他會很開心,不過有時候遇到自己特別喜歡的書被人買走,也會有一點舍不得。我被他打動了。老實說,像這樣堅守純文學的青年如今真的不多見了。
那天下午,詩集書店里還來了一對熱愛文學的年輕夫婦,我坐在店內(nèi)一隅,聽他們邊淘書邊聊著張棗、里爾克、蕭開愚……忍不住感慨在這個浮躁的世界里,還有這么單純熱愛詩歌的人是多么難得!高山流水般的交流,漂亮的貓咪,一屋的書香,陽光、綠植、由衷的笑容……我默默心想:這真是一個理想的下午??!
一家書店好不好,真的不在于它大不大,有沒有名氣,關(guān)鍵在于,它營造出來的氛圍有沒有那么一個時刻打動了你?你有沒有受到一些什么啟發(fā)或者記住了一些什么?生命不在于過了多少天,而在于記住了多少事。
莎莉太太的二手店
前年冬天,我去澳洲旅游,在黃金海岸市的一條馬路上,邂逅了一家書店。被它吸引,是源于書店門口黑板上的一句話:“A room without books is a body without soul?!狈g成中文,意思是:“沒有書的房間如同沒有靈魂的軀體?!?/p>
推門進去一看,呀,這么多書,密密麻麻,直堆到天花板,瞬間讓我想起“汗牛充棟”這個詞。環(huán)顧四周,店里只有一位老太太,滿頭白發(fā),正站在折疊梯子上,往空書架子上放書。
雖然書多,但書店收拾得有條不紊,有一張手寫索引表,按書籍類別首字母依次排序,單Fiction一類,就細分出Popular、Literary、Crime、Older Crime、Australian、Horror、Historical等不同子類別。
在書店深處,我還發(fā)現(xiàn)了一個可愛的角落,布置得有如自家孩子的書房,書架上貼著手繪卡通畫,地毯上擱著把小小的藤椅子,邊上堆疊著兒童書籍,旁邊還放著一只棕色的木馬玩偶。
和老太太交談后得知,她叫莎莉,是這家二手書店的主人。她從不同讀者手里收集來舊書,重新修整好后,再把書出售給新的讀者。她說她對二手書更有感情。一本舊書,多少烙有舊主人的印記,扉頁上的簽名,書中零散的閱讀痕跡,把它傳遞給新的讀者,又平添出一份漂泊感,煥發(fā)出新的生命和價值,想想這書不就有了靈魂?
莎莉太太讓我想起了《查令十字街84號》,是真的愛書人才能體會到書籍帶來的各種幸福感。
我不知這家書店是否能夠盈利,但我知道,要把這么多書分門別類整理得井井有條并非一件易事。短短半個多小時里,除了我,只走進來一個顧客,但我在莎莉太太臉上看不到一絲焦慮,她緩慢、從容、用心地做著自己的事情,外面的燦爛于她無關(guān)。也許幸福真的無關(guān)金錢,無關(guān)職業(yè)的偉大與渺小,只要投入、沉浸,煮茶葉蛋和指揮交響樂團可以獲得同等的幸福感。
我至今不知道這家書店叫什么名字,但是有什么關(guān)系呢,莎莉太太已留在了我的記憶之中。
現(xiàn)在想來,漫步書店的樂趣何止是有書看,有景看,其實還可以看看書店里那些可愛的人。